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0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保護傳統村落 守望精神家園

  • 發佈時間:2014-11-13 05:33:25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傳統村落凝聚著親緣、血緣,是宗族、民間信仰和鄉規民約的聯繫紐帶,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家園與文化根脈。隨著現代文明的不斷融入和鄉土生産生活傳統方式的改變,傳統古村落面臨著自身發展和守望家園的兩難境地。保護傳統村落,既是對精神家園的守望,又是對未來世界的重塑。

  伴隨著城鎮化的進程,作為傳統文化載體的傳統村落沒有得到有效保護,傳統村落的格局風貌、生態環境不斷遭受破壞。隨著越來越多的人們走出鄉村,很多古村落還等不及人們去覺醒、去保護、去開發,就因無人居住,淪落為“空心村”,而加速破敗而消亡。

  傳統村落的消失或破壞,毀掉的不單是一座建築、一個村落,還會喪失掉孕育傳統手工業、滋養傳統民風市井的土壤。位於廣東省西北部的連南瑤族自治縣南崗古排村,便是城鎮化進程中衰落的村莊之一。南崗古排始建於宋朝,曾是全國規模最大、最古老的瑤寨,保存了368幢明清古建築。在城鎮化建設中,當地村民跟著進城務工的大潮,流入廣東各個城市。村莊的房屋基本無人居住,大量的建築因人口流失而出現不同程度損毀。

  傳統村落的記憶是在歷史長河中一點一滴積累而成的,從鄉土景觀到歷史街區,從文物古跡到樸實鄉民,從傳統民俗到社會規則,眾多的文化遺産共同組成了富有衝擊力的文化物證。傳統村落保護一旦與文化産業結合,便會進入良性發展的軌道。位於山西省東南部的晉城北留鎮境內的皇城村保留了大量建築文物。近年來,以皇城村為依託規劃建設的“皇城相府”旅遊景區,在相對完整保持村落原貌的前提下,融入了現代旅遊的參與體驗功能,已成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文化遺産的保護與活化,最大限度地存留了古村落的歷史記憶。

  傳統與現代融合、經濟與文化統籌、自然與人文和諧之路,是保護古村落文化發展中一種有效可行、富於生機的模式,是創意營造和文化蘊養的最佳選擇。令人欣慰的是,目前我國已經啟動了傳統村落保護工作,建立了國家傳統村落名錄,中央財政也下撥了專項補助資金用於環境改善和基礎設施建設、保護這些村落的文物和文化遺産等。

  創意營造和文化治理是保護並拓展古村落生存的有效路徑。一方面,可以通過借鑒國外保護經驗和探索“社會化保護”的新方式,即堅持“以古為本”、“以民為本”的保護理念,而非單一的“舊城改造”、“舊村改造”的線性開發模式,實施“新舊分開、有機更新”的戰略,即地方政府在逐年加大財政保護資金投入的同時,採取政府補貼、社會贊助等多種方式籌集資金;另一方面,在更好地保護古村落前提下,盤活古村落豐富的文化旅遊資源和文化遺産要素,諸如皇城村等保護與開發結合,不失原生態又具有市場精神的資源整合方式,為城鎮化進程中的古村落尋找到富於溫度的生命力。通過土地置換、房屋産權置換或租賃等方式,吸納社會資本的多元投入方式,也必將為古村落的再生帶來新的機遇,重塑人們對於歷史的認識,對於未來的憧憬。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