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航山西監管局:春華秋實磨利劍
- 發佈時間:2014-11-13 08:53:28 來源:中國民航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通訊員 范世偉
2014年1月26日9時25分,從北京飛往山西呂梁的東航MU2433飛機平穩降落在呂梁機場。至此,歷經7年建設的呂梁機場正式通航,這意味著山西省內運作的運輸機場達到了5座,也預示著民航山西監管局又增加了一個新的監管服務對象。
十載磨礪終成器
民航山西監管局(原民航山西監管辦)成立於2003年12月20日,當時僅有13名正式人員,負責山西地區民航企事業單位的安全監管和市場管理。當時,區內通航的民用運輸機場僅有太原和長治2座。2004年,全區運輸機場旅客吞吐量僅有173萬人次。
“成立之初,擺在我們團隊面前的兩大難題是幹什麼和怎麼幹。”參與監管辦組建、時任副主任的趙建英同志回憶説。監管辦領導班子及時轉變觀念,完成了從“運動員”到“裁判員”的角色轉換。同時,監管辦積極探索工作思路,學習民航法規規章,從製作檢查單入手,開展安全監管工作。
2007年,監管辦升格為副廳級;2009年4月,民航山西監管辦更名為監管局。歷經10年的發展,監管局從成立之初的4個處室13人,發展到現在的8個處室34人,機構設置不斷完善,監察員隊伍不斷發展壯大。
2013年,山西省內4座運輸機場的旅客吞吐量達到了973萬人次。隨著民航體制改革的不斷推進,山西監管局的職責和定位也在發生著變化。監管局依法履職,加強安全監管和市場管理,保持了區內民航安全運作的總體平穩。
安全監管保平安
10年來,監管局全員形成了“始終把安全監管放在核心位置”的思想。監察員在學習中成長,在實踐中磨煉,監管局在實踐中逐步形成了“做好常態、突出重點、抓好長遠”相結合的安全管理工作新機制。
監管局通過召開安全分析會,確定不同季節、不同階段的突出問題、緊要問題,對重點單位、重點人員、重點設備、重點設施、重點環節、重點環境“六個重點”進行有效監督管理,搜尋系統中存在的問題和漏洞,提出解決辦法,制訂針對性措施,初步形成了安全監管“抓重點、重點抓”的局面。同時,按照《安全隱患排查治理工作制度》,對查出的每一個安全隱患進行風險評估,確定風險等級,對重大隱患實施掛牌督辦,切實落實整改,注重監管效果。
10年來,山西監管局在職權範圍內共開展了各項行政檢查3480次,下發整改通知書314份,所有行政執法行為均未被提出行政訴訟和行政復議。10年來,全區連續7年未發生責任原因的事故徵候,取得了安全形勢總體平穩的良好業績。
科技服務促發展
近年來,民航持續快速發展與監察員不足、安全監管技術手段單一之間的矛盾日益凸現。民航華北局向民航局安全檢查組提出了搭建安全監管技術平臺的建議,確定在民航山西監管局開展試點建設。
2010年11月,試點項目獲得民航局批復立項。山西監管局在華北局指導下,配合設計和施工單位開展需求調研、確定功能模組、設計工作流程,協調相關企業提供生産數據和技術介面。歷經7個月,《民航華北局安全監管技術平臺山西試點工程》于2012年3月底完成,並投入到系統測試和試運作。同年11月,試點工程通過了驗收,開始正式運作。安全監管技術平臺設計的四大模組,達到了監察員“看得到、聽得到、管得到”的目標,為行業安全監管提供了有效的科技支撐。
在嚴格安全監管的同時,監管局積極服務行業發展。民航飛行學院洛陽分院曾遇到了因相關資源限制而無法完成航線訓練任務的難題。山西監管局積極與山西空管分局和山西運城機場進行協調,協商解決洛陽分院在運城機場轉場訓練飛行的保障問題,確保了航校學員能夠按期完成航線訓練任務。
展望未來,任重道遠。有了10年的經歷和磨煉,監管局已經不再是只雛鷹。未來,山西監管局將大展鯤鵬之翅,堅持持續安全理念,腳踏安全發展之路,加強品質內涵建設,增強監管服務能力,繼續打造一支政治堅定、素質過硬、技術精湛的專業人才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