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5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深圳P2P小額化借貸漸成趨勢

  • 發佈時間:2014-11-13 05:31:35  來源:南方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P2P行業經歷了爆發性增長和“野蠻生長”後,終於開始沉下心思考市場的需求和行業的走向。從以行業和産業為區分的“垂直金融”,到以借貸額度大小區分的個人貸款、中小企業貸款,嗅覺靈敏的P2P又發現了另一片“藍海”——小微企業貸款。

  記者近日了解到,深圳聯金所、小牛線上等P2P平臺紛紛推出以小微企業主為借款對象的小微信貸項目,金額大概在1萬—50萬元之間,平均每筆借款在3萬—5萬元之間。這類貸款項目正好響應了銀監會希望P2P平臺能夠支援小微企業發展的號召。

  業內人士也表示,從行業長遠發展來看,小額化是P2P行業的主流趨勢,這不但有利於保障投資人的資金安全,還有利於降低平颱風險,回歸普惠金融的本質,是P2P長期穩健發展的基石。

  ●南方日報記者 卓泳

  小額化借貸可分散風險

  融資難一直是困擾眾多小微企業發展的“硬骨頭”。由西南財經大學等機構聯合發佈的《中國小微企業發展報告2014》顯示,小微企業從銀行獲得貸款的比例為46%,申請貸款被拒的小微企業佔比11.6%,42.4%的小微企業並未申請貸款。銀行對小微企業的不重視,使得信託、理財、委託貸款以及民間小貸可以填補這一市場的空白,作為草根金融實踐者的P2P當然也不甘落後。

  記者了解到,2013年年底上線的P2P平臺聯金所,主推小額無抵押、無擔保的純信用貸款,服務於融資需求在30萬元以下的小微企業主等借款客戶。今年6月份,小牛線上也推出了針對小微企業和個人的小微信用貸款項目,借款金額在1萬—50萬元。此外,投哪兒網也主要做小額貸款,放款金額主要在5萬—10萬元之間。這些幾萬到幾十萬元的資金一般以小微企業主為借款對象,用於小微企業的臨時資金週轉。

  “我們90%的借款客戶是小微企業主。”聯金所首席運營官劉哲告訴記者,在他看來,之所以選擇小微企業這個市場,一方面因為小微企業主融資依舊困難,微金融貸款市場依舊是藍海,“在國內傳統融資體系中,銀行一直佔據著主要的融資服務,但是銀行更多地把資源投向了穩健的大中型企業,而對小企業的覆蓋率有限”。

  另一方面,根據“大數法則”,小額項目容易分散風險,“小額的項目可能只需要一兩個投資人就完成了,而且數額小,即使出現風險也不會是系統性的。”除此以外,優質的大額項目一般都被銀行選走了,剩下的或多或少存在瑕疵,P2P平臺接下這些大單就容易出問題。

  劉哲告訴記者,目前平臺上推薦給投資人的主要是小微企業經營類貸款,是標準化的産品,期限一般比較固定,大部分為6個月、12個月和18個月,價格也較固定。“公司做的大多是純粹的無抵押、無擔保貸款,一般放款額度在3萬—5萬元,給投資人的收益在10%左右。”不過,劉哲也解釋,大額和小額是相對的,要結合平臺及合作方的情況。“比如平臺的註冊資金為2億元,如果只做兩個大項目,其中一個出了問題,那就危險了。”

  流程化可有效加強風控

  P2P平臺做“小單”可以分散風險,但並不意味著沒有風險,由於小微企業無抵押、無擔保,如何做好風控是擺在各平臺面前的難題。

  在風控上,聯金所採用的是“信貸工廠”的模式,也就是像工廠的流水線那樣,將每一筆信貸分環節進行分析處理。據記者了解,“信貸工廠”模式最早源於美國,美國第七大銀行Capital One是最早利用信貸工廠模式和數據量化分析模型,以判斷個人信用借款還款概率的銀行,並成功在金融海嘯中存活下來。而此模式在國內也早已有所聞。據公開資料顯示,最早在國內引入此模式的是杭州銀行,早在2005年杭州銀行就引入澳大利亞聯邦銀行作為外資戰略股東,隨後在其協助下開發了小企業信貸標準化操作模式。2008年,中國銀行推出“中銀信貸工廠”模式,最新數據顯示,其服務客戶超過20萬戶,累計信貸投放達1萬億元。隨後,建設銀行民生銀行等,甚至農信社都試水該模式。

  劉哲介紹,信貸工廠模式主要特點就是標準化和流程化。“將每一筆業務資料收集齊全以後,由自主研發的信貸系統對其切片。比如,我們把徵信報告、銀行流水、業務合同等各種相關資料,單獨抽出來一項給審核人員,而該審核人員專注審核這類資料。不同的部分由不同的人核實,通過系統派單的形式,真正做到生産流水線。”劉哲説,聯金所每一筆貸款審批下來至少需要8個環節。風控審核主要分為網查、計算、電核、總結四個流程,通過之後進入審批環節。

  劉哲告訴記者,這樣切片處理的好處是,傳統信貸的項目審核通常由1—2名信貸員全程跟進審批,對經辦人員的要求很高。若把每一項業務的審批進行標準化拆分,每個環節的審核人員各司其職,不需要對整個項目進行把控,工廠化運作可以降低成本。

  小微金融收益小考驗大

  據記者了解,目前一般的P2P平臺平均註冊資金大概在2000萬元左右,絕大多數平臺都對投資者承諾擔保,這對平臺及第三方擔保的資金實力要求很高。按照目前平臺的平均資金水準,若沒有實力雄厚的擔保公司,接“大單”確實存在巨大風險。因此,小牛線上首席戰略官張傑表示,從行業長遠發展的角度來看,小額化是P2P行業的主流趨勢。

  然而,由於小微金融的單筆借款額小,且需要標準化、流程化作業來把握風控,需要投入的人力成本和系統開發成本比較高,所以收益就不會很高。劉哲告訴記者,小微金融的年化收益率大概在8%—12%之間,遠遠低於做高額借貸業務的15%—20%。

  據相關數據顯示,截至今年9月份,綜合收益在15%—20%之間的平臺超過三成,收益率在30%以上的仍有近兩成。這在張傑看來,仍有大量平臺在“燒錢”玩火,這種情況不可持續。“高收益的確能吸引投資人,但絕不是最重要的一點。”張傑告訴記者,高收益也意味著對借款人的收費比較高,同時還增加了平臺的運營成本,當收益無法覆蓋其承擔的風險時,就有可能導致平臺倒閉。同時,平臺借款人主要以中小企業為主,融資利息越高,借款人承擔的還款壓力也越大,若一直付出高額利息去融資,只能是飲鴆止渴,難以長久。所以,從行業良性發展的角度來看,成熟的平臺應摒棄主要靠高收益來“吸客”的做法,而投資人也要擦亮眼睛,看清高收益背後的事實,理性投資。

  在劉哲看來,做小微金融對企業的考驗很大。“一般來説,做小微貸款前三年是處於薄利甚至虧損的狀態。”劉哲解釋,企業在前期要舍得在系統上的投入,如果沒有前瞻性,耐不住“寂寞”,就無法堅持下去。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