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0月05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免費保單究竟敢不敢領

  • 發佈時間:2014-11-20 05:34:43  來源:西安晚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我最近接到了兩通電話和一條微信推送,都是説某家保險公司要免費給我一款新上市産品的兩個月試用。怕是騙子就先沒敢要,但又有點擔心錯過了真正的免費推廣。”近日,晚報財經新聞熱線連續接到類似的讀者來電諮詢。看來,這個年底推銷季中“免費送保險”成為市民手機來電、微信來訊的“常客”。不過,被各種電信騙術、網路駭客搞怕了的市民們第一反應幾乎都是“警惕+遠離”。那麼問題就來了——這種“免費送”到底是“餡餅”還是“陷阱”?如果是真的送,又敢不敢、值不值去接受?

  正規推廣就可放心享受

  通過對讀者反映情況的梳理和歸納記者發現,名目繁多的“免費送”保險産品多為中短期人身保險,保障期限從30天到半年不等,保障額度最低數萬元、最高達數十萬元。要想成功領到,只需接受者報上自己的姓名和身份證號即可。比如,市民黃先生就通過關注某家保險公司的微信公眾號,免費領取了1份保額高達30萬元、保障長達6個月的人身意外傷害保險。

  雖然已有成功領取的例子,但多數接到推廣的西安市民心裏還是會有些疑問。如果自己曾經在該保險公司購買過産品,那麼獲贈保險可以被理解為給老客戶回饋的一種形式,自在情理之中,而若自己從未在該保險公司購買過任何産品,保險公司又為何會貼本送上這樣的好事兒呢?其中會不會藏有貓膩“陷阱”?

  “只要是正規公司的正規産品,就應視為是良性的推廣行為,簡單地説,‘是餡餅而非陷阱’。”某大型國有壽險陜西分公司資深管理師對記者表示,險企之所以會頻推“免費保單”,主要是在年底推銷季中拉近客戶距離的一種做法。“打陌生電話推銷保險,一般都會直接被拒絕,但是如果説免費贈送保險,那麼有很多人就願意聽一聽了”。記者對多家保險公司採訪後得知,各公司免費贈送的保單並非全部對老客戶開放,有一部分會由客服人員隨機選擇號段進行盲打,這類保險只需要客戶提供姓名和出生年月即可,並不寄送紙質保單。産品多為短期意外險,保額聽上去較高,讓人覺得頗有誘惑,實際上公司付出的實際保障成本並不高。但對客戶而言,也算一樁幾乎無成本的保障性美事。

  免費保單也須詳看細則

  看清了免費保單的真相,相信不少市民會改變“一味排斥”的心態。不過陜西省保險行業協會工作人員也提醒預備“試吃”的投保人:要獲贈免費保險就需要告知相關的個人資料,並且以後可能會面臨保險公司再次推銷保險的騷擾。如果你不擔心這個因素,並且需要意外險,就可以選擇接受。

  該工作人員同時提示廣大市民,為了最大程度保障自身權益,大家在受贈免費保險時應掌握四大要點:首先要看來電是否為保險公司統一呼出號碼,其次要在過程中明確享受的保障範圍;第三是通過短信或網路回執確認贈送保險真實有效,最後是存好保單號以備理賠憑據。

  尤其要提示大家注意的是,還需謹防不法分子打著免費贈送保險的機會騙取個人敏感資訊——如果對方需要你提供銀行賬號、社保賬號,或是其他與家庭經濟息息相關的材料時,那就要提高警惕了,真正的免費保單,並不需要這些材料。

  財産險種不能送

  記者從陜西保監局了解到,保監會近期下發的《關於規範人身保險公司贈送保險有關行為的通知(徵求意見稿)》規定,人身保險公司可以以促銷或公益事業為目的贈送人身保險,但不能贈送財産保險。所贈送的人身保險産品只能是意外傷害保險和健康保險,且保險期限不能超過1年;不能贈送返還型意外傷害保險和任何形式財産險。對每人所贈送保險的凈保費不能超過100元。

  記者還了解到,在監管層不定期的檢查中,發現個別保險公司以贈送保險為由,獲得客戶的身份資訊,變相違規開展業務,這種行為破壞了保險市場的有序競爭。因此在《徵求意見稿》中保監會規定,人身保險公司總公司應加強對贈送保險行為的管控,贈送保險行為要經過總公司的批准,嚴禁以贈送保險為由,變相開展違法違規業務或進行不正當競爭。

  記者 劉寧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