破冰之改——新疆棉花目標價格改革試點採訪見聞
- 發佈時間:2014-11-21 17:48:40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新華網北京11月21日電題:破冰之改——新疆棉花目標價格改革試點採訪見聞
新華社記者陶俊潔、林暉
今年是我國棉花目標價格改革初始之年,記者在全國最大的商品棉生産基地新疆採訪了解到,為了推動改革更精準到位,新疆試點三種不同的補貼方案,以期達到因地制宜、惠及産業鏈各方的效果。
棉價市場化改革“破冰”
在內外棉價格倒挂、棉花儲備庫存不斷攀升的背景下,今年國家啟動了棉花目標價格改革試點,一方面要在全國範圍內取消棉花臨時收儲政策,價格由市場決定,另一方面對新疆棉花實行目標價格補貼。
按照《新疆棉花目標價格改革試點工作實施方案》,目標價格為19800元/噸,補貼方式為四六開,即中央補貼資金的60%按實際播種面積補貼,40%按實際籽棉交售量補貼。
這一政策的實施在業內引起巨大反響,新疆阿克蘇沙雅棉業董事長胡孝輪説,新政意味著政府不再直接干預棉花價格,國內棉價由以前收儲價、拋儲價、進口價共同決定的格局,開始被打破。
目前,補貼的市場價格按9—11月份採集棉花價格的平均數確定,兩者之間的差額補貼給棉花生産者。
差異化試點變“大水漫灌”為精準發力
阿克蘇作為此次新疆棉花目標價格改革試點的主要區域之一,實行按産量、按面積、按産量與面積結合的三種不同方案。
阿克蘇地區行署副專員尼牙孜·阿西木介紹,整個自治區補貼資金政策在當地稱為“大補貼”方案,在阿克蘇新和縣、柯坪縣兩地分別單獨按棉花交售量或種植面積進行補貼“小試點”。沙雅縣則仍執行産量與面積結合的“大補貼”方案。
“實行産量與面積相結合的初衷是強化補貼政策的精準性。”新疆生産建設兵團第一師阿拉爾市政法委書記宋文廣説。他介紹,兵團機械化生産産量大,按面積補貼較實惠,部分棉農由於家庭小規模種植産量較低,按照面積補貼更能保障棉農利益。
“我一共有28畝地都種棉花,今年産量只有去年的一半多點,現在售價是6.4元/公斤,只相當於種植成本,利潤需要補貼才能實現。”新疆沙雅縣托依堡勒迪鎮棉農亞迪·買海木如是説。
“保收購與防風險”信貸資金實現雙平衡
受氣候、棉花採摘期等因素的影響,今年收購進度晚于去年約20天。從價格上看,在改革方案公佈前後,棉價波動較大,呈現出“√型”走勢。
針對改革中的各項不確定因素,作為收購資金最主要的供應者,農發行新疆分行準備了500億元棉花收購資金,目前已投放收購貸款289億元,支援收購皮棉171萬噸。
農發行總行客戶二部相關人士介紹,考慮到相關市場主體對新的政策環境有一個熟悉的過程,為了履行政策性銀行職責,保障收購資金供應,該行支援收購的底線是:既不能在農發行開戶貸款企業中出現收購棉花“打白條”問題,也不能出現系統性信貸風險。
為了在支援政策性棉花收購和防控信貸資金風險上取得平衡,農發行按照“區別對待、分類管理”原則,把企業分為五大類,分別確定不同的風險準備金繳存比率和擔保貸款比率。同時區分手摘棉、機採棉、特種棉,制定不同的供貸標準,並實現動態管理。
農發行新疆分行副行長丁新貴説,目前該行已經認定貸款資格238家,軋花廠560家,加工能力450萬噸左右,基本可以滿足新疆棉花加工需要,做到在棉花收購網點佈局上不留“空白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