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60歲之後,他們拒絕清閒

  • 發佈時間:2014-11-10 01:30:50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60歲之後,丁輝和袁自理拒絕了清閒。

  從國企董事長崗位上退下來,煤化工工程師丁輝捨棄了花前籬下含飴弄孫的生活,而是身履煤化工江湖;謝絕了醫院的高薪返聘邀請,心腦血管專家袁自理自建了一家“不收費”的醫院,堅持著向貧困群體張開雙臂。66歲的丁輝和68歲的袁自理不想“被社會遺忘”,渴望獻出自己的一身絕技,向人們證明“我們的人生遠遠沒有落幕”。

  眼下,這種“拒絕無所事事”的情緒,正在山東省100多萬離退休科技人員中蔓延。他們在農業、工程、衛生、科研等各條戰線上戴月披星,耕雲播雨,為此燃燒了前半生;退休之後的老專家們,註定不會將“滿腹經綸”埋藏,自甘沉寂。

  老丁説:“我們還有價值,需要一個幹事的平臺,用余生為社會出力。”

  “我不想把我的絕學帶到棺材裏”

  拒絕了喝茶遛鳥的清閒生活,退休之後的丁輝更忙了。

  幾天前,棗莊市又一家企業登門求助:我們新引進的技術“水土不服”,每天1000噸甲醇的産能只能産出600噸,一天天虧損。老丁已記不清,一個月中,這是第幾家主動登門的企業。如同經驗老道的老中醫,退休後的他越發“吃香”了。

  6年前,袁自理辭去了棗莊市市中區人民醫院院長職務,籌建了棗莊市心血管病研究所。

  老袁兒女成才。英國留學歸國的兒子擔任一家大型企業的副總,年薪三四百萬;女兒斯坦福大學畢業後,就職于新加坡一家醫院,年薪百萬也不在話下。而自己作為院長退休後也有不菲的退休金。面對兒女“移民美國或者定居北京”的邀請,他拒絕了。

  目睹太多因不適應無所事事的退休生活,而在鬱鬱寡歡中逝去的老同志,他了解同輩人的心情,“好多老同志就一句話,‘我不想把我的絕學帶到棺材裏’。”

  老丁和老袁,都有自己的老年規劃。

  憂國憂民的心還在

  老丁是一個能人。

  他在煤化工戰線上奮鬥了大半輩子,長期擔任兗礦下屬企業掌舵人,幾十年間帶領公司在市場上攻城拔寨;他主導研發的“潔凈煤”技術煤耗低、大幅減少二氧化碳、廢渣、廢氣的排放。這些特點讓該技術獲得國家科技發明二等獎的同時,轉讓了35家企業,“這個技術都在我的腦子裏,誰需要我就給誰,因為這正是我們這個高耗能行業需要的技術”。

  今天,心腦血管疾病不僅司空見慣,而且其死亡率和發病率全球第一,嚴重危及人們的生命健康。作為棗莊市第一、第二屆心血管病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老袁見慣了被心腦血管疾病折磨的人們,他感覺“自己的心一次次被刺痛。”。

  三年前,棗莊市一對年老多病的夫婦的兒子因病死亡,兒媳改嫁,留下一個七歲的孫女。這讓袁自理很同情。他把兩位老人接到醫院進行全面檢查,免費提供藥物。得知老人兒子死亡涉嫌醫療事故,老袁又幫助請律師,搞醫療事故鑒定,終於使二位老人拿到了十幾萬元的醫療賠償。

  經歷,早在心底埋下了他們退休後回報社會的種子。

  “我在東北流浪了十年,那是一段非常苦難的生活,牧區、林區零下四五度我住倉房。放牛、羊、挖藥材我都住在山洞裏,是當地老百姓的接濟讓我活了下來。”對袁自理這段顛簸流離的生活,丁輝感同身受。但在上世紀四五十年代長起來的那代人,誰又敢説自己沒有這種心酸而又溫暖的經歷呢?

