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萬億開創體育産業“黃金十年”
- 發佈時間:2014-11-13 04:32:08 來源:科技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在剛剛過去的APEC會議“假期”中,“朋友圈”等社交媒體有了新的變化:各種戶外、健身、運動照片明顯增多。這個被北京網友戲稱“天上掉下來的黃金周”,體育運動成為人們的熱點活動內容。
據業內人士分析,人們對於戶外運動的熱情,近年來一直在靜悄悄的增長,但是增長幅度驚人。體育運動正在成為一個炙手可熱的産業。
日前,國務院發佈《關於加快發展體育産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全民健身首次上升到國家戰略。而《意見》中提到,預計在2025年,中國體育産業總規模將達到5萬億元,超出目前規模的5倍,成為未來國家支柱性産業。
“提出這樣的定量目標,對國內體育産業來説是一次難得的發展機遇,可以説體育産業已經進入黃金新十年。”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長李佐軍教授説。
定位:國家戰略,支柱産業
《意見》對於當前體育産業的發展勢頭給予了精準描述:全民健身上升為國家戰略,體育産業將是未來的國家支柱産業。
李佐軍説,《意見》的意義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第一是對體育産業做了很高的定位;第二是提出了非常明確的目標;第三是對如何發展體育産業、推進體育産業的轉型升級指明瞭路徑;第四是對如何支援和鼓勵體育産業發展提出了具體措施。
《意見》從七個方面提出了支援舉措。一是大力吸引社會投資,運用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等多種模式,拓寬體育産業投融資渠道。二是完善健身消費政策,將全民健身經費納入財政預算,加大體育設施建設投入,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支援群眾健身。三是完善稅費價格調整,在所得稅、營業稅、房産稅、城鎮土地使用稅及水電氣熱價格等方面給予相應優惠。四是完善規劃與土地政策,加強社區群眾健身設施配建和改造,落實體育設施用地政策。五是完善人才培養和就業政策,培養複合型體育産業人才,支援退役運動員從事體育産業工作。六是完善無形資産開發保護和創新驅動政策,加強體育品牌建設,推動科技成果産業化。七是優化市場環境,按市場原則確立體育賽事轉播收益分配機制,放寬轉播許可權制,完善安保服務標準。
“這個文件是體育、經濟和民生三個特徵集于一體的文件,” 國家體育總局經濟司副司長陳恩堂説。
體育産業將迎來“黃金十年”
《意見》預計在2025年,中國體育産業總規模將達到5萬億元,超出目前規模的5倍,成為未來國家支柱性産業。這被許多人解讀為,未來十年將是體育産業大發展的“黃金十年”。
5萬億能否實現?對於這個問題,北京體育大學管理學院副院長林顯鵬教授表示,這個預期已經比較保守了。
林顯鵬認為,如果這個預期是站在總産值的角度來講,達到這個預期並不難。他解釋説,如果中國體育産業總值要在2025年前達到5萬億元,而增加值率在5萬億當中大概是2.7%,或者3%,那麼2025年的增加值就應該達到2萬億元,那就要求體育總産值在2020年必須達到1.5萬億。而對於這個目標,林顯鵬根據保守的統計結果,通過研究人員計算得出的結論,認為這完全不是問題。
人們對於體育健身的需求之旺盛,在多個方面都有清晰的例證。在10月北京馬拉松活動期間,“霧霾長跑”成為一個熱點爭議話題,掩蓋了一個行業內頻頻提起的事實:參與長跑的逐年創下紀錄。馬拉松這樣一個高強度運動,本來參與的群體應該很小,但事實大大出乎原來的預期。
很多人的朋友圈中,都有好友在曬自己借助軟體統計出的運動成果,讓運動健身APP很是火熱。隨便在一個應用商城中搜索“運動健身”類別,一下子就出來幾百款應用軟體,其中下載次數在百萬以上的就有5款。這些軟體中有偏重於助人減肥的“瘦瘦”,有專注跑步和健步走的“春雨計步器”、“咕咚”,還有專注于動作的“每日瑜伽”和“腹肌鍛鍊”,類型和特點各有韆鞦、花樣百齣。這些運動健身APP一般都具有定位、記錄數據、分享成果等各種方便時尚的功能,讓很多熱衷鍛鍊的市民對其愛不釋手。
2025年中國體育産業進入發達水準
陳恩堂説,中國在上世紀90年代提出體育産業的概念,比西方晚了一二百年。隨著中國經濟發展,體育的經濟作用逐漸展現,體育産業從萌芽走向有一定規律、規模較大的階段。
2010年,國務院辦公廳下發重要文件《關於加快發展體育産業的指導意見》,這是國家層面首次出臺專門指導體育産業的政策性文件。
陳恩堂説,2010年標誌著體育産業從自然增長階段發展到政府指導發展。而這次由國務院頒布《意見》,其政策的含金量、操作性大幅度
提高,將會大大推動體育産業發展,是中國體育史上又一個重大里程碑式事件。
《意見》的重要目標之一,是讓體育産業為中國經濟作出更大貢獻。據統計,2012年中國體育産業的總規模為9500億,對經濟貢獻率大約0.5%,屬於不發達水準。
陳恩堂説,體育産業發達國家的經濟貢獻率在1%-3%之間。《意見》提出,2025年中國體育産業總規模要超過5萬億,經濟貢獻率上升到1.3%,接近發達國家的中等水準。那時體育産業的經濟功能會有更好的展現,實實在在地惠及民生。
林顯鵬表示:“從國家層面看,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傳統的經濟發展方式受到了很大挑戰,例如:固定資産投資、出口貿易,以及工業。現在,傳統的産業模式在能耗和環境污染方面壓力都比較大。在這樣一個背景之下,為了國計民生,尤其是為中國人的健康,國家要對産業結構進行調整。所以,黨中央在十七屆五中全會、《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二五”規劃綱要》當中明確提出,國家要實行經濟發展轉型的戰略。所以在限制傳統工業的情況下,就要有新的經濟增長點。”
簡政放權,“含金量”高
在陳恩堂看來,《意見》一個重要特點是政策“含金量高、可操作性強”。
陳恩堂説,體育産業屬於服務業,是綠色經濟,符合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新方向。文件的出臺適時、十分必要,拿出了“含金量高的政策來培育和促進體育産業。”
《意見》提出要完善稅費價格政策,對涉及體育産業的企業、組織的稅收進行優惠,在若干情況下減免稅、折扣稅。在體育産業若干個領域的收費政策也規定了新的標準。
“這是國家實實在在地讓利於體育産業,促進産業整體的轉型和發展,”陳恩堂説。
《意見》在取消體育行政審批和政社分開、政企分開、管辦分離等方面都作出了明確規定,令人眼前一亮。
陳恩堂認為,這些政策都屬於改革創新,是《意見》的重大突破。
“我們首先要對體育行政審批進行大幅度改革,按照國務院要求簡政放權,”他説。體育行政審批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賽事審批,根據《意見》,商業性和群眾性體育賽事的活動審批將被取消,相關政策正在研究和落實過程中。
陳恩堂表示,對協會的改革也在進行中,已經有了明確的方向。“這些改革的措施都在分門別類地推進中。應該説這個文件涉及到了體育改革中很多很重要、很深層次的改革領域。”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