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27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發改委:農民工市民化仍是重點和難點

  • 發佈時間:2014-11-06 07:45: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張雪 亢舒  責任編輯:羅伯特

  經濟日報北京11月5日訊 (記者張雪 亢舒)“城鎮化是一個複雜的過程,需要一系列的政策、制度給予支援。目前,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等相關工作正在抓緊落實中。”在5日舉行的國新辦座談會上,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展規劃司司長徐林介紹説。

  今年3月,《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發佈,這是中央頒布實施的首部城鎮化規劃。為了將《規劃》提出的目標落到實處,有關部門出臺了相關政策,比如《關於進一步推進戶籍制度改革的意見》等已陸續出臺。各地對推進新型城鎮化工作也高度重視,已有20多個省區市出臺了落實《規劃》的實施意見。同時,為了更好統籌協調工作,推進新型城鎮化工作部際聯席會議制度已經確立。

  “新型城鎮化強調以人為核心。因此,推進農民工市民化是新型城鎮化的重點,也是難點。”徐林表示,2.69億農民工在城市工作、生活,卻不能享受到戶籍市民的種種社會公共服務,城市內部存在著二元結構。推進農民工的市民化有兩層含義,第一,符合在城鎮落戶條件的農民工要讓他們能落戶;第二,不夠條件落戶或者不願落戶的,要為他們提供基本的公共服務,逐步解決住房、教育、養老等問題。

  國務院前不久就貫徹落實《關於進一步做好為農民工服務工作的意見》專門召開了電視電話會議,要求緊緊圍繞有序推進農民工市民化的發展方向,著力穩定和擴大農民工就業創業,不斷夯實農民工市民化基礎。

  城鎮化需要一定的財力支撐。徐林表示,研究報告表明,一個農民工落戶城市,需要投入8萬至14萬元。這些資金不是一年一次性投入,而是逐漸投入,也不都是由地方政府負擔。《規劃》提出,要建立農民工市民化的成本分擔機制,由中央政府、省級政府、市縣政府,以及企業和個人共同承擔。

  徐林分析道,隨著城鎮化水準越來越高,更多的人在城市工作和生活,城市的規模越來越大,城市的基礎設施要逐步改善,地方政府面臨為改善基礎設施融資的難題。大規模的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帶有公益性和準公益性,一次性投入規模大,現金回報率低,回報週期長,基礎設施投融資面臨可持續的問題。

  《規劃》提出,要建立多元化、可持續的城鎮化投融資機制。徐林説,所謂多元,就是要根據項目的不同性質,確定融資渠道。收益穩定且漸漲的項目,更多通過公私合營PPP模式,引進社會資本參與。收益很低或幾乎沒有短期收益的項目,則要通過政府融資,或政府發行債券的方式來籌集資金。

  徐林説,目前,地方政府融資在融資工具和項目性質的收益及期限匹配上尚存在問題。總的感覺是,地方政府融資成本偏高,加重了地方政府債務負擔。下一步,要通過金融體系的完善,為基礎設施投融資項目提供成本更加合理、形式更加多樣、期限更加匹配的融資服務。

  此前,我國對城市規模劃定標準進行了修訂。徐林表示,按照過去的劃定標準,100萬人口以上即是特大城市,特大城市數量有140個,佔全國城市數量的21%,這樣的劃定已經不太合理,不能適應對城市規模的調控標準。按照新的劃定標準,人口規模在500萬以上的是特大型城市,我國有16個,佔比為2%;這16個城市中,有6個是人口超過1000萬的超大型城市。大城市數量變成124個,佔比為19%。中等城市有138個,佔比為21%。小城市有380個,佔比58%。“新的劃定標準之下,特大城市的量已經相對較少,不同城市規模的分佈結構更加合理。”徐林説。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