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1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投資:補齊短板穩增長——“三駕馬車”透出的新信號述評之一

  • 發佈時間:2014-11-07 18:10:47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新華網北京11月7日電(記者安蓓)10月中旬以來,國家發展改革委先後批復多個鐵路、民用機場等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投資總額近7000億元。在經濟下行壓力不斷增大下,我國通過加快重點領域基礎設施建設,補齊發展“短板”,充分發揮有效投資對穩增長的關鍵性作用。

  今年前三季度,全國固定資産投資增長16.1%,增速比上半年回落1.2個百分點,房地産開發投資增速繼續明顯放緩,但基礎設施投資依然保持較快增長。國家發展改革委秘書長李樸民説,隨著政策效應的逐步顯現,預計今年後幾個月投資增速回落的幅度將會有所收窄。

  今年以來,為發揮好投資對穩增長的關鍵性作用,國家相繼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快推進投融資體制改革,進一步落實企業投資自主權,積極鼓勵引導社會投資,加強棚戶區改造、中西部鐵路、重大水利工程等重點領域建設,促進投資平穩增長。

  亞洲開發銀行中國代表處高級經濟學家莊健説,從中國發展階段看,無論基礎設施建設還是民生投資的空間巨大。“第四季度投資拉動還是穩增長的關鍵,但一定是更注重結構優化和效益提高的有效投資。”

  發展改革委近期批復的鐵路、民用機場等項目,幾乎都分佈在中西部和東北地區。5月21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在今明年和“十三五”期間分步建設納入規劃的172項重大水利工程。發展改革委固定資産投資司副司長張明倫説,172項重大水利工程中,目前在建工程的總投資規模大約6000億元。

  這些項目普遍具有既利當前更惠長遠的特點,是我國當前實施定向調控、激活力、補短板、強實體、惠民生的重要舉措。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諮詢研究部副部長王軍説,穩增長首先是穩投資,但穩投資並不意味著“大水漫灌”,必須著力優化投資結構、提高投資品質效益。比如中西部地區缺乏的鐵路、公路、水利、城市基本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以及教育、文化、醫療等有利於消費長期增長和民生持續改善的服務業投資。

  不僅依靠重大領域基礎設施建設維持投資“強力”,進入四季度後,國家連續出臺措施,進一步推進投融資體制改革,充分發揮社會投資的“活力”和“動力”。

  10月8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再次修訂政府核準的投資項目目錄,對城市道路、供水、化肥等15類項目取消核準,改為備案。除少數另有規定外,境外投資項目一律取消核準。向地方政府全部或部分下放通用機場、非跨境跨省電網等23類項目核準許可權。此次修訂後,中央層面政府核準的投資事項將比2013年減少40%。

  11月4日,發展改革委就《外商投資産業指導目錄》修訂稿公開徵求意見。修訂稿大幅縮減了限制外商投資産業條目,從原來的79條減少到35條。進一步放開外資股本限制,“合資、合作”條目數從43條減少到11條,“中方控股”條目數從44條減少到32條。

  11月5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削減前置審批、推行投資項目網上核準,釋放投資潛力、發展活力;部署加強智慧財産權保護和運用,助力創新創業、升級“中國製造”。

  王軍説,這些政策利好將彌補市場對未來預期的不確定性。在當前複雜的經濟形勢下,對於進一步激發微觀主體投資活力、拉動有效投資、推動創新創業具有重要意義。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