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港通正式通車
- 發佈時間:2014-11-18 00:32:17 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經歷7個月緊鑼密鼓地籌備,市場翹首以盼的“滬港通”終於在17日正式通車。
滬港通正式啟動之後,內地和香港股市的互聯互通將為兩地市場提供投資便利,這也標誌著中國資本市場對外開放又邁出了一個實質性步伐。滬港通來了深港通還有多遠?
從2014年11月17日起,滬港兩地的合格投資者就能用一個賬戶買兩個市場的股票。
滬港通的推出,有助於滿足投資者多渠道配置資産的需求,讓內地投資者可以更加名正言順地投資港股,即使是端坐在家中通過輕點滑鼠便可輕鬆完成投資港股。
在業內專家看來,作為中國資本市場走向世界的重要一步,滬港通的成功上線,絕不僅是兩地投資者能夠互相買賣股票,而是中國金融改革的重要環節,是全面深化改革開放背景下推動資本項目可兌換和人民幣國際化的一項重大改革,具有探路、試水的角色。
因此,在滬港通的穩步、安全運作的前提下,改革必將延伸至深港通,並最終實現A股市場與港股市場的無縫對接,為人民幣國際化以及中國資本市場的全面開放打下堅實基礎。
對此,中國申銀萬國證券市場研究部總監桂浩明也認為,“滬港通”最大的意義就是通過實現市場的直接開放的方式,來推動並促進境內市場與境外市場的接軌,但僅僅有“滬港通”還不夠。
桂浩明認為,以後還需要有深港通,乃至滬深股市與中國台灣、新加坡、南韓、日本、美國英國股市的互聯互通。“到了那個時候,中國的資本市場也就真正融入了國際市場,各種不符合國際慣例的弊端也就能夠逐漸被消弭,市場自然真正成熟起來了。”
香港恒生銀行環球銀行及資本市場業務主管馮孝忠公開表示,隨著滬港通啟動,A股市場很可能在未來被納入全球主要股市的參數,成為環球指數的一部分,這將標誌著中國股票市場真正的國際化。
滬港兩地呈現“南冷北熱”
17日是滬港通開通的第一個交易日,但從兩地市場表現來看,表現均為平淡。
從早盤來看,A股大幅高開,但較為意外的是,之後便快速跳水,整個交易日的走勢更是一波三折,上下震蕩幅度較大。截至收盤,滬指報2474.01點,下跌4.82點,跌幅0.19%,較前一日,滬市的成交量也有所萎縮,另外,A+H股中超半數A股出現下跌現象。
港股同樣也是高開低走,最終失守24000點。恒生指數17日高開225點創近兩個月新高,之後大市快速回落並跌穿24000點。截至收盤恒生指數報23797.08點,跌290.30點,跌幅1.21%。
有意思的是,近期受主機板壓製表現疲弱的創業板反而發起反攻態勢,漲幅超過2%。
對於市場的疲軟表現,在機構人士看來,滬港通對兩地資本市場的提振作用計在長遠,不必急於一時。
值得一提的是,滬港通開通後,兩地投資者交易的活躍程度也不盡相同,呈現“南冷北熱”現象,買入A股的資金遠超買入港股。
據中華工商時報記者了解,伊利股份是北上資金滬股通首只成交的股票,南下資金港股通首只成交的股票則為長江實業。從使用額度可以發現,截至A股收盤時,港股通當日使用餘額仍然有88億元的份額,而滬股通當日使用額度則被搶購一空。
據悉,滬港通總額度5500億元,其中北向投資的滬股通總額度為3000億元,每日額度為130億元;南向投資的港股通的總額度為2500億元,每日額度為105億元。
市場對滬股通的反應比港股通熱烈,在業內人士看來,這在預料之中,因為A股作為國際投資市場的新配置標的,很多外資及香港資金資金早已虎視眈眈。而在滬港通尚未開啟之前,就已經有不少對投資港股感興趣的內地投資者則早已通過其他渠道進行了港股配置,加上內地個人投資者投資港股有50萬元的資産門檻,所以比較慢熱。
“港股通”風險需防範
滬港通開閘,中國資本市場改革走出了堅實的一步。
中國證監會主席肖鋼在開通儀式上表示,滬港通來源於市場,順應了投資者需求,是滬港兩地交易所敏銳把握大勢、勇於開拓創新、長期精誠合作的結果,是資本市場的重大制度創新。
滬港通的開通,受到了全球關注,也受到投資者高度認可。有機構投資者認為,對於A股市場來説,滬港通利大於弊,絕不僅限于概念炒作,其實質性影響將日益顯現,其中最主要的是有助於A股市場國際化、規範化,同時增量資金也是A股市場最直接推動力,有助於A股市場繼續上行。
作為個人投資者,也更樂見於投資港股變得更加輕鬆,更加容易。但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中小企業研究中心主任董登新提醒,內地投資者有機會實現港股通固然令人欣喜,但值得注意的是,我們依然需要對未來可能發生的風險防範于未然。
董登新説,實際中,內地投資者中真正了解港股投資的人並不多,再加上港股與A股市場的交易規則和監管規則都存在巨大差異,例如,香港市場實行T+0交易、沒有漲跌幅限制,投資盈虧可能會發生於旦夕之間,港股中雖有優質藍籌,但也有仙股、垃圾股,投資風險較大,投資者在進行投資決策時需要注意風險防範和管理。
(深度報道詳見0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