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17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傳統銀行打響保衛戰

  • 發佈時間:2014-11-19 00:29:51  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北京銀行董事長閆冰竹表示,對銀行來説,就是要徹底擯棄高消耗、低效率、單純追求規模與數量擴張的外延式發展方式,向多元化價值增值型的內涵式發展方式轉變,通過順應經濟結構調整步伐,改變傳統經營模式。

  號稱躺著賺錢的中國商業銀行好日子也許一去不復返了。隨著銀行三季報披露完畢,各家銀行都不同程度地出現了業績整體增速放緩及不良“雙升”的情況。銀行存款在下降,利潤增速也凸顯疲軟乏力。繼國務院頒布“新36條”以來,我國民間金融發展如火如荼,金融脫媒化加劇對銀行資産拓展將帶來較大壓力,進而對其利潤的影響也越來越嚴重。

  面對以上困境,傳統銀行業出路何在呢?中華工商時報記者就此話題開展了深入採訪。

  業務分流

  今年三季度商業銀行迎來了罕見的存款集體下降。根據Wind提取的數據統計,三季度末16家上市銀行存款總額合計為75.61萬億元,這一數據與半年報的77.13萬億元相比流失了1.52萬億元,降幅1.97%。

  從流失比例來看,根據中國人民銀行公佈的《金融機構本外幣信貸收支表》統計,截至2014年9月底,四大行各項存款48.65萬億元,環比下降7940億元。其中,單位存款22.76萬億,環比下降4815億元;個人存款24.93萬億元,環比僅下降2157億元。

  網點、客戶少的股份制銀行受到的影響更顯著。上述人士還對記者説,餘額寶、理財通等各種網際網路新型理財平臺的興起,持續吸引部分存款流出銀行體系,也導致存款部分流失。

  對此,某股份制銀行內部人士對記者説,銀行應提高産品創新能力,增加對“閒、散、小”戶的吸引力,加快網際網路金融的發展。閒錢可理財、1元起購,通過推動“碎片化”理財。如網際網路金融佈局較早的平安銀行,其直通銀行、微信銀行、口袋社區銀行等網際網路金融模式已成為平安銀行物理網點之外的有效延伸,為其帶來存款的大幅增長。三季報數據顯示,平安銀行存款餘額達到15081.79億元,較年初增長23.93%。

  據了解,傳統銀行紛紛加大了手機網上銀行功能,建行的“搖一搖轉賬”、光大銀行的“搖搖繳費”、中信銀行的“二維碼買理財”等功能都吸引了眾多的移動終端用戶。

  某國有大行地方支行行長表示,網際網路理財確實對銀行存款進行了一定程度的分流,但是,隨著各家銀行推出類餘額寶産品,或者在季度末大量發行高收益理財,這種分流效應在弱化,比如餘額寶今年三季度末的規模環比小幅下降。“零售客戶存款小而散,試點波動性並不大,即使是下降也相對平穩。”

  薪酬下降

  一直以來,公共輿論都對銀行有一個壟斷暴利的固有印象。行業從業人員成了公眾羨慕嫉妒恨的“高帥富”。

  今年8月份中央政治局通過了《中央管理企業負責人薪酬制度改革方案》(以下簡稱《方案》),要求對不合理的偏高、過高收入進行調整,形成中央管理企業負責人與企業職工之間的合理工資收入分配關係。

  據了解,幹部任命制下的國有銀行高管,在此次薪酬改革範疇內。農行、建行、交行在回應降薪傳聞時,均表示會按照國家的部署貫徹落實。

  某股份制銀行內部人士對記者表示,銀行降薪其實與政策限制關係不大,主要與經濟影響有關。該人士對記者介紹,銀行的薪酬一般由基本工資和績效獎金構成,一般KPI(關鍵績效指標)主要包括日均存款、利潤、貸款收益率、不良率幾個核心指標。該人士稱:“去年業績好,不良貸款少,自然收入就高。今年利潤不高,有的分支行甚至負增長,再來個不良貸款,自然收入就減少了。”

  人才外流

  網際網路金融企業和民營銀行高薪誘惑,成為不少傳統金融機構人才的去處。

  今年4月,在平安服役14年之久的平安網際網路金融的主要操盤者之一顧敏閃電告別平安,轉戰騰訊牽頭的微眾銀行。今年5月,尚在申請牌照中的民營銀行就開始四處攬才。比如溫州民商銀行在招聘網上挂出的待遇是,中層崗位的年薪待遇都是30萬-50萬元,而計劃財務部經理的薪酬稍高些,為30萬-60萬元。

  而除了高薪,股權激勵也被猜測是高管們跳槽民營銀行的原因之一。在這些高管看來,年薪是次要的,他們看中的還是股票或期權,比如阿里巴巴旗下的小微金融已有未來上市計劃,一旦成功上市,作為創始團隊成員,價值至少數千萬元的股權獎勵自然是很大的誘惑。

  而正在興起的民營銀行也為這部分人提供了一個新去處。業內猜測,平安,興業等幾家銀行在傳統金融機構裏面待遇已屬較高,民營銀行開出的薪酬肯定不菲。

  “這些年,銀行業加速擴張,無論是大型國有銀行、股份制銀行,還是城商行,出於增設機構和網點發展的需要,對業務和管理人才的需求都很大。”也有銀行業人士認為,人才流動是最自然不過的一种經濟現象,銀行業人才爭奪從總體上來看是件好事,因為競爭激發了銀行業的創新意識和發展意識,促進了銀行提升管理能力、改善服務品質,同時還推動了金融人才總體待遇的提高。

