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財經 > 收藏 > 收藏新聞 > 正文

字號:  

藝術品電商的困境:藝術家集體維權

  • 發佈時間:2014-08-21 09:43:36  來源:人民網  作者:于娜  責任編輯:孫朋浩

  號稱國內最大最早的藝術品電商哈嘿(Hihey)藝術網近日曝出被藝術家集體維權事件,數十位藝術家質疑其拖欠交易款和未交還作品,雙方對此各執一詞並將訴諸法律手段解決。當下藝術品電商風頭正勁之時,維權事件一石激起千層浪,刺激了其他機構、藝術家、投資人等各方參與者,是資金鏈、經營方式還是商業模式問題?作為一起典型案例,哈嘿的走向無疑將對中國藝術品電商行業帶來觸動和反思。

  “維權門”始末

  事件緣起于8月5日晚,藝術家王軍在微信上發佈一條消息,稱藝術品電商哈嘿(Hihey)藝術網曾以某展覽項目為名騙取他及多位藝術家作品至今未歸還。他呼籲受騙藝術家聯合起來向法院起訴,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2012年10月,哈嘿藝術網邀請我參加2012年的三亞藝術季,當時借走了我以及朋友放在我這裡的市場價值約90萬元的6件作品,説3個月的展覽時間之後歸還。自從借走後,我索要了無數次,到現在沒有給我一個結果,作品去哪了也不知道。”王軍稱自己手上還有一個收條,蓋有“哈嘿(北京)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的公章。

  哈嘿藝術網號稱中國最早的領先的藝術品電商,是在2011年由一群美術學院的年輕人創辦的藝術品線上拍賣網站,創始人兼CEO何彬畢業于中央美術學院,據稱有近萬名藝術家同哈嘿簽約合作。

  王軍的維權微信在藝術界朋友圈迅速傳開,幾天之內陸續有相關聯的藝術家加入微信群主張維權,除了參加2012年三亞藝術季的藝術家,還有與哈嘿藝術網有著合作關係的藝術家們。

  8月7日,哈嘿藝術網在微網志發佈聲明表示,將對王軍的不負責言論提起訴訟。隨後在8月8日的《哈嘿藝術網對近期質疑的澄清説明》中,分別就王軍等藝術家質疑哈嘿扣留作品、拖欠畫款等問題進行説明。

  按照哈嘿藝術網這份説明中稱,2012的ART·SANYA藝術季由山西華宇集團主辦,根據雙方協議,哈嘿藝術網代理華宇集團邀請部分藝術家提供展品,所有展品的運輸、保存以及保險等事項均由華宇集團負責。後因華宇同物流公司發生費用糾紛,導致物流公司質押一車藝術作品,而其他藝術品華宇集團以作品歸屬權不屬於哈嘿藝術網為由,拒絕歸還。

  華宇集團隨後在8月9日,發佈了《關於哈嘿藝術網不實言論的聲明》,反駁稱合作協議約定哈嘿全權負責借展、運輸、接收、撤展工作,是哈嘿沒有履行展品撤回義務。

  在雙方的互相指責下,藝術家陳欣的3件參展作品至今仍是不知所蹤,陳欣曾去藝術季的舉辦地三亞找過,也向主辦方三亞華宇集團問詢過,但均沒有得到作品的下落。

  8月12日,哈嘿藝術網又在微網志上公佈了一條簡短的消息:“北京朝陽區人民法院對《哈嘿起訴王軍侵犯名譽權》的訴訟已經于8月11日正式立案。” 但在王軍等藝術家的維權活動發起後,有數位藝術家被拖欠的畫款已獲結清,退出藝術家維權名單,其他維權的藝術家正在委託律師向法院提起訴訟。

  低價行銷曝弊端

  鄒荃是此次維權藝術家之一,她2013年從歐洲回國發展,受邀在哈嘿藝術網註冊。後來在賣畫時她發現一個問題,就是她的一些作品被0元起拍,而並不是按照她之前定好的價格,她覺得自己的作品被強行地賤賣了。

  同時她還質疑哈嘿藝術網存在“假拍”,“在我強烈投訴時,工作人員告訴我如果覺得價格低,他們可以自己拍下來,我只需付佣金給他們就可以了。”

  實際上,0元起拍、秒殺等低價行銷在目前國內藝術品電商中並不鮮見。截至2013年底,含拍賣公司線上業務的中國藝術品電商不低於2000家,從老牌藝術機構到傳媒出版、商業零售等各路投資者都試圖從藝術電商中分一杯羹,淘寶拍賣會、蘇寧易購[微網志]、國之美線上等紛紛開工藝術品交易,可見行業競爭是劍拔弩張。

  同時,一些藝術家也面臨巨大壓力,同電商簽約的藝術家可能正好處於拍賣公司和畫廊的盲點,他們年輕並沒有什麼名氣,藝術創作也還不成熟,甚至是剛剛大學畢業,但他們也想要推廣,需要生存,而電商則要爭取更多低價的藝術品,所以共同的需求讓雙方走在一起了。

