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遼:大旱之年實現糧食高産的奧秘
- 發佈時間:2014-11-21 06:29:31 來源:內蒙古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郭洪申
215億斤!在大旱之年,素有“內蒙古糧倉”之稱的通遼市糧食生産再次實現穩産高産,並創造了“十一”連增業績。
在談到糧食生産時,自治區黨委常委、通遼市委書記杜梓説:“我們順應自然,遵循規律,發揮優勢,不斷轉變農牧業發展方式,不折不扣地落實黨的糧食政策,靠改革、靠科技、靠全市上下的奮鬥精神,走出了一條生態節水、科技高産、迴圈利用的現代農牧業發展之路。”
科學構建與百姓願望無縫對接
通遼市糧食産量一直位居自治區前列,佔自治區糧食總産的四分之一。但在當今強力推進農業現代化的主流呼聲中,水資源匱乏、生態脆弱、農民增收難等問題,成為制約該市發展現代農業的瓶頸。
2011年,該市緊密結合當地實際和農牧民增收的強烈願望,經過反覆論證,創造性地提出了“8511521113”現代農牧業重大工程,拉開了轉變傳統發展方式、發展現代農牧業的序幕。
通遼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孫振雲介紹説:“這個‘8511521113’工程中的頭一個數字‘8’,就是要在‘十二五’期間,建設800萬畝節水高産高效糧食功能區,用這800萬畝糧田確保全市糧食産量不減。其餘耕地全部退耕還林還草、種植特色農産品和飼草料,發展養殖業,破解農牧民增收難和缺水之苦。”據統計,經過3年努力,該市今年節水高産高效糧食功能區已達到641萬畝。經實地測産,糧食功能區玉米單産達到2396斤,全市糧食總産達到215億斤,比去年增産6億斤。農民每人平均純收入有望增加11%,達到10500元。
國家政策與綜合改革良性互動
去年經土地流轉中心流轉,通遼市廣聯農機公司總經理王鳳榮在科左中旗舍伯吐鎮特斯格嘎查取得5000畝耕地。他説:“如果不是享受國家良種、農機和糧食功能區項目建設以及免費測土配方施肥、免費病蟲害統防統治等政策,以每畝750元的價格流轉來的土地,沒有人會幹。有了國家的好政策、合法的土地流轉,再加上企業集約化、規模化和科學種植,才能在土地流轉中獲利。今年我這5000畝耕地全部實施了膜下滴灌、技術整合和從種到收全程機械化,省工、省水、省肥,又保護地力 ,預計糧食畝産1800斤以上,總産可達到1000萬斤。”
據科左中旗舍伯吐鎮鎮長胡志國介紹,今年通遼市把舍伯吐鎮定為土地流轉試點鄉鎮,1月份舍伯吐鎮成立了土地流轉服務中心,配備了47名專職土地流轉資訊員,設置了查詢申請、審核登記、評估匹配、簽字鑒證4個窗口,並建立了土地流轉臺合同賬。目前已登記土地流轉意向資訊864條,土地面積16480畝,簽訂流轉合同土地10100畝,廣聯農機公司的5000畝地就是按照規範的流程簽訂的。
胡志國説:“經過土地流轉服務中心合法流轉土地有許多好處:一是在確保農牧民利益的同時,讓農牧民從土地中解放出來,從事比糧食生産獲利更豐厚的養殖業、特色産業和服務業等,解決增收難的問題;二是解決了農村牧區勞動力年齡老化問題;三是推進了生態節水、科技高産和城鄉一體化進程,實現了雙贏。”
生態節水與技術整合有機結合
3年來,該市在大力推進節水高産高效糧食功能區建設上,進一步調整優化種植結構,強化農牧業科技支撐,不斷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特別是在生態節水、深松深翻、農牧業機械化、測土配方施肥、農牧業保險等方面,先後出臺了一系列扶持糧食生産發展政策,在第一時間向農牧民釋放強烈的政策信號。僅今年,該市就召開6次專題會議研究推進糧食生産的具體措施。
花吐古拉鎮黨委書記齊廣利還給記者算了一筆節水賬:在膜下滴灌玉米整個生育期,共灌水8到10次,每畝每次用水15立方米,共用水150立方米;而普通大田灌溉需要6次左右,每次用水50立方米,共需灌溉用水300立方米。按每畝節水150立方米計算,膜下滴灌每畝就可節水50%以上。
科左中旗敖包蘇木蘇木達石斌介紹,現在全蘇木20萬畝耕地全部實現了機械深松耕、旋耕、機械起壟覆膜、精量半精量播種、病蟲害防治、高茬收割、秸稈直接粉碎還田等機械化作業技術。他感慨:“現在種地已成為一個很體面的工作。”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