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雙十一”你的狂歡 商家的狂歡?

  • 發佈時間:2014-11-12 02:34:03  來源:蘭州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早在2009年之前,誰也無法想像原本普普通通的11月11日,會有數以千萬的人守候淩晨零點,蜂擁而入、瘋狂搶購,會有單日成交額超360億元的賣場神話,會有“‘雙十一’你買什麼了”的閒聊,有如我們談論天氣或是堵車……人永遠都無法看清自己的明天,阿裏人在精心設計“雙十一”網購促銷節時也不曾預料到會有今天。

  六年成長,“雙十一”帶給阿里巴巴龐大的財富、無盡的驚喜。而它帶給我們的又是什麼?誘人的折扣,遲到的快遞,日漸深入人心的購物方式,以及偶爾的假冒偽劣商品,不一而足。客觀來説,“雙十一”已成為線上、線下銷售商爭相追逐的促銷日,一個全民參與的網路購物節。

  無疑,“雙十一”是電商成功造節的典範。相信隨著電子商務産業的發展壯大,“雙十一”還會越來越精彩。

  光棍節與購物的“結緣”

  節日,總是商家追逐的熱點,意味著更大的市場、更興旺的商氣、更可觀的收益。婦女節、端午節、母親節、中秋節、元旦、春節,幾乎每一個節日都會被商家拉來作由頭。與此不同,阿里巴巴成功地“人造”了一個節日,進而演變成一場全民參與的購物狂歡。

  有著4個“1”的11月11日,是很多年輕人戲稱的光棍節。

  2009年,為了給天貓的前身淘寶商城提升知名度,阿裏策劃搞購物節。日子該選哪天?阿裏人看準了11月,因為秋冬交替時節是消費者購物旺季,這個月也沒什麼節日,還錯開了10月的黃金周和12月的耶誕節。“光棍節”11月11日,數字簡單、好記,最終定在這天。

  不斷上演的商業神話

  第一年“雙十一”,只有27個商戶抱著“試試看”的心態加入,竟也創下了單日5200萬的銷售額,遠超平日業績。2010年,阿里巴巴“雙十一”平臺交易額一下子暴漲到9.36億,超過了香港當年一天的零售額,引得業內咋舌。到2011年時,單個商戶當天的銷售額開始超過千萬,而當年平臺成交額更是達到33.6億元。銀行後臺系統接連“宕機”,網上支付幾度告急。2012年,成交額攀升至驚人的191億元,蘇寧、京東幾大電商和線下的百貨巨頭都坐不住了,開始跟著“貓哥”找食兒。去年,“雙十一”共産生了1.71億筆訂單,成交額暴增到362億。

  “雙十一”的銷售神話尚未終結。在剛剛過去的昨日,僅用38分28秒,天貓總成交額就超過了100億元。全天總成交額達到了362億元。

  “雙十一”的推廣意義

  回顧“雙十一”夢幻般的六年成長路,我們能更加清晰地感受到網購近些年的發展歷程。

  與實體店相比,網購的超低價格是吸引消費者的首因。加之,滑鼠輕點、網路支付、送貨到府的消費方式,也比逛街“走斷腿”的消費方式便捷、高效了許多。而當網路購物還是部分時尚人士探索、嘗試的新生活方式時,阿里巴巴的半價促銷狂潮迅速地吸引了更為廣泛的消費群體關注。在優惠的折扣誘惑下,原本對網購陌生、懷疑的人群開始試水,嘗到甜頭後一發不可收,進而建立消費習慣。

  某種程度上而言,“雙十一”的繁榮順應了天時、地利、人和。在國內電商産業的發展史上,“雙十一”不僅是電商造節的經典案例,更是普及網購消費方式和帶動國內電子商務相關配套服務與技術發展的重要推手。

  全民集中式消費的背後

  不斷刷新的訂單量、成交額,越來越龐大的參與人群,在這場全民扎堆集中式購物的背後,産生的連帶效應也值得關注。

  最強烈的感受來自於快遞物流業。“雙十一”之後,是暴增4到7倍多的業務量。爆倉、延誤、丟件,全國的快遞物流公司都在超負荷運轉。為此,郵管部門、快遞企業不得不提前組織應對,也只是勉強承受壓力。

  網路支付的壓力也顯而易見。2012年,“雙十一”支付寶交易筆數是1億筆。2013年,“雙十一”支付寶總交易筆數達到1.88億筆,其中無線支付達到4518萬筆,分別是上年同日的1.77倍和5倍。集中交易期間,支付系統異常脆弱。也曾發生銀行後臺系統接連“宕機”,網上支付短時間內的癱瘓告急。

  在迅速攀升的成交量背後,也有著魚目混珠的假冒偽劣産品,也有店舖先提價再打折的促銷貓膩。在這個異常熱鬧豐盛的網上大賣場,消費者一時真假難辨,上當受騙也不少。此外,甚至有人為了參加搶購,而耽誤工作、引發夫妻矛盾,這些隱藏在狂歡背後的現象,都需要更加有力的規範和理性的思考。

  同時,和所有的刺激性消費一樣,在較為集中的消費時段前後,大都伴隨著低迷的市場氛圍,“雙十一”也不例外。在此之前的一週多時間,交易量也是處於下降趨勢,相當一部分消費者只瀏覽不下單,之後的一週內銷售額也有所萎縮。這樣的消費,有似從節食減肥到暴飲暴食,至於整體銷售額增加多少,只有電商自己清楚。這樣的促銷狂歡,對拉動消費的貢獻率有多大?恐怕也無法排除電商對實體店銷售業績的搶奪。

  11月11日,浙江杭州阿里巴巴總部,樹著一塊電子大螢幕。來自全球的460家媒體的記者們圍在直播廳,見證、記錄著阿里巴巴美國上市後第一個“雙十一”奇跡。在歡呼慶祝的同時,阿裏人、電商人該更趨冷靜。是的,從2009年的首個“雙十一”開始,阿裏人接連創造了屬於自己的傳奇與神話,中國電商業也迎來了自己的快速成長期。一路走來,雖有困難,卻也幸運、平順。正因如此,還需看慣不斷刷新的統計數據,冷靜頭腦。

  作為一個快速崛起的朝陽産業,發展到今天,電商産業的生態環境遠比成交量更值得關注。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