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回鄉尋夢的魯克偉

  • 發佈時間:2014-11-06 05:32:09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王建本報記者肖力偉

  霜降過後,安徽省臨泉縣魯閣村克偉農産品專業合作社迎來了今年第一茬大蔥的豐收,幾萬斤莖白葉綠的大蔥整整齊齊碼放在地頭。

  “這都是外地客商下好單,這大蔥不出地頭就能賣錢。”見到41歲的魯克偉時,他正領著人們忙著把大蔥從地裏起出來整理出售,樂呵呵地盤算著田裏的收成——按今年大蔥收購價每市斤1.1元算,他流轉了150畝土地,每畝地能産大蔥8000斤左右,除去土地流轉費用、工人工資、化肥等費用,一畝地的收益至少5000元。“俗話説:地能生金。只要你肯幹,在家種地比在外打工強多了!”

  村黨支部書記魯海軍介紹説:“我們村種大蔥有一百多年的歷史,三分之二的村民都種過蔥。我們村黨總支在土地流轉、修路、打井等方面給予幫助,當地供電部門更是大力支援。”

  “俺們這個‘錢袋子’前幾年也‘癟’了!咋啦?”魯克偉掏出了心裏話。

  “這十幾年間,農村變化特別大。農民過上了好日子,家用電器也搬到家裏了。用電的多了,這電就不夠用的了。電扯到地裏沒‘勁’,水抽不上來。種蔥離不開澆水,遇到乾旱天氣,用柴油機帶,不但增加成本,大面積也澆不過來,造成減産。一年算下來,沒錢可賺!”

  原來,魯閣村的供電線路、設備還是十幾年前建的。隨著農村的飛速發展,原來的供電線路、設備已滿足不了農民生産、生活的需要。

  2013年,當地臨泉供電公司開展新一輪的農網升級改造,率先把該村定為農網升級工程項目,投資112萬元,助力新農村建設。經過二十多天的苦戰,三台嶄新的200千伏安的配變裝在村裏。

  有了充足的電力,魯閣村在悄然巨變。村裏成了了魯閣大蔥專業合作社,把他們“拳頭”産品——大蔥註冊了商標,遠銷省內外。村民自辦的養雞場、服裝廠相繼開工,就連常年在外打工的村民,知道了家鄉的變化,紛紛回到村裏,要在家鄉這片熱土裏挖金掏銀。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