  老丁和老袁的前半生,是一部叱吒風雲的傳奇故事。退休之後,他們註定不能收刀入鞘,“我們過不慣無所事事的生活,更不想把一身的絕學浪費掉,需要尋思點事兒”。

  一身絕學還在腦海發酵

  中國是一個多煤、少油、少氣的國家,70%的工業和民用能源來自於煤炭,15年來國家的採煤量、用煤量都是世界第一,已用的36億噸煤的燃燒過程中,至少一半以上還是傳統燃燒方式。

  説到這些,丁輝禁不住皺眉:“我雖然卸下了行政職務,但專業知識沒有停止,一身絕學還在腦海裏發酵,即使退休了,我也想做些什麼改變一點是一點。”

  他拒絕了各類煤企的邀請,獨自選擇加入棗莊市煤化工老科技工作者協會。這個公益平臺的力量在於聚集了一幫煤化工技術和管理方面的老專家。“他們大多擔任過總經理、廠長或者總工程師、研發中心負責人”,這使得協會在深入企業做幫扶時具有權威性。“企業現在的領導比較年輕,遇到問題也很迷茫,不知道什麼原因,更找不到解決辦法。但我們是過來人,眼睛‘毒’,一看就明,一摸就透”。

  積累了一輩子,老專家有足夠深厚的功底和能力,做出好的建議。

  免收掛號費、專家門診費、門診注射費等;對住院的農村及城鎮困難群眾,免收住院費、治療費、護理費,藥費只收70%;對特別困難的病人免收一切費用。在老袁看來,生存還是發展,賺錢還是慈善,向來對自己創辦的這家醫院來説都是偽命題。

  他創辦醫院的目的就是有一個平臺去幫助更多的人,也不在乎多賺錢,“我們這個年齡什麼都不要了,不為錢,不為名,只圖一個高興,能做點事就高興”。

  老專家不被社會遺忘

  “我常用一個詞,説解放後培養的這批知識分子‘物美價廉’。在改革開放之前,他們工資待遇低,退下來卻獲得了豐富的生活物資,特別是工程師、老專家們,雖然卸下了行政職務,但有人脈、有能力,如果被社會遺忘了,這是多大的浪費?”

  老丁退休那一年,山東省老科技工作者協會一批老專家調研形成的《山東農業發展——2020預測與對策研究》獲得了時任省委書記李建國、省長姜大明的批示,最後還在該省形成了決策性建議,讓人鼓舞。2013年,丁輝帶著這幫老專家形成5000多字的《關於棗莊市煤化工産業現狀和發展規劃的報告》,最終得到棗莊市主要領導的批示,有些建議被採納寫進了該市政府工作報告。

  58歲的孫環老人現在享受著老袁免費的醫療救助。20多年來,這位棗莊市嶧城區二郎廟村村民受胃炎的困擾,卻因為窮,至今沒有走出村裏的診所。夏天,老袁放下醫院的事務,帶著藥箱隨棗莊市嶧城區老科技工作者協會送醫下鄉團來到二郎廟村,對這個村子及其周邊的百姓免費義診,孫環第一個受診。

  近十位專家,都是來自各大醫院的主任醫師。與老袁一樣,他們一個共同的身份都是協會成員。“我覺得協會這些年來真是調動了這些老科技人的積極性,有效組織起來了。”老袁説,自己想下鄉,沒有人組織,沒有當地政府的配合,難以實現,“我背一個藥箱下來了,誰理我呢?人家會不會説我是個騙子呢?”

  退休後的4年時間裏,丁輝他們帶著這批曾擔任過總經理、總工程師的老專家,像老中醫一樣對山東省一批煤化工企業進行了號脈。

  “公司用的幾項技術,有的是技術本身問題,有的是使用不當的問題。”老專家開出的藥方很準,幾個月後,新能鳳凰便從日産600噸的虧損,慢慢變成日産800噸、900噸、1000噸,現在這個企業已經完全盈利。

  老袁為孫環開了藥,囑咐著:你這胃炎肯定能治好,但有一些潰瘍病跡象,還有一些生活習慣要改改……

  在魯西南的夕陽下,老專家與村民們認真地交流著,每個人都得到了自己想要的東西。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