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5月09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任思鴻:只有擺脫才能重生

  • 發佈時間:2014-11-21 01:31:37  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任思鴻生於上世紀60年代,完成高等教育在90年代,遊走過圓明園畫家村自由藝術家身份,之後,在廣告界工作;再回到全職藝術家的創作生涯。任思鴻的每段關鍵時刻都跟中國的主流運動相連。中國符號在他的作品中就自然成為不可缺少的元素。60後的藝術家都有這樣的情結

  認識藝術家任思鴻的名字是從我的舊同事趙永惺那裏,他説了任的故事給我聽,也送給我他的畫冊,我相信,任思鴻的藝術成就及生活經歷肯定給小惺很大的觸動。我也從這個起點開始留意任思鴻的作品。

  可能會覺得,我這個起點為什麼要説得這麼清楚,我想説,這就是生活的偶然性。偶然性生出可觸摸的必然感。我在小惺傳來的資料及網上細細看了任的作品,我不期然想到齊克果所説的:“不做決定本身就是一個決定,不做選擇本身就是一種選擇。”

  任思鴻生於上世紀60年代;完成高等教育在90年代,遊走過圓明園畫家村自由藝術家身份,之後,在廣告界工作;再回到全職藝術家的創作生涯。任思鴻的每段關鍵時刻都跟中國的主體運動相連。中國符號在他的作品中就自然成為不可缺少的元素。60後的藝術家都有這樣的情結。

  如果要去形容任思鴻的作品,我會説是:賴以存在的記憶。如果把記憶抹掉,任思鴻還能剩下什麼,這是我一直看他作品時的問題。記憶是真實存在過的,可觸摸的,但記憶與時間關係是什麼?重復記憶或者呈現記憶的重要性在哪兒?想起一句話:“不是在批判就是在被批判。”記憶、時間、空間、批判就成為一條帶子把藝術家綁捆著。

  策展人王林引用了《尚書》裏面的話“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來解釋“日再日”這個展覽的主題。這是時間線上的反省,重點不在“日”而在“新”。新的定義比日更難,日是自轉,而新是由人去創造。所以“日再日”本身在語境中就變得很被動。藝術家在時間上可以被動,但在時間昇華上可以主動。

  我大概把任思鴻的作品分為兩大類:記憶的——如《八角帽》系列《廣播體操》系列、《偉人廣播體操》系列、《五星級消費》系列、《竹林七賢》系列等;生活的——如《215宿舍》、《記94年夏為一個女孩生日》、《非飛》系列、《攀登·理想》、《飛》系列等。這樣的分類是作為一條線索去探究藝術家的思考圖譜。

  任思鴻的生活與中國政治人物及運動在時間的偶然性中連結在一起,也像人與夢一樣的自主出現與非情願的消失。我雖然沒有生活在中國大陸,但我讀過很多共産主義國家的作品,我總能掌握那些時代的強制影像與運動節奏的植入過程及後果。任也是被植入政治的一代。任思鴻雖然被植入政治圖騰,但他用非寫真的方法去呈現記憶,用了一種誇張、不守規則的手法來表達,這正與使用的“符號”成為一個強大的反叛感。這種反叛感帶著“愛理不理”的放野。這正是任的藝術作品獨特之處。所以,任思鴻的作品形成一股讓人摸不著頭腦的煙霧。其實,任思鴻的作品在他本身的背景有著不可割裂的索契。

  作為藝術評論,任的作品可以在三方面進行討論:

  形而上的符號解放

  符號是時代必然的産品。符號本身“已”注入當時的解釋及記憶,當藝術家要採用符號的時候,如何把“新”的生命植入符號,這新的生命就要依靠藝術家的視野及如何從符號中首先自我釋放從而不被符號的強勢奪取了藝術家的主導性。

  藝術家是顛覆的族群,政治符號的使用是合理的,正如中國60後的藝術家的普遍現象,也是西方易於看懂的手段。所以,符號經過藝術家的手必須同時注入藝術家不可分離的重生力。正如AndyWarhol的瑪麗蓮·夢露、毛澤東、金寶湯,他在符號的基礎上釋放新的解説。任思鴻手上的符號受困于記憶,經過時日,生出了一種對待符號的態度。態度的閱讀比符號的閱讀更有吸引力。

