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27日 星期六

財經 > 收藏 > 業界聚焦 > 正文

字號:  

青年藝術家熱背後的冷思考

  • 發佈時間:2014-09-01 15:51:21  來源:人民網  作者:唐子韜  責任編輯:畢曉娟

  8月的北京,有關青年藝術家的展覽、活動格外多。第七屆中國國際青年藝術周系列視覺藝術展以及一年一度的“青年藝術100”這兩大重量級展覽可以算是 “青年藝術季”開幕秀。

  與往年相比,這次“青年藝術100”活動規模更大,參與機構和媒體更為廣泛,在行業內引起很大反響。開幕當天,歷屆“青年藝術100”參展藝術家、歷屆“青年藝術100”藝委會委員以及知名藝術家、青年藝術家、批評家、策展人、媒體人、美術館館長、畫廊主、藝術愛好者,以及金融財經界、時尚演藝界等業內外人士三千余人齊聚農展館。

  “青年藝術100”在北京農展館與798聖之空間兩個場地同時啟動,分區展示來自中國、南韓、義大利、美國、肯亞、希臘、泰國等國家和地區的130余名青年藝術家的500余件作品,同期還將舉辦15場不同主題的藝術教育、論壇講座等公益活動,成為本年度最為惹眼的“當代青年藝術季”。

  市場緊盯

  近年來,隨著經濟增速放緩,中國藝術市場也遭遇發展瓶頸。在新一輪市場高峰過後,出生於60年代的當代藝術家已經成為市場中堅。但他們作品價位普遍偏高,於是市場將目光鎖定在作品尚處於價格低點的青年藝術家。

  通過一級市場的第一輪篩選,以及藝術品基金公司、拍賣行等各個“二級”商業機構的網羅,青年藝術家開始大規模走向市場。畫廊、民營美術館等機構具有推廣、展覽的優勢,這對於初出茅廬的青年藝術家來説,無疑具有吸引力;同時,由強大資金背景的藝術品基金、拍賣行支援的藝術展示、銷售項目,對於急於走向市場的青年人也有著很強的誘惑力。

  記者近些年在對大量青年藝術家的採訪中了解到,多數青年藝術家並不願意與畫廊這樣的一級代理機構保持長期固定的合作關係,而更願意以項目的形式參與合作。這對於一級市場來説,無疑增加了不確定因素,甚至是市場風險。但對於急於進入市場的青年人和注重短期效益的商業機構來説不失為一種效率最高的方式。

  “青年藝術家的重要成長期一般是畢業後的三到五年,這段時間如果能夠有一定量的展覽參與、畫廊推廣,甚至是有二級市場的上拍成績,那麼他/她就能夠進入平穩的發展期。”策展人王小箭曾告訴記者。憑藉多年的經驗,他告訴記者,如果這一階段過去藝術家沒有足夠的活躍度,那麼就很難進入所謂的“市場體系”。

  時下名目眾多的“青年藝術季”、青年藝術扶持計劃,正是讓大批的青年藝術家能有機會集體參與的市場推廣。而這樣的“集體出場”能否為青年藝術家帶來真正的“成長”,還未可知。

  機構混戰

  近些年,國內外一些拍賣企業也在通過建立美術館、畫廊或參與藝博會等形式,推廣青年藝術家;他們也會通過“80後油畫”、“新水墨”等概念聚攏一批青年畫家,並對他們進行包裝推廣。除了舉辦展覽,拍賣行還會通過組織專場拍賣為其提供成交記錄,而這將成為藝術家今後作品交易價格的主要參考。

  二級市場參與一級市場的資源爭奪,會對藝術市場産生何種影響,業內人士莫衷一是。近兩年,一些市場機構在對青年藝術家進行展覽、市場的推廣和運作,發掘資源、追逐效益的同時,也逐漸加大對青年藝術家的創作扶持。這就使得原本可能屬於畫廊的優勢資源逐漸向二級市場傾斜。

  一位青年藝術家告訴記者,他就曾與國內某大型拍賣行合作,由他每年提供一定量的作品,對方將其作品進行展覽、上拍等方式運作,並承諾作品價格增長率保持在每年20%(與行業標準持平)的水準。對於藝術家而言,與拍賣行簽訂的並不是簡單的買賣合同,而是一種類似推廣合作的協議。這種推廣、代銷性質的“意向性”合作在國內一些藝術品基金運作中也比較常見。

  業內人士介紹説,多數青年藝術家並不願意在年輕的時候就被畫廊“簽死”,而是希望能有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對於畫廊來説,如何找到穩定優秀的年輕藝術家,進行資源補充、逐步培養,已經成為所面臨的重大難題之一。在這種情況下,畫廊的綜合實力成為能否吸引到優秀藝術家的重要因素,比如,業內知名度、是否具有穩定的海內外客戶資源、能否有持續的國內、國際的展覽推廣等等。

  時下,青年藝術家的“集體出場”往往有忽視學術、過度注重市場的問題存在。特別是拍賣行、藝術品基金公司的參與介入,往往帶來的是藝術品價格在短期內的非理性迅速增長,這在加速青年藝術家資源的市場進化速度的同時,也讓原本需要時間磨礪的青年藝術家,變得急功近利,更增加了行業風險。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