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利好提前消化滬港通降溫

  • 發佈時間:2014-11-19 03:33:56  來源:成都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繼首日滬指、恒指雙雙收跌後,滬港通啟動的第二個交易日,兩地市場成交依然弱于預期。不僅港股通冷淡依舊,滬股通成交金額也急劇萎縮,投資者擔心利好已提前消化。不過,這一重大開放舉措利在長遠,其效應仍待逐步釋放,內地資本市場深層次改革是股市長期走牛的重要保證。

  兩地市場降溫

  值得注意的是,相對於17日滬港通“北熱南冷”的情況,18日滬港兩地齊降溫。截至收盤,滬股通每日額度130億還剩81.55億,投資額度佔比不足40%,港股通每日額度105億還剩97.59億,投資額度不足8億,佔比僅7%。

  不過“北熱南冷”現象依然存在,分析人士認為這是“預料之外,情理之中”,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首先是港股和A股交易規則不同,可能産生額度消耗的差異。A股採用T+1交收制度,港股採用T+0日內回轉交易。由於當日滬深兩地同步出現高開低走行情,不排除港股通投資者有買入後拋出的操作。

  其次,港股通設置有50萬元的投資“門檻”,限制了大部分內地投資者。截至11月14日僅有15萬內地投資者簽約港股通,勢必造成南下資金數量有限。

  第三,此前已有眾多內地大型機構和大戶通過其他途徑參與港股投資,此番港股通參與者多為個人投資者和私募,滬股通則以對衝基金等機構居多,這導致了二者首日表現的差異。

  另外,內地與海外融資成本的差異以及對匯率風險的擔憂,也使得滬港通試點初期投資者觀望心態較為濃重。

  利好已提前消化

  有不少股民擔心,滬港通的利好影響已經提前消化,不少投資者可能獲利了結,市場短期可能以震蕩調整為主。

  私募排排網對全國50多傢俬募基金的調查顯示,54.55%私募認為滬港通啟動對A股短期是利好,推動A股繼續上行;27.27%私募認為對A股影響中性;18.18%私募則表示謹慎,認為會是利好“見光死”,市場短期有下跌的可能。

  私募基金天乙合資本董事長彭乃順認為,A股這一輪微刺激行情的推動力很大一部分來自滬港通。由於將掃除外資投資A股的制度障礙預期強烈,因此在正式推出前帶給市場正面預期,但當走到滬港通兌現之時,多頭的腳步就要停下來歇歇。

  “短期來看,滬港通對A股市場的影響有限。”前海旗隆基金徐馨漫妮表示,一方面滬港通涉及的市場規模、資金額度有限,對市場的影響有限;另一方面,滬港通對A股的影響在過去的一兩個月內已經提前反映,透支了所帶來的利好影響。

  不過,滬港通對A股的影響遠不止如此。不少業內人士認為,長期來看一定會潛移默化地對A股市場産生深遠影響,是未來股市長期走牛的重要保證。

  私募基金新里程投資賴戌播表示,滬港通是A股市場走向全面開發的試驗田,逐步放開額度,適時開通深港通都將接踵而來,待兩地市場在規則、制度、投資者結構等方面充分融合後,滬深股市全面開放的時機就到了。

  市場改革吸引國際目光

  其實,外資對於目前低估值A股的看好依舊。新興市場投資基金研究公司(EPFR)監測的數據顯示,截至11月12日當周,中國股票ETF的資金從流出轉為流入,當周錄得1.31億美元凈流入;同時,資金加速流入香港股票ETF,11月12日當周錄得0.72億美元凈流入。報告稱,滬港通啟動是構成全球資金流入中國概念股的主要動因。

  野村中國股票研究部主管劉鳴鏑認為,由於大量海外資金存在A股配置需求,而非交易型需求,因此大資金的關注不會是股票短期漲跌,而是中國經濟轉型期中的受益板塊。未來將迎來一個結構性牛市,A股、港股可能出現齊漲局面。

  在不少外資看來,滬港通在兩地市場之間的制度融合、投資理念融合,將改變內地市場原有過度失衡的投資者結構,“倒逼”內地資本市場深層次改革。

  瑞銀證券中國證券研究副主管、首席策略分析師陳李表示,滬港通作為國內資本市場開放的重要一步,遠不是終點。比如MSCI將在明年再次討論是否將A股納入國際指數,如此一來MSCI指數的A股個數達360隻之多,遠大於港股在MSCI中國指數中的139隻。可以預計,如果A股納入國際指數,人民幣逐漸實現自由兌換,A股有望主導一系列國際化指數中的“中國樣本”。 據新華社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