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冷對“雙十一”絕非良策

  • 發佈時間:2014-11-11 06:29:46  來源:貴陽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核心提示

  今日淩晨,一年一度的“雙十一”電商盛宴拉開大幕。在貴陽,星力、智誠、國貿、百盛、蘇寧、國美、紅華等大型賣場紛紛推出各自的讓利促銷活動,主動融入“雙十一”與電商角力。誠如各商家所言,“‘雙十一’是大家的購物節,不單是電商的。”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老牌企業國鼎家電錶示,不在“雙十一”當天及前後讓利促銷,“跟往常一樣,只認傳統節日”。它給出的另一個理由是,電商對大家電的衝擊不大。

  對此,貴州大學管理學院教授林嵐濤認為,“雙十一”的存在和發展有其市場需求上的原因,而且隨著電商對其劣勢的改進,對實體店的擠壓會越來越大,忽視“雙十一”不是一種積極的舉動。在電商橫行的市場上,如何尋找更有特色的經營模式和更長遠的市場策略,這對於實體店來説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特立獨行

  就在貴陽絕大多數大型賣場紛紛“借節造市”之際,國鼎家電卻按兵不動

  今天,“雙十一”電商網購盛宴已從零點開始,廣大消費者迎來又一輪購物狂歡。

  而線上下,貴陽的實體店早早就為瓜分市場蛋糕做出了努力。從11月6日起,貴陽受電商衝擊最大的百貨商場——星力、智誠、國貿、百盛;家電賣場——蘇寧、國美、紅華,為吸引消費者眼球,都先後推出各自的讓利促銷活動,主動融入“雙十一”與電商角力。

  “我們承諾,11月11日當天同款商品我們實體店的價格一定比天貓低。”星力百貨瑞金店市場部課長李鳳君表示,“雙十一”是大家的購物節,不單是電商的。

  就在眾多實體商家紛紛在門口張貼出活動海報吸引人氣,噴水池、大西門等商圈顧客盈門之時,國鼎家電遵義路門店卻一如往常,未見任何專門為“雙十一”而推出的促銷活動,讓消費者一點也看不出“過節”的氣氛。國鼎家電遵義路門店的“低調”,也與馬路對面的國美家電賣場熱鬧的場景形成鮮明對比。

  貴州粵港國鼎家用電器銷售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也證實了這一點。他表示,並不打算在“雙十一”當天及前後推出促銷讓利活動。

  底氣十足

  國鼎認為,電商對家電賣場的衝擊“不算太大”,且主要集中在小家電領域

  就在本土大型百貨、家電賣場紛紛“過節”之時,國鼎家電卻選擇在“雙十一”按兵不動。對此,上述不願透露姓名的貴州粵港國鼎家電負責人給出的理由是:“公司跟往常一樣,只認傳統節日,一般只在元旦、五一、十一做促銷活動。”

  他説,根據之前的情況分析,電子商務對家電賣場的衝擊“不算太大”,受影響的主要集中在電飯煲、豆漿機、電風扇等小家電方面,而對於冰箱、洗衣機、電視機等大家電,因為實體店具備的現場驗貨、品質及售後等服務保障能力,“電商可以做,但他們優勢不大”,所以公司在應對電商上沒有採取太多措施。

  “競爭主要還在是同行之間。”該負責人表示,最大的壓力實際上來自蘇寧、國美等本地家電賣場。蘇寧、國美擁有大量的連鎖店,能夠大量進貨,在進貨價上有較大話語權,而且蘇寧線上線下一個價的策略對家電賣場也有衝擊。“現在家電利潤已經很薄。”他説,以賣出一台32寸彩電為例,扣去人工、水電、送貨等成本,剩下的並不多,有時候還需要以一台家電的利潤去彌補另一台家電的虧損。

  儘管如此,該負責人透露,國鼎家電在遵義路的門店“單個店面營業額也能排進貴陽家電行業前五”。

  “元旦、五一、十一,實體店必做生意,而且促銷時銷售量上升很快。”針對“雙十一”、“雙十二”這樣的節日,該負責人的看法是,“雖然我們也著急,但節日多了,消費者可能會等到節日再購物,影響平時的生意。”他接著表示,這種節日“恐怕以後也不會參與”。

  專家質疑

  在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的電商時代,忽視”“雙十一”並不是積極的舉動

  對於國鼎家電這種“不參與”的做法,有經濟專家並不認同。

  “‘雙十一’已經是消費者非常熟悉的購物節日,每個商家都希望抓住這一機會從中分一杯羹。而且在這一天,電商對於實體店在市場上的擠壓表現得更加明顯。因此,我不認為忽視‘雙十一’是一種積極的舉動。”貴州大學管理學院教授林嵐濤表示。

  林嵐濤説,“雙十一”在時間點的選擇上橫跨國慶和元旦兩個消費黃金點之間,是一個市場空白期,人為地創造一個節日就是看中了市場的需求。”而且購買力決定了消費者對降價促銷活動的熱情,網購市場的火爆也不是沒有理由的,錯過了這個節日,就會錯失很大的市場。

  此外,林嵐濤認為,電商在家電品質、售後保障、物流上的劣勢是可以改進的,比如淘寶和天貓都對銷售偽劣産品有嚴格處罰措施,廠家對産品全國聯保的保證,物流快遞網路的加速佈局等,因而實體商家在大家電上的優勢正在一點點逝去。

  針對家電促銷利潤越來越薄的現象,林嵐濤解釋説,這源於實體店沒有找到很好的突破口。針對目前情況,如果賣家電能賺錢,薄利多銷也是有益的。如果打折下來虧本,但能帶來資金流的加速流轉,一定程度上也比産品滯銷、成本消耗更有利。

  本報記者 姜曉琨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