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5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能幫投資者賺到錢的才算好專家

  • 發佈時間:2014-11-17 05:31:32  來源:南方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善言齋專欄

  前不久,一位買家對筆者開玩笑地説,在投資收藏界,形形色色的專家比市場上流通的珠寶、書畫還要多,讓人眼花繚亂。

  這話聽起來有點誇張,實則切中時弊。早在數年前,中國尚未躋身全球第二大藝術品交易市場,我們已提前進入專家氾濫的年代。

  搞過藝術品投資的人都知道,這一行的水很深。換句話來説就是,專業門檻極其高。

  曾經有一項數據顯示,藝術品市場上八成以上的買家都屬於非專業的投資者。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主要原因是藝術品投資在中國雖然是一個古老的行當,但真正形成規模化、專業化的市場,只可以追溯到十幾年前。就是在過去短短的十幾年裏,我們的市場交易規模完成了從數十億元到數千億元級別的急速擴張。近年來,國內市場雖進入深刻調整期,但仍以25%的全球佔有率連續蟬聯第二大藝術品交易市場的位置。有業內人士預測,今年的市場規模至少在去年的基礎上提升15%至20%,突破4000億元的歷史高位。

  用這麼短的週期換來的放量擴張,在經濟學家看來,這樣的市場難言成熟。基於上述現實背景,我們可以想見,國內藝術品投資群體的專業化程度,不可能高於市場本身的發展水準。而當前市場上所有理性交易,都是極度依賴專業投資顧問的。既如此,何來“專家氾濫”一説?

  在漢語詞典裏,氾濫本來意指“大水漫溢”的現象。但熟知典故的人都知道,古往今來這個詞多用於比喻壞的事物不受限制地流行。好吧,話説到這裡意思就很明確了,文章開頭那位買家在筆者面前取笑的並不是這個行業裏真正的專家太多,而是那些不懂裝懂、濫宇充數的“半路出家的和尚”,或者是明知道某些地方有風險,但出於利益仍昧著良心把投資者往懸崖邊上推的商業掮客。有些所謂的專家,甚至連一天的經都沒有念過,就敢於到一些投資培訓班上去講課。當然,更多的則是那些利欲熏心、動機不純、揣著明白裝糊塗的“忽悠客”。不管這些人是基於什麼樣的目的去忽悠投資者,都可以認定為行業的害群之馬。

  不過,話説回來,就算投資者明知道這個行業裏假專家很多,但是實踐中卻很難用肉眼去把他們甄別出來。筆者身邊有些投資者,甚至認為區分假專家,比區分假珠寶、假字畫更難。這話不假,處在一個市場資訊高度不對稱的行業,對非專業的投資者來説,不管對面來的是真專家,還是假專家,他們的知識儲備都是處於絕對劣勢的。因此,讓普通投資者去與假專家比認識能力,本身就不現實。

  那麼,有沒有一些量化的指標可以去發現誰是真的專家呢?在一些真正的業內人士眼裏,是有的。

  在珠寶鑒定評估領域,“翡翠皇帝”摩太先生是全國公認最有名望的真專家——他對玉石翡翠價值的判斷,常常被業內人士視為判斷市場行情的依據。實際上,摩太在珠寶界的威望,不僅僅是因為他有深厚的翡翠專業知識和崇高的學術地位,還因為他有超過6億元人民幣的玉石購買記錄(多年前的數據,現在肯定不止)。這些長年累月積累起來的投資經驗,使得他總是能夠先人一步地發現被別人忽略的好東西。而所有珠寶商夢寐以求的不正是發現一件兩件真正的好東西嗎?從摩太的經驗可看出,搞投資其實是一門實踐性非常強的學問,買藝術品和買珠寶,與買股票是一樣的,賺錢才是硬道理,而只有那些能夠真正幫客戶賺到錢的專家,才算得上是合格的投資顧問。

  用純經濟的尺規來衡量一位投資顧問的水準,聽起來感覺有點像是在貶低專業知識的重要性。但是,反過來想,知識本身是不會創造價值的,只有在運用的過程中,它的價值才會得到體現。對投資者來説,最重要的價值取捨標準,無非就是能否規避風險和保證收益。

  馮善書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