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18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民族記憶的當代重敘

  • 發佈時間:2014-11-21 01:31:37  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一個文明的集體記憶始於神話。而希臘神話作為西方文明的元敘事,她的眾神構築了西方文明的星空。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高舉著信仰的火把,追求真理的人們,才收穫了真實且具有積極的價值內涵的人文果實。但遺憾的是,今天的中國當代藝術實踐明顯地存在著民族元敘事的缺席和集體記憶的失語。作為人文科學的基本方法的解釋學無法回答我們關於藝術的最基本提問:作品在解釋什麼?如果不能恢復源於自身經驗的集體記憶的有效性,不能結束傳統在當代的失語狀態,形式主義的推進只能是一次次對於“它文明”的摹倣和山寨化。

  任思鴻的性格決定了他不是一個“吃素”的藝術家,他的率性和坦誠迫使他追求內心真實。在他的創作中從未出現過純抽象和觀念的作品,他一直將作品的內容指向現實,並持以反諷和批判的態度。近期的作品讓我們看到了與他以往的創作完全不同的新的連結,這些連結從印象強烈的童年記憶開始,延伸至親歷過的故事和見聞,背景都是早年的生活場景。他創造了一種具有民族神話色彩的視覺語言,表現我們共有的與今天隨處可見的都市景觀完全不同的集體經驗。那是前工業時代的農業社會、土地、莊稼、農具和牲畜,強悍和愚昧、神秘並帶有儀式感的行動,或者還有夾雜著泥土和植物氣息的性慾。耐人尋味的是,任思鴻把驢選為了這場熱烈而又蒙昧的農業狂歡的中心形象和象徵,那似懂非懂的長長的耳朵傳達出倔強和自嘲、調皮並且荒誕。仿佛已經拒絕了即將到來的機械時代,準備好了去接受屬於自己的宿命。

  我十分認同任思鴻的此番嘗試,這種重敘應該在中國當代藝術的討論中開闢新的命題空間。關於形式和語言的探討固然重要,但對於傳統敘事處於失語狀態下的我們,以當代性重敘集體記憶,重塑民族神話是極為重要的。二戰之後,西方人文科學也曾經歷過類似的困難,傳統的崩塌和失語成為後解構主義必須面對的當代課題,在文明經歷劫難之後,通過藝術恢復與傳統的對話是有效的。今天,我們面臨的問題同樣艱難,如果我們在融入世界文明的過程中長期處於傳統失語的狀態,將會成為一批重復“它世界”表達的工匠,甚至淪為喪失了記憶的文明奴隸。這種情況其實已經發生。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