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假如中國版馬歇爾計劃是真的

  • 發佈時間:2014-11-06 09:01:35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中國版馬歇爾計劃一夜走紅。

  從10月24日中國牽頭成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即“亞投行”)之後,人們將北京APEC(主題之一即為基建)、金磚銀行、“一帶一路”、高鐵推銷員、核電外交、中歐蜜月等串聯在一起,一個有關中國戰略的宏大敘事便浮出水面。

  馬歇爾計劃幫助歐洲走出衰退,美國自身也實現了市場與美元的雙贏。借助於歷史開工歇爾計劃的鼎鼎大名,中國版馬歇爾計劃讓國人腎上腺素上涌。簡單説,就是富裕的外匯資産和資本輸出開道,伴隨著過剩的基建産能輸出,以及中國自認業已成熟的高端技術、裝備出海。運氣好的話,人民幣國際化也是能夠提速的。

  這是一個符合想像的計劃,不能説沒有,也不能説有,水至清則無魚。只做不説,輕舟好過萬重山。不管有沒有,兩行、“一帶一路”是真實存在的,中國將成資本凈輸出國是真實存在的。

  亞投行和“一帶一路”是中國版馬歇爾計劃的戰略平臺,前者攜手金磚銀行提供資金支援,後者成為這些資金流向的廣大腹地。“一帶一路”腹地上的國家,或為結構亟須升級的發達國家,或為基礎設施興建無力的新興市場,鐵路、公路、電力、電網、通信以及港口等領域,確實是一個資本的需求敞口。QE退出之後,流動性縮減,中國資本輸出的時機即使不是雪中送炭,至少也不討嫌。

  做得好,這是雙贏。對方輸入資本完成産業和結構升級,中國在輸出資本的過程中發展壯大高鐵、核電等高端産業,也是升級。林毅夫在《新結構經濟學》裏提到,經濟發展的本質是産業不斷調整和升級的過程。産業升級是在“無數微渺的個體、企業在為自身福利而不計血汗代價的冒險犯難、拼死努力中形成的”。但也正是由於這些無數微渺的企業無法解決基礎設施、金融、法治等影響交易費用的企業外部環境的改善,所以需要“因勢利導”的政府。拋開華盛頓共識的偏見,政府和市場並不是二元對立,政府就在市場之中。

  向西看(廣義來看,外延應擴至非洲和拉美地區),是中國一個很大的戰略思維轉移。多年來,中國深耕亞太。在2013年,中國與APEC成員貿易額已佔對外貿易總額60%,中國實際利用外資的83%和對外投資的69%都是與APEC成員之間進行。這也可以視做是一種對APEC區域的外貿依賴,是把過半的雞蛋放在APEC區域的籃子裏。一團和氣的時候,便是雙贏。當氣候微涼的時候,就面臨著船大難掉頭的風險。

  2012年以來,中國的主場外交和先發戰略明顯多了起來。這是好事,應激型的外交總歸是太過被動。對衝TPP壓力,在亞太之外多一塊腹地,多一分廟算。如果歷史是這樣推演的,中國版馬歇爾計劃的成功,對於我們自身而言,需要實現兩個期許:獲得出海便利的不應只是國資。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在分散壓力和風險的同時,我們也要迎難而上,以開放倒逼改革,將我們自己的自貿區做成了。如此,我們的企業才有競爭力,才能在出海中保持韌性。(韓哲)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