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滬港通是中國股市“全球通”的試驗田

  • 發佈時間:2014-11-17 07:09: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今天,滬港通正式啟動了。開通這條“資本高鐵”,無論對中國內地資本市場的對外開放,還是對內地與香港市場的互聯互通,均具有重大意義。筆者認為,在開放狀態下實現更好的發展,從來就是中國股市戰略的題中應有之義;而滬港通這一制度設計,為我國股市開放發展打開了更大的空間。

  滬港通制度設計的妙處在於,通過設置“兩地證券機構+證券交易服務公司”這一中間轉換器,在兩個存在制度差異的市場體系之間構建起了資金、利益雙向流動的暢通渠道。滬股通服務於香港投資者,投資者委託香港經紀商,經由香港聯合交易所設立的證券交易服務公司,向上海證券交易所進行申報,買賣規定範圍內的滬市股票;港股通服務於內地投資者,投資者委託內地證券公司,經由上海證券交易所設立的證券交易服務公司,向香港聯合交易所進行申報,買賣規定範圍內的港股。中間轉換器的設計既照顧到兩個市場的既有體系,又照顧到兩地投資者不同的習慣,十分務實。

  當然,由於人民幣資本項目尚未實現自由兌換,兩地股市互聯互通也存在可能的風險:一是國際資本套利流動的風險,二是估值體系變動導致的投資風險外溢。為此,試點初期設定了兩市每日滬港通交易分別為130億元及105億元的上限,還對內地個人投資者設定了證券賬戶及資金賬戶餘額合計不低於50萬元的門檻。相對於高度開放的股市,這些措施可能是多餘的,但在滬港通試驗初期,將可知和不可知的風險納入可管控的“口袋”,也是可以理解的。我們希望,經過一段時間的運作,這些限制性規定可以大幅放寬,直至最終取消。

  在滬港通制度下,兩地股市互聯互通首先表現在資金的流動上:滬港通既可方便內地投資者直接使用人民幣投資香港市場,也可拓寬境外人民幣資金投資內地市場的渠道,顯著提升人民幣跨境使用的規模,提振人民幣在國際市場的地位。伴隨資金的互聯互通,兩個市場的文化理念、制度安排、利益協調機制也將增進互聯互通。任何兩方或多方的互聯互通,歸根結底是實現“有規則的合作”。多一些協調合作,少一些規則障礙,大家的共同利益就會增加,蛋糕就能越做越大。

  筆者認為,滬港通制度安排不是單向的誰救誰、誰幫誰的機制,也不是單向借鑒的機制,而是兩個地區、兩個市場相互借鑒、相互促進的機制。香港交易所集團總裁李小加近日表示,滬港通的真正意義並不在於滬港兩地存量上的重新分配,而是在於通過市場的融合與碰撞、把目前還未進入資本市場的鉅額增量資金引入到兩地資本市場。筆者相信,這並不是香港方面的謙遜之詞,而是對內地與香港市場當下和長遠關係的客觀考量。

  相對於香港股市,滬深股市的遊戲規則、産品鏈條、監管體系、文化理念等方面都相對落後,但作為一個有著龐大而強勁經濟實體支撐的股市,其後發優勢不可小覷;何況,歷經近24年的風風雨雨,內地股市也已積累了相當多的實踐經驗。公有制佔主導地位與散戶眾多這一內地市場特有的情況,還將在較長的時間內繼續存在下去,股市不可能簡單地搞制度替換;國際投資者需要認真對待這一現實。

  在滬港通制度下,兩地投資者同時參與兩個不同的市場,其訴求必將促使兩個市場在監管制度、交易機制、産品創新等方面相互借鑒,推動制度創新、理念創新。開放對內地、香港都有利,將提升兩地股市在亞太地區的地位。這無疑是我們追求“在開放狀態下實現更好的發展”的必然路徑。

  所以,滬港通不是為一時一事而設計,而是具有頂層設計的意味,是我國資本市場擴大開放、深化改革的新起點。滬港通之後,深港通、內地香港基金互認制度也將陸續推出。在不遠的將來,滬新(新加坡)通、滬紐(紐約)通、滬倫(倫敦)通也可望成行。伴隨人民幣硬通貨地位不斷提升、資本項目實現自由兌換,中國股市“全球通”的圖景也將漸次鋪開。

  筆者要強調的是,中國股市與亞洲主要市場乃至全球主要市場互聯互通,是在以我為主、互利互惠的基礎上的互聯互通,是在確保我國經濟金融安全,維護自身主權和發展利益基礎上的互聯互通。否則,就不會是公平合理的互聯互通,學習借鑒也可能陷入“囫圇吞棗”、“邯鄲學步”的窘境。

  為了使滬港通試點工作順利推進,監管層已經出臺了《關於滬港股票市場交易互聯互通機制試點有關稅收政策的通知》和《關於QFII和RQFII取得中國境內的股票等權益性投資資産轉讓所得暫免征收企業所得稅問題的通知》,讓參與滬港通的投資者感受到實實在在的支援,享有實實在在的實惠。中央政府果斷地為這項改革“買單”、“添柴”,充分展示了做大做強資本市場的決心。我們祝願滬港通順利推進,也祝願廣大投資者更多分享新一輪改革的紅利!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