  不過,一些銀行高管坦言,部分銀行核心人員在跳槽的同時,帶走了原銀行的客戶資源,給原銀行造成較大損失。從目前各銀行業的現狀來看,建立一種符合人才流動規律的合理機制是當務之急。

  農業銀行資産管理部副總經理彭向東表示,銀行理財專業化過程中,確實是銀行理財要面臨的挑戰,就是如何留住自己比較好的投資人才,投研隊伍。

  彭向東表示,從我個人感覺,現在銀行在人才建設方面,應該説在量方面,還是有保證的。但確實到一定階段,人員流失,從銀行向其他行業、基金、信託,都有流失,一定程度上講也是業內一個正常現象。但如果説佔銀行比例過高或者集中性流出,這個影響會比較大。農行還是發揮農行自身的企業文化特點,一個是總量上有人才的梯次隊伍,高的包括中間層、基層我們都有一定人員儲備,同時下一步銀監會提出一個導向,事業部建設,也應該探索這方面的人員如何適合我們行的一個激勵機制。

  銀行係集體進入P2P

  面對網際網路金融的衝擊,傳統銀行已開始集體進軍P2P業務。目前銀行係P2P平臺共有7個,分別是平安集團的陸金所、招商銀行推出的小企業E家、國家開發銀行參與投資設立的開鑫貸和金開貸、民生銀行旗下的民生電商推出的民生易貸、包商銀行的小馬bank、蘭州銀行的e融e貸。

  記者了解到,銀行其實對繼續發展P2P的衝動非常大,而且銀行相對於普通的私營P2P來説,也有明顯的優勢。有一點很重要,現在的銀行係P2P業務,比如説陸金所有自己的中間擔保,而現在很多民間的P2P沒有這種擔保機制,這對於其他參與者來説,是一個非常大的吸引力,會吸引更多的銀行的機構參與到P2P建設中來。有分析稱,預計明年上線P2P的銀行家數有望突破30家。銀行係P2P將爆發。

  隨著銀行係進入P2P的衝動越強,一些平臺也看上了銀行網際網路金融資産交易這盤生意。而對於風險的經營,是銀行擅長的。視品牌與商譽為第一位的銀行,一般對項目的把關非常嚴格,對於項目的融資方,除了要符合其傳統信審、授信條件外,還往往從不同緯度對投資者的還款來源進行閉環設計,在其看來,P2P終究將是銀行的天下。

  應對重重危機

  只要商業銀行加快經營戰略創新,儘快實現信貸資産證券化的常態化發展,即經常通過信貸資産證券化運作,不斷打通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的通道,進而實現盤活存量,用好增量,將極大地提高支援實體經濟的效率。銀行存款下降就不會削弱支援實體經濟的力度。中國人民銀行銀行業研究與診斷中心主任王勇表示,商業銀行需加快經營戰略創新和轉型步伐。一方面,可通過限制超級網銀資金歸集的單筆額度,比如單筆單日限額在5萬元或3萬元以下,或建立單月額度限制制度,防止存款流失或過快下滑。另一方面,商業銀行更應以金融創新來應對網際網路金融機構的創新,也就是説商業銀行也該積極佈局網際網路金融。今年以來,中行的“活期寶”、工行“薪金寶”“天天益”、平安銀行的“平安盈”、交行的“快溢通”等銀行係類餘額寶們應運而生,被看成是銀行金融創新的經典之舉。

  更難能可貴的是,在剛剛結束的第十屆北京金博會上,北京銀行“直銷服務體驗館”以其直銷銀行的開戶簽約服務簡便快捷贏得了不少客戶的讚賞。交行則在金博會上力推“可視銀行卡”,不需登錄網銀、不必去銀行網點,卡片的電子紙螢幕可脫機實時顯示電子現金賬戶餘額。從某種意義上説,網際網路金融的“鯰魚效應”,已將中國的商業銀行“逼”上了加快創新的道路。

  北京銀行董事長閆冰竹對記者表示,對銀行來説,就是要徹底摒棄高消耗、低效率、單純追求規模與數量擴張的外延式發展方式,向多元化價值增值型的內涵式發展方式轉變,通過順應經濟結構調整步伐,改變傳統經營模式。

  在未來網際網路金融佈局方面,閆冰竹表示,北京銀行實施“客戶下沉”發展戰略,將主要服務對象定位於數量最廣大的大眾零售客戶和小微企業客戶。挖掘傳統銀行業務産品與網際網路的結合,構建綜合化的客戶網際網路金融服務平臺,全面搭建“平臺+數據+科技”的新型金融生態鏈。

  正如閆冰竹所言,傳統銀行戰略轉型的重要方向是積極向産業鏈高端延伸,從同質化競爭的“紅海”轉向差異化競爭的“藍海”,拓展新的發展空間,打造新的增長點。戰略轉型關鍵要敢於“革自己的命”,這考驗中國金融業的智慧、決心和能力。作為傳統銀行的生存之道,就是在轉型進程中,必須時刻保持清醒頭腦,必須深刻認識到“滿足於今天過得去,明天就會過不去”。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