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2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新常態下,科技管理如何激活區域創新一池春水?

  • 發佈時間:2014-11-19 09:31:29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 劉志強

  ■科技新政進行時

  我國經濟增長進入“新常態”,傳統的手段不好用了,全社會對於科技創新更為倚重。作為區域科技管理部門,如何用新思路來撬動科技創新,為經濟社會提供更強勁的發展動力?

  近日,記者隨貴州省科技廳廳長陳堅到銅仁市企業、園區調研,針對有些部門和企業按常規思路爭項目要資金的做法,就近期黨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所進行的系列部署,以貴州省在新常態下科技工作新思路為題,採訪了陳堅。

  讓權力徹底在陽光下運作,提升服務品質

  “新常態下的科技工作天地更為廣闊,但必須切實轉換觀念、深化改革才能實現創新突破。貴州將著重從導向、效率、削權、服務四個方面著手尋求突破。”陳堅説,貴州近年來重點針對科技資源配置不合理、科技計劃碎片化、科研項目取向聚焦不夠、科技投入效率不高等問題,正著力從市場化配置資源導向、提升科技投入效率、簡政削權、以資訊化手段提升服務能力四個方面進行探索實踐。

  今年9月17日,貴州利用資訊化技術構建的科技創新資源服務平臺正式啟用,首批19家科技型小巨人企業和70家科技型小巨人成長企業,通過後臺軟體系統迅速自動遴選生成。與以往科技計劃項目申報審批完全不同,這次申報管理全程通過網路化評價、遴選和認定。他們首先科學制定企業不同成長階段的相應資助標準,開發出科技型企業軟體評價系統,按照不同領域設定標桿值,由系統自動篩選出達到標準的科技企業,按照總量控制、擇優扶持原則對系統遴選出的企業給予後補助支援。同時還建立了評價監測系統,對備案的科技型企業實行動態管理,做到全過程公開、公平、公正。企業可根據要求,線上進行科技型企業備案申報,對已備案的科技型企業,系統將自動生成電子證書。

  “這是貴州深化科技體制改革的一項創新性探索,綜合體現了市場化配置資源、削減職能部門權力、提高政府服務品質和效率的改革思路。通過該平臺聚集創新要素和資源,利用公開公正透明的市場化配置方式,使平臺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創新政府服務機制和模式,為科技型企業提供全方位的一站式服務。”陳堅説,“今後貴州還將不斷深化和完善平臺要素與機制建設,淡化職能部門對企業實施具體科技項目指手畫腳的干預,讓權力徹底在陽光下運作,企業辦事不需再託人求人、‘燒香拜佛’。”

  統籌政府資源,強化市場配置,提高投入效率

  陳堅認為,市場化配置資源,是增強經濟實體科技創新能力的內在規律和必然趨勢。他介紹,為了更好地給經濟細胞注入創新活力,貴州已通過對科技計劃及管理方式的改革,進一步強調企業為主體承擔科技重大專項、支撐計劃、成果轉化等項目;制定並出臺了加大後補助力度的規定,將更多政府財政投入用於激勵企業根據市場需求自主決策的創新行為。

  “今後,科技部門將進一步突出市場導向,創新運作機制,簡化流程,有針對性地使資源要素更多更快地向企業匯集,改變科研項目零散化、碎片化現象;通過實施科技型種子企業、小巨人成長企業、小巨人企業、領軍企業的科技型成長企業培育行動計劃,推動各梯隊企業集群化發展。”陳堅説。

  在這樣的思路指引下,為提高財政科技投入效率和提升科技創新效率,貴州正致力做好全省財政科研資金統籌,加強各層級、各部門的協調,探索建立全省統一科技資訊管理系統平臺,統籌管理全省科技計劃項目,推動創新資源公開共用,避免重復浪費。完善全省創新要素和資源統籌,將預算安排與工作事項相結合,以提高財政資金管理水準、加強資金配置的統籌協調為目標,使資金配置更加聚焦于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需求和産業轉型升級方面,充分發揮財政資金“四兩撥千斤”的作用,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益。

