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6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進口可全天候預約通關

  • 發佈時間:2014-11-07 03:29:43  來源:北京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訊(記者 崔樂)我國的貨物進口將變得更加便捷。國務院辦公廳昨日發佈《關於加強進口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出八項舉措,以積極促進進口,推進貿易便利化,改善貿易環境,推動進出口穩定平衡發展。其中,“進口貨物將實行24小時和節假日預約通關”被寫入《意見》中。

  據了解,“24小時預約通關”指的是進出口企業在正常工作日8小時之外,如有貨物急需進口,海關將提供24小時全天候的預約通關服務。截至目前,這項服務目前多停留在“特事特辦”階段,並未廣泛推廣、普遍實行。從今以後,這一情況將發生根本改變,全天候預約通關將成為常態。

  《意見》還提出,“在京津冀長江經濟帶、廣東省海關區域通關一體化改革的基礎上,加快推進全國海關通關一體化改革工作”,“擴大採信第三方檢驗檢測認證結果,推動檢測認證結果及其標準的國際互認,縮短檢驗檢疫時間”,以便進一步提高進口貿易便利化水準。對此,相關專家表示,這一系列優化通關環節的服務將會為企業提供便利,為拉動進口創造了良好條件。

  “先進技術設備、關鍵零部件”和“國內急需的諮詢、研發設計、節能環保、環境服務等知識、技術密集型生産性服務”的進口受到政策支援。同時,對於關乎國家大計的資源性産品,《意見》指出,要繼續利用外經貿發展專項資金等現有政策,支援境外能源資源開發,鼓勵戰略性資源回運,穩定能源資源供應,提高市場保障能力。在有效管理的前提下,適度擴大再生資源進口。具體到普通人餐桌上的肉禽蛋奶、水果蔬菜,要與相關國家簽訂檢驗檢測協議,積極推動合格的加工企業和産品備案註冊,支援具備條件的國內流通企業整合進口和國內流通業務,減少中間環節;鼓勵國內商業企業經營代理國外品牌,以種種舉措合理增加一般消費品進口。

  《意見》同時強調,要加快推進“一帶一路”(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發揮中國與沿線國家各自的比較優勢,挖掘合作潛力,拓展合作領域,抓緊收穫早期成果,鼓勵企業到沿線國家投資加工生産並擴大加工産品進口。積極簽訂服務貿易合作協議,提升對外經貿合作水準。通過民間多雙邊經貿合作機制,加強中外貿促機構、商會間的交流,促進和組織企業開展對接活動,擴大貿易合作機會。

  相關新聞

  電子口岸99%監管證件可聯網核查

  本報訊(實習記者 曹政)昨日,記者從海關總署獲悉,電子口岸目前已經實現海關與質檢、商務、環保等部門之間通關單、自動進口許可證、固體廢物進口許可證等23種監管證件聯網核查,佔涉證報關單量的99%以上。

  1998年,我國的電子口岸開始啟動,也形成了中央和地方兩個層面電子口岸共同發展的局面。在中央層面,目前電子口岸委成員單位由最初的12家擴展到17家,建設覆蓋了全國300多個城市的電子口岸專網,實現與13個部門、20家商業銀行以及港澳臺和歐盟相關部門的聯網,開發聯網應用項目32個,累計入網企業66萬家。而地方層面,各省(區、市)目前均與海關總署簽署了《地方電子口岸建設合作備忘錄》,並建設36個地方電子口岸平臺,600余個地方特色綜合服務項目。

  海關總署新聞發言人張廣志介紹,電子口岸不僅便利了企業辦理進出口手續,而且還強化了國家宏觀調控能力。海關與國稅、外管等部門實現通關數據聯網,為國家施行外匯核銷制度改革、人民幣國際化等各項金融改革措施提供支撐。通過電子口岸實現跨境聯網合作,也推進了CEPA、ECFA等自貿協定原産地資訊,以及中歐貿易供應鏈安全跨國執法資訊共用。

  張廣志介紹,下一步,海關總署將按照國家“一帶一路”等重大戰略部署,依託電子口岸平臺,加強與相關國家海關的資訊互換、監管互認、執法互助。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