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商業銀行該如何面對存款下降“新常態”

  • 發佈時間:2014-11-18 10:01:25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只要商業銀行加快經營戰略創新,儘快實現信貸資産證券化的常態化發展,即經常通過信貸資産證券化運作,不斷打通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的通道,進而實現盤活存量,用好增量,將極大地提高支援實體經濟的效率。銀行存款下降就不會削弱支援實體經濟的力度。

  □王 勇

  欣賞完了中國為APEC準備的各項“盛宴”,振奮之餘,我們還需回到現實中來。看幾天前發佈的上市銀行三季報,16家上市銀行存款總額為75.62萬億,較半年報時減少了1.5萬億,降幅1.97%。這是1999年以來第一次出現季度存款下降。為此,幾天來,市場一直在擔心這很可能迫使銀行壓縮信貸,進而妨礙今年最後兩個月金融支援實體經濟的成效。不過,筆者卻以為,存款下降或將成為“新常態”,但只要銀行加快經營戰略創新,銀行存款下降不會削弱支援實體經濟的力度。

  商業銀行季度存款下降,首先是新一輪金融創新使然。由於網際網路金融創新,投資貨幣基金和P2P理財已然成為眾多年輕儲戶的首選。以餘額寶為例,自2013年6月上線至今年9月底,用戶已達1.49億。餘額寶規模達5349億。其中,今年第三季度,使用餘額寶消費的筆數達到4.28億筆,金額達2068億,環比增加53.16%。這些網際網路金融産品對銀行存款構成了持續分流的壓力。因為,當前銀行的利率水準對於存款的吸引力接近於零,一旦有更好的渠道,存款流出是必然的。其次,商業銀行存款下降又是加強金融監管的必然結果。9月中旬,央行、財政部、銀監會聯合發佈《關於加強商業銀行存款偏離度管理有關事項的通知》(236號文),要求商業銀行加強存款穩定性管理,月末存款偏離度不得超過3%,否則將按嚴重程度採取相應監管糾正與處罰措施。該監管規則出臺,的確有效抑制了商業銀行的衝時點行為,任何一家銀行都害怕執行不力而受到嚴厲處罰。結果是到了9月末,主要金融機構存款偏離度僅為0.9%,基本不存在“衝時點”現象。再次,外匯佔款下降也是引致銀行存款下滑的一大原因。美國第三季度各類經濟數據好于預期,顯示經濟基本面已強勢復蘇,加之美聯儲已經結束了量化寬鬆政策,加息預期增強,眾多投資者開始重新關注美元。在此情況下,中國金融機構外匯佔款呈現一定程度的下降趨勢。10月22日央行公佈的金融機構信貸收支表數據顯示,9月金融機構新增外匯佔款為11.4億人民幣。10月23日國家外匯管理局公佈數據顯示,9月我國銀行結售匯逆差1006億人民幣,其中銀行代客結售匯逆差482億人民幣。9月銀行代客涉外收付款逆差1060億人民幣。金融機構外匯佔款的下降,必然減少商業銀行的存款。不僅如此,由於影響商業銀行存款下降的上述因素可能會長期起作用,同時,隨著中國金融市場的加速開放和創新步伐的加快,直接融資産品不斷增加,則未來銀行存款下降似已成為趨勢。

  為適應存款下降這個“新常態”、新環境,商業銀行不能不加快經營戰略創新和轉型步伐。一方面,可通過限制超級網銀資金歸集的單筆額度,比如單筆單日限額在5萬元或3萬元以下,或建立單月額度限制制度,防止存款流失或過快下滑。事實上,去年底以來許多銀行都已在這樣做了。但仔細想來,這種方法只能是權宜之計,不能常用,否則,越限制越可能引發客戶的逆反心理,保不定存款流失會更嚴重。所以,另一方面,商業銀行更應以金融創新來應對網際網路金融機構的創新,也就是説商業銀行也該積極佈局網際網路金融。今年以來,中行的“活期寶”,工行“薪金寶”、“天天益”,平安銀行的“平安盈”,交行的“快溢通”等銀行係類餘額寶們應運而生,被看成是銀行金融創新的經典之舉。

  在三季報中,幾乎所有的滬深上市銀行都提及了在網際網路金融方面的佈局,其中平安銀行已從中嘗到了“大甜頭”,直通銀行、微信銀行、口袋社區銀行等網際網路金融模式已成了其物理網點之外的有效延伸,為其帶來存款的大幅增長。更難能可貴的是,在剛剛結束的第十屆北京金博會上,北京銀行“直銷服務體驗館”以其直銷銀行的開戶簽約服務簡便快捷贏得了不少客戶的讚賞。交行則在金博會上力推“可視銀行卡”,不需登錄網銀、不必去銀行網點,卡片的電子紙螢幕可脫機實時顯示電子現金賬戶餘額。從某種意義上説,網際網路金融的“鯰魚效應”,已將中國的商業銀行“逼”上了加快創新的道路。

  商業銀行能否適應銀行存款下降的“新常態”,更要看能不能有效借鑒國際銀行業的先進經驗和經營技巧,通過不斷創新和加快經營戰略轉型而換一種“活法”,通過金融綜合經營,不斷拓展新的業務渠道。對此,筆者的估計是比較樂觀的。且不説在APEC的亞太自貿區“路線圖”以及“一帶一路”戰略指引下,中國的商業銀行經營戰略能夠在全球佈局,從而支援亞太、亞歐乃至全球實體經濟發展,由於實體經濟對銀行的需求不僅僅只是融資,還有現金管理、財富管理、投融資管理等資産管理需求,而現實的中國也已進入大資産管理時代,證券、保險、銀行、基金、信託之間的競爭壁壘被打破,從事資産管理業務的金融機構也越來越多,這需要商業銀行花更多時間去深入探索和研究如何做好資産管理業務。尤其是在中國金融業已步入網際網路時代,資産管理應有效搭借網際網路平臺,借助大數據雲計算以提高資産管理效率,通過網際網路來實現資産管理“雲”服務,從而不斷拓展商業銀行的資管之路,以更好地滿足實體經濟對銀行的全方位需求,進而更多實現非利差收入的增長。商業銀行如能儘快實現信貸資産證券化的常態化發展,即經常通過信貸資産證券化運作,不斷打通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的通道,進而實現盤活存量,用好增量,將極大地提高支援實體經濟的效率。

  (作者係中國人民銀行鄭州培訓學院教授,銀行業研究與診斷中心主任)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