  近幾年,貴州通過“大儀平臺”開放共用體系建設,大型儀器資源分散、封閉和低效狀況初步改善,一定程度上促進了醫藥産業、電子資訊業、裝備製造業等重點産業、中小企業的科技創新以及第三方檢測等科技服務業的發展。目前,全省有原值達5.42億元的1079台大型科學儀器進入大儀共用平臺,有83台大型科學儀器進入國家開放共用目錄,有381台大型科學儀器加入“西南地區大型科學儀器共用網路資訊管理系統”。經抽查,共用效果較好的24家機構的366台入網儀器對外共用率達40%。

  緊扣區域特點,持續推進改革,激發全社會創新投入

  一個不容回避的事實是,當前貴州正面對既要“趕”又要“轉”的雙重任務、雙重壓力:一是發展,貴州過去發展慢、欠賬多,要實現同步小康要求貴州必須長期保持一個較快的增長速度;二是生態,絕不能以破壞生態來換取經濟增長,要走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發展路子。特定的省情使貴州註定要倚重科技創新。

  “近年來貴州省級財政科技投入雖大幅度增加,但總量依然偏少,且全社會科技投入嚴重不足,這就需要以非常手段用少量財政資金,調動更多社會資金投入科技創新。”陳堅表示,政府科技投入將更加注重創新績效,接下來貴州省的投入中,後補助資金所佔比例和權重將不斷加大。

  通過樹立創新績效導向、目標導向,從以往直接介入企業微觀研發活動的直接補助形式,向以創新行為績效作為考核依據進行資金後補助形式轉變,實施以創新實績為主要指標的技術創新成果審核評估(價)機制,簡化相關流程,明確創新項目、創新行為和關鍵節點目標,加強項目實施全過程管理與節點階段檢查監督,提高科研項目資金的使用效率。同時,對於經濟社會和産業發展方面的重大科技需求,將不再囿于省內研發隊伍,而是以更加開放的舉措,面向全國招標,通過重大科技項目形式引進先進的成果、人才和團隊為貴州經濟發展所用。

  陳堅告訴記者,日前省科技廳和省財政廳聯合下發了《貴州省應用技術研究與開發資金後補助管理暫行規定》,對科技創新實行先備案後補助、後審查後補助、科技服務後補助三種方式予以支援。一是對各企業和單位圍繞國家和省重點發展領域,先行投入資金組織開展研究與開發活動,在取得預期成果登記並按相關程式備案後,開展成果轉化,根據成果轉化活動所處階段,給予相應的補助;二是企業和單位根據市場需求及自身發展需要,先行投入資金自行組織開展的研究與開發、成果轉化、産業化活動取得顯著經濟社會效益,達到相關標準,經審查後政府給予相應補助;三是對省級科技資金構建的公益性科技資源平臺及創新要素進行補助,針對面向社會開展公共服務的各類科技資源平臺,以創新要素服務於企業的績效作為主要考核指標,並給予相應補助,借此激勵科技孵化器、科技仲介服務業、金融、保險等投融資機構為企業創新創業發展提供優質服務。

  陳堅主張,政府財政投入今後應更多利用基金方式,引導和撬動更多社會資金組成各種取向的基金,以市場化方式支援有潛力、有良好市場前景的成果、項目迅速轉化和産業化,加速培育企業成長壯大。這方面,省科技廳和貴陽市科技局共建的科技風險投資公司做了較好的探索:6年間共注入科技風險資本金25800萬元,截至目前已多形式集納、直接管理和參與運作資金總量達44億元,先後引導和撬動金融、保險、投行、企業和社會資金107億元,支援300多家科技型中小企業成果轉化、産業化和創新發展,年均放大政府科技投入使用效率資金近10倍。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