  形而下的活著想象

  宗教的距離感及對生活想像往往是藝術家的瓶頸,因為這都不是生活中可以順手拈來的,宗教是否就是十字架?想像是否就是翅膀?諷刺宗教還是被宗教諷刺?翅膀是飛還是負擔?宗教的超越性與生活想像密不可分。正如齊克果説:“人每天醒來便處於背叛上帝的可能性當中。”宗教與想像是可能性的衍生載體,同時,也是深層的自我反省的線索。任的十字架、飛……都很有距離感,這種距離感成為想像的游離。這種游離感真真就是任思鴻給我的印象,及他大部分作品的氣氛。游離是一種氣質,也是一種可能性的想像。

  記憶的模糊觸摸式

  人一生都是踏著記憶走過來,藝術家不是歷史學家,要懂得把記憶模糊再重新去觸摸,尤其是中國大陸的藝術家。記憶永遠是過去的,藝術是當下的,將過去與當下接在一起的是時間,時間的分秒是洗滌的也是累積的,藝術家在其中的歷練,就像水昇華成蒸氣,能飄浮于無形也能成冰的通透。

  任思鴻的作品從少年的時代到成年後社會的商業世界,他把很多記憶都成為作品的元素,這些元素可以算是一代人的集體記憶,藝術家把經歷過的、眼見過的成為變態的具象。這些具象都是有跡可尋。我期待任把記憶模糊地觸摸。

  21世紀的急速及多元複雜性,藝術家對自己的解放至為重要,要從植入的世界解放出來,游離也好,模糊也好,正如黑格爾説:“最大的天才儘管朝朝暮暮躺在青草地上,讓微風吹來,眼望著天空,溫柔的靈感也始終不光顧他。只有擺脫才能重生。”

  如果藝術是通往靈魂的手段,那,靈魂是否準備好被喚醒。

  >>連結

  任思鴻簡介

  任思鴻,1967年生於河北,祖籍湖北武漢。1991年畢業于河北師範學院油畫係。2014年于北京舉辦《日再日》任思鴻個展,2014年于武漢參展第三屆美術文獻展,2014年于廣州參展“未曾呈現的聲音——第55屆威尼斯雙年展平行展文獻與案例”展,2014年于北京參展《思想的斷面:未完成的繪畫》,2013年于威尼斯參展《未曾呈現的聲音》威尼斯雙年展平行展,2013年于北京參加北京文化金融國際論壇暨當代美術經典觀摩,2013年于石家莊參展河北當代藝術文獻庫開幕展,2012年于武漢舉辦《變卦》個展,2011年于摩納哥參展摩納哥國際藝術展,2011年于倫敦參展國際藝術展,2011年于北京參展“一合”藝術邀請展,2011年于北京參展“超現實波譜”當代藝術聯展,2011年于北京參展《沒有紅綠燈的城市》百得利雕塑提名展,2008年于北京參展3·15消費群展,2007年于香港參展季豐軒畫廊個展,2007年于北京參展季豐軒畫廊個展,2007年于石家莊參展《驚蟄》當代美術館開幕展,2007年于北京參展北京段落空間收藏展,2007年于重慶參展501藝術基地當代藝術展,2007年于北京參展A-SPACE空間當代藝術展,2007年于香港參展後先鋒當代藝術展,2007年于新加坡參展新加坡個展,2006年于北京參展北京藝術文獻展,2006年于北京參展“兄弟”展覽,2006年于義大利參展中國製造,2006年于北京展覽“超驗中國”,2006年于紐約798畫廊舉辦個展,2005年于天津舉辦雕塑作品展《奢時代》,2005年于北京參加“毛澤東與中國當代藝術家”展覽,2004年于青島參展中國當代十人油畫展,1996年于北京參展新奧特第二次開放展,1995年于北京參展中國第三屆油畫年展,1993年于北京參展中央美術學院個人作品展。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