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6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雙十一”,人氣“爆棚”的背後

  • 發佈時間:2014-11-12 12:31:07  來源:海口晚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雙十一”網購狂歡又來了,以往主要是電商撈金的黃金檔,今年不僅線上熱鬧,線下同樣精彩,而面對各大商家推出的各式優惠誘惑,有人瘋狂有人則選擇冷靜地純圍觀。

  業內人士表示,繼電商推出“雙十一”促銷活動並取得驕人成績之後,電商造節似乎成了一種風氣,好像一年不推出幾個節日進行幾輪打折都刷不出存在感。那麼,為何電商如此熱衷造節,消費者又是否買賬呢?

  □本報記者 李銀

  “雙十一”也成為傳統商家的狂歡時刻。本報記者 石中華 攝

  傳統賣場“借力打力”

  作為中國最著名的“人造節日”———“雙十一購物狂歡節”,現已不僅僅是電商的節日,也成為了傳統賣場的狂歡時刻。

  從市區多家實體賣場透露的銷售資訊來看,電商在“雙十一”醞釀形成的消費大趨勢,在客觀上也給實體店帶來了不錯的商機。據東方廣場賣場相關工作人員介紹,針對“雙十一”,傳統賣場pk電商平臺,自11月8日—11日,全線商品滿110送110,其中,購買周生生黃金每克立減6元,中國黃金每克立減15元,活動期間賣場銷量大幅提升。“實體店不論在産品品質還是售後服務上都更具優勢,借著‘雙十一’商場大幅讓利,顧客自然不會錯過這個機會。”這位工作人員説。

  在泰龍商城一樓經營女裝的王麗麗告訴記者,受傳統賣場促銷影響,11日個體商鋪的生意較平時冷清。她説,針對“雙十一”店裏也做起了促銷,全場商品均打8折,優惠活動持續到12日,個體商鋪所銷售的商品均由個人從廣州進貨,加上租金、運輸費、人工費等,小店經營上盈利不多,所以“雙十一”活動並不能像大賣場的促銷力度那麼大。不過,個體商鋪所銷售的商品每件産品只有一件,銷售的是特色,相信“雙十一”過後,小店的人流量及銷量又會大漲。

  “提前與廠家溝通,保證貨源充足,除了價格吸引人外,每年的這天我還要在店舖宣傳方面下很大功夫。”張先生告訴記者,“雙十一”就是一次對電商的大考,不僅決定著今年業績的好壞,甚至對來年的經營發展也有很大影響。

  業內人士陳小姐表示,從近兩年“雙十一”的反饋看,消費者已經從最初的非理智“衝動消費”中清醒過來。許多品牌忠誠度較高的消費者漸漸意識到,品牌線上上線下的款式相差很大,實體店推出不少當季新款,而線上則多為庫存舊款。“雙十一”期間網店中的“超特價”産品不乏工廠的瑕疵品甚至假貨。因此,一些消費者在經歷了網購的不快之後回歸傳統百貨門店。

  業內人士認為,在這股“雙十一”風潮之下,傳統的實體店實際上已經在趁勢“借力打力”。實體門店銷量增高,主要原因還是市場有這個需求在,商家抓住契機釋放消費勢能,使得銷售額增長。總體而言,“雙十一”對實體店的衝擊影響較小,更多的是帶來了商機。

  電商為何頻繁造節?

  雖然電商造節帶來了實惠,但是仍有市民會有疑問:“電商為什麼這麼熱衷造節?”“如果沒有雙十一,對於我們來説11月是傳統上的絕對淡季,因為金九銀十的旺季剛剛過去。”張先生在淘寶網經營著一家女裝店,他告訴記者,通常“十一”黃金周前後會透支後面的購買力,11月份的時候比較難熬,因此對於一些中小賣家來説,必須通過促銷來重新刺激消費。

  高級教師馮老師對此表示,電商造節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市民消費,帶動了經濟增長。不過,名目繁多的節日讓人眼花繚亂,説到底不過是商家促銷的手段,像“雙十一”這樣的人造節日,商家摩拳擦掌烘托“人氣爆棚”的氛圍,目的無非是拉動消費。給“節日”造勢無可厚非,消費者卻應持有理性態度。同時,“造節”活動或可有效釋放民間需求,開啟消費者和商家的“共利時代”。在這場不見刀光的爭奪中,對電商來説,燒錢請客的終極目標,就是搶佔手機支付應用場景,改變普通人的消費習慣。

  海南大學經濟學教授王毅武説,過於頻繁的“造節”促銷容易引發消費者的購物疲勞,長時間熬夜瘋搶、無節制的網購成癮等也不利於人們的身體健康,影響了正常的工作、生活。此外,由於電商行業魚龍混雜,電商價格大戰不斷爆出虛假促銷、快遞變“蝸牛”等問題,整個電子商務環境中的交易可信度、物流配送和支付服務功能面臨考驗。因此,網路銷售不能僅僅依靠“造節”來衝擊銷量,無度“造節”只會過度消耗市場,引發消費者的購物疲勞,讓消費者的購物熱情從狂熱走向平淡。對於廣大電商來説,只有更加注重日常行銷,通過提升産品品質贏得信譽和口碑,才能吸引更多的回頭客;只有著眼長遠,不斷改進服務,用心打造品牌,根據行業優勢探索線上、線下雙贏的行銷模式,才能讓消費者保持網購熱情,理性、愉快地消費,共同推動電商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