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7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理解”增效 構建高效課堂

  • 發佈時間:2014-11-11 06:33:10  來源:大連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艾建國

  課堂是進行素質教育的主陣地,抓住課堂才是抓住了教育的根本。大連四十中學自實施“理解教育”以來,遵循“理解認知,情感當先”等基本原理,提出了“加強教與學的和諧發展”的教學理念,走出了一條"理解教育"特色學校發展之路。在課堂轉型與教學創新、學生全面發展與因材施教、校本培訓與教育科研之間架起了科學化、專業化、人文化的溝通橋梁,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夯實了基礎。

  立足“小班化教學” 支撐理解教育

  “小班化教學”是當代教育改革的發展趨勢,是社會發展的必然産物,是實施素質教育、個性化教育的一項重要改革措施。四十中學實行小班化管理,設計學生個體學習目標,每科教師都認真研究了解每個學生的學習特點。根據每個學生學習基礎、學習能力、學習特點設計每節課的個人學習目標。以達到讓每名學生在課上都各有所獲。

  對接受能力差,基礎差的學生,教師及時跟蹤,認真解決學生認知上的問題,力爭不讓任何一個沒有學會的知識點過夜。在設定每生每日目標的基礎上,制定了多次批改糾錯的教學策略,使學生的基礎知識逐漸得到了夯實,學習成績也在逐步提高。

  立足校本教研 提高學科能力

  加強集體備課是教研增效的前提。總體思路是“分塊備課、集體評議、個人修改、注重反思”16個字。即教師先分塊備課,然後是中心發言人主講,備課組成員集體評議,在此基礎上教師根據教學實際修改,講課後必須要有反思。反思要把課堂中的閃光點與失敗處、學生的錯例、二次教學建議等都記錄下來。

  深入課例研究是教研增效的保障。學校教導處依據教學進度和教學內容,每週安排一到二名教師做課,學科組成員全員參加聽課、評課。做課後先由講課人説出自己的教學設計、及教後感想,再由備課組長及其他老師進行評課,評課要求做到“三個一”,即:找出一個“亮點”,指出一個“缺點”,提出一個“金點子”。上的不太成功的課,要求做課教師二次上課,二次評課,最後達成共識。

  “賽課”互動是教研增效的內動力。積極參加校內校外教研部門舉行的各項競賽活動,參賽教師認真準備,深入思考,骨幹教師積極引領,發揮群體力量,全力以赴幫助做好參賽的準備工作,這樣的競賽活動,不僅鍛鍊了參賽教師,也開發了廣大教師的創新潛能,增強了教師之間互學互研的熱情和工作凝聚力。

  立足校本培訓 提高教育品質

  關注內容,講究實效。每學期初,學校都要根據教師上學期期末考試情況為每位教師制定本學期的奮鬥目標,使每位教師明確自己努力的方向。著眼于課程、教材、教法、管理中的"問題",緊密結合教師的教學實際,以"問題的提出"為根本,以解決問題為目的,有效地促進了教師教學能力的提高。本著教師缺什麼就補什麼的原則開展校本培訓工作。

  關注效果,形式多樣。同伴互動式培訓是校本培訓的標誌和靈魂,它能促進教師之間敞開心扉,開放自己,合作互動,交流切磋,共用經驗,共同成長。沙龍式培訓是根據教師的興趣、愛好和教學需要,定期或不定期組織的課標研讀報告會、教材文本解讀會、教學問題研討會、經驗交流會等。 “三課”聯動式培訓就是備課、上課和評課一條龍的教研策略,專題推動式培訓就是從教學中篩選出教師關心或困惑的教學問題,並組織教師進行專題研討,以破解教學疑難問題,增強教學實效,提升教師的專業能力。

  立足課題牽動 引領內涵發展

  教育大師蘇霍姆琳斯基曾經説過:“如果你想讓教師的勞動能夠給教師帶來樂趣,使天天上課不至於變成一種單調乏味的義務,那你就應當引導每一位教師走上從事研究這條幸福的道路上來。”四十中的基本策略是——制度驅動,骨幹示範,以點帶面,重點突破,和諧推進,科學發展,他們是這樣説的更是這樣做的。

  學習領先,豐富知識,開闊眼界。每個月都佈置老師系統學習相關理論知識並進行交流,由骨幹老師引領學習,使大家受益,為研究提供了知識上的保證。

  確定課題後,繼續發揚問題牽動策略,讓教師提問題,共同分析,確定研究的方向,做到心中有數。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每學期初,學校都要求老師做好本學期的發展計劃和研究計劃。

  專業引領,理論引領,骨幹帶動。每學期學校都要利用業務學習時間,由校領導親自做業務講座,結合學校實際問題進行專題輔導並提出對策。還利用區培訓部、中教部每學期來校進行教學視導的大好機會,虛心向教研員請教,解決教師在教學實踐中的各種困惑,提高業務水準。另外,充分發揮骨幹教師的示範作用,做好青年教師的培養工作。採用“拜師傅,收徒弟”的方式,使骨幹教師與青年教師結對子,落實幫扶措施,實行捆綁式管理,使骨幹教師擔負起為青年教師聽課、評課的培養重任,讓青年教師能夠儘快成長並組織骨幹教師在學校上教研課、引路課、公開課,對青年教師起到了很好的示範作用。

  同伴互動,相互啟示,資源共用。每次上完課後,課題組成員進行研討。在充分討論的基礎上,放到課堂中檢驗。然後再研討、再實踐,不斷修改完善操作設計,學校稱之為反思。

  各教研組也能根據自己學科特點,針對不同課型適當調整,形成了具有自己學科特點的授課模式。例如語文組李品老師的“小組合作”自主學習模式、數學組賀靜老師的質疑探究模式、外語組潘丹老師的EPU教學模式等……這些模式的形成有效提高了課堂教學實效,學校教學品質連年提升,教學成果喜人;學生的綜合能力得到了鍛鍊,學校的辦學品位不斷提升,教學模式也得到教育專家的認可並形成科研項目,在區域內推廣研究。

  如今,學校班子成員早來晚走、率先垂范,一線教師精研教學、把牢陣地,後勤員工靠前服務、不講回報,一首“無私奉獻、愛校如家、愛生如子”的奉獻之歌已經在四十中學校園內全面唱響!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