  據王軍和多位維權活動參與者整理,有50多位藝術家涉及哈嘿藝術網的欠款欠畫糾紛,事件涉及到的大多數藝術家都生活得並不好,其中不少是剛剛大學畢業的學生或者是年輕的藝術家。

  而在藝術圈從業多年的在3畫廊負責人季曉楓看來,低價行銷恰恰跟藝術品交易規律是相反的方向。“電商完全搞錯了邏輯,買藝術品的人都希望買到的是值得的作品而不是便宜的作品。在藝術品交易中,買方參與度是最高的,買方對於一件作品的了解,不亞於機構或者畫廊老闆,大家對作品的資訊是對稱的而不是不對稱,所以用0元起拍等手段實際上不會吸引到真正的買家。”

  大多國內藝術品電商定位於平價和大眾的買家群體,是能買得起價格在5000到10萬元之間的藝術品消費者和新興藏家。季曉楓認為藝術品電商對於潛在買家的判斷過於主觀,“如果你攢了三個月工資要一件藝術品的話,你會考慮它的價格便不便宜嗎?肯定是你特別喜歡的一件作品才去買,我覺得這類人群對藝術品的挑剔程度要超過那些專業的買家和有錢人。”

  “藝術品雖然有價格的差異,但是任何一個機構給出來的東西應該是他能找到的最好的作品而不是最便宜的作品,不能為充實網上的庫存就不加選擇地爭取作品,我覺得這是從根本上犯了一個錯。”季曉楓説。

  他認為電商出現拖欠畫款的問題,正是跟經營方式和指導思想有關係,付款操作上拖一拖這種心理是很容易産生的,他們並不知道這一點點錢對藝術家也是非常重要的,而抱有僥倖心理的藝術家也反受其害。

  藝術品電商的經營狀況是否真如宣傳所稱的簽約上萬名藝術家,成交額上億?藝術時評人、媒體人陳曉峰認為這只是電商美好願景和規劃,“實際上做到那個規模,涉及到很多方面,需要進行一系列的規範,目前國內藝術數據建設還處於投資和初級階段,如何對接到客戶端更需要一個互動的過程。”

  對商業模式反思

  國內另外一家知名的藝術品電商“趙涌線上”的創始人趙涌總結了三大難題:“最容易産生的問題,就是圖片與實物有差距;第二,用戶會比較擔心在物流過程中破損或者遺失;第三,客人比較敏感的是在出價過程當中,出示價格是否是安全,是否被頂價或者作弊。”

  他認為藝術品物流和存儲條件跟不上是藝術品電商面臨的最大問題。據了解,國內幾大物流公司均不對藝術品報價運輸,專業的藝術品物流運輸費用則如同天價。在技術和物流上的落後,也制約了中國整個網際網路藝術生態的發展。

  對此季曉楓則認為更應反思商業模式。“總是想模倣別人的模式,照搬過來或者做點改頭換面,遇到問題就會很被動。”他認為創造力是國內藝術品電商需要突破的一個最大難題。比如説藝術品電商面臨最大的困難是什麼?有幾個人想過,又該如何解決根本問題尋求商業模式突破,是這個行業的一個很大弱點。

  “電商動輒簽約幾千、上萬名藝術家就是一個笑話,因為代理一個藝術家就必須要對作品市場推廣進行非常大量的工作,我們畫廊做了8年簽約七八個藝術家,我覺得人力還是不夠。”他認為電商不能去挖掘每個藝術家創作的價值,只是把圖片放在網站上來賣,這種指導思想是導致藝術品電商經營困境的一個根源。

  但也不能説全面否定藝術品網際網路交易模式,網際網路的功能就在於用有限的資源能夠整合全世界範圍內相關資源,藝術市場上的運作者比如説美術館、藝術院校、畫廊、藝術家、批評家、策展人等等是一套系統資源。通過大量工作把這些資源有效整合利用起來,讓買畫的人能夠提高資訊參與度,充分識別作品的價值,季曉楓覺得這樣的網際網路交易平臺還是值得一做,但它能夠發展多快還需要耐心。

  陳曉峰認為,藝術品電商生態還停留在初級階段,如何建立有效的監管機制將是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當越來越多的企業,通過藝術中間方深入介入到藝術領域,更加需要構建一個相互信任的合作平臺。當下藝術界需要更多的商業競爭形態,從而進一步優化這個行業的資訊透明度,而不是等到損失人群、範圍大面積爆發之後,才想到維權。

  陳曉峰身邊有很多藝術家都在同電商合作,藝術家從傳統的地理生態,比如早期的圓明園畫家村、中期的798藝術區、現在的宋莊,已經轉向更為互通的“移動網際網路”空間。他認為未來更多的藝術新生態會在移動網際網路空間加速形成。藝術品電商不是沒有未來,而在於如何做出中國藝術品電商的商業模式、路徑和渠道出來。他認為藝術品電商之路在未來會有新型的整合巨頭出現。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