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視網路消費背後的浪費:去年“雙十一”買的零食還沒吃完
- 發佈時間:2014-11-11 22:39:30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中國網事:“去年‘雙十一’買的零食還沒吃完”——透視網路消費背後的浪費
新華網北京11月11日新媒體專電(“中國網事”記者葉婧 郭雅茹)在“雙十一”網購大戰中,杭州市民沈小丹收穫頗豐,這幾天她都將忙於收快遞、拆包裹,而去年“雙十一”剩下的幾包堅果,則被丟在了垃圾桶裏。
“去年‘雙十一’促銷,買了一堆堅果放在辦公室,想著和同事一起吃很快能消滅,沒想到最後都過期了也沒吃完,都浪費了。”沈小丹説。
沈小丹的經歷在當代中國許多網購者的身上都曾“上演”,面對各大電商持續多年的“雙十一”促銷活動,越來越多的網友摩拳擦掌加入購物狂歡。天貓官方微網志上的數據顯示,2013年“雙十一”,交易額突破10億元耗時6分07秒,而今年僅耗時3分鐘,並在13時31分以362億元的交易額超過上年交易總額。
然而,在繁榮的消費狂歡背後,非理性購物、包裝運輸、以次充好等行為正在形成網購浪費,為資源浪費披上了省錢實惠的“外衣”。
“網購次數多了,總會買到不合適、不喜歡的商品,要麼送人,要麼閒置,要麼扔掉。”在甘肅從事銀行工作的郝陽告訴記者,自己月均網路消費約5000元,其中有近三成難以滿意,囿于退貨還要搭上往返郵費,這些“不滿意”的商品就成了“廢品”。
除了像郝陽這樣因為非理性購物造成浪費,記者採訪了解到,以“雙十一”為代表的網購熱潮使快遞包裹正在成為資源浪費和環境污染的“幫兇”。
在北京市民王倩的家裏,記者看到許多大大小小的快遞箱堆放在進門的角落裏,箱子裏還有大量的氣泡布。“我常常拆一個包裹就要花5分鐘。”王倩説,由於網路銷售行為日趨規範,許多網店會定制特色的包裝箱,並在箱內填充大量塑膠泡沫袋,此舉在減少長途運輸給商品帶來損耗的同時,也增加了包裝上的浪費。
長期關注網購浪費情況的中投顧問高級研究員任浩寧告訴記者,一單快遞包裝成本多在3元至8元之間,如果只是把它們當一次性物品利用,將造成大量浪費。
國家郵政局近日發佈,截至10月20日,2014年全國規模以上快遞服務企業累計業務量已突破100億件“節點”,預計,今年“雙11”期間全國快件業務量將超過5億件。“按去年快遞總量90億件測算,僅包裝費用就達到10億元以上。”任浩寧説。
此外,山東大學社會學系教授王忠武認為,網路消費中長期存在的部分商品以次充好、以假充真問題,也在浪費社會資源。“雙十一”前夕,質檢總局從京東、天貓、亞馬遜等電商平臺企業,抽取了359家企業生産的502批次電子商務産品進行檢驗,268家企業生産的371批次産品合格,抽查合格率為73.9%。
“網購商品從製作到銷售,每一個環節都需要消耗人力、物力等資源,但一些不合格産品以次充好、以假充真銷售,既侵害了消費者權益,又造成了資源浪費。”王忠武説。
針對蓬勃的網路消費帶來的浪費,受訪專家認為,應通過探索快遞包裝回收機制、樹立理性消費觀念等方式,引導網路消費持續、健康發展。
任浩寧認為,前六家規模上百億的物流企業市場佔比近80%,集中度較高,建議龍頭企業對包裝用紙、包裝費用佔比、包裝參數等各項數據制定統一標準並進行推廣,以此帶動整個行業盡可能形成規範,有利於探索快遞包裝回收機制。
而王忠武認為,要避免以“雙十一”為代表的網購狂歡帶來大量非理性消費,應加強自我控制力,在衝動購物之前,反覆問自己“是否真的需要”,提醒自己支付的數額,並應養成記賬的習慣。
在保障網購商品品質方面,質檢總局已經啟動了電子商務産品品質提升行動,將解決一批影響電子商務産品品質的突出問題,力爭到2016年底,使電子商務産品品質國家監督抽查合格率提高10個百分點。
“反對浪費,從長遠來講,是為了支援更大範圍、更優質的消費。”王忠武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