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0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産學合作:提升工程製造企業創新能力

  • 發佈時間:2014-11-06 01:31:22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教育改革

  文·本報記者 楊 靖

  “工程製造企業做大做強的基礎,是擁有一大批優秀的工程技術人才。”南韓鬥山集團相關負責人近日接受採訪時表示,“鬥山希望借助産學合作項目,為企業定向注入創新血液,持續提高企業技術創新能力。”據了解,鬥山集團于1994年進入中國市場,投資設了獨資重裝備企業——鬥山工程機械(中國)有限公司(後簡稱鬥山),其産品覆蓋履帶式及輪式挖掘機、輪式裝載機等。

  應對行業變局 聯合培養工程師

  截至2014年,鬥山在中國已有20年的歷史。為應對不斷變化的行業格局,持續提升企業創新能力,近年來,鬥山與中國多所教育院校攜手,以産學合作的方式,不斷加大對企業工程技術人才的培養力度。

  2013年,鬥山與成都技師學院聯手,共建中國西南地區工程機械售後服務工程師培訓基地,共同培養符合企業需求、市場升級的優秀工程機械行業人才。鬥山工程機械中國區人力資源副總裁趙德雨認為, 此次合作不僅解決了專業教育中教學與實踐脫節的問題,更通過與企業的合作,強化了教學師資力量,增強了高校的號召力和影響力,充分體現了教育資源與企業實戰培訓的完美結合。

  據介紹,在此次戰略合作中,鬥山工程機械提供教具設備及教材資料,總體投入成本折合資金為二百萬元。成都技師學院學校則提供師資及教學場所,對基地進行日常管理,講授基礎工程機械知識,利用校方教學資源著重培養打造工程機械精品班。

  根據計劃,第一年期間,學員將進行基礎知識學習,第二年將對機械構造、操作及維修等專業知識開展系統學習,第三年則主要以實踐學習為主。鬥山工程機械將協調其合作網路,為學生提供實地學習實踐機會。“由此不僅提高學員對機械構造維修操作的經驗,更增加了實戰作業處理各項問題的應變能力,經過科學的課程設置,有目的有步驟地系統培養工程機械行業的優秀人才。”趙德雨説。

  他表示,在一百多年的發展歷程中,鬥山始終貫徹以人為本的經營哲學理論,並取得了長足的發展。未來鬥山將保持對人才的重視,為打造強有力的組織文化、提高全球員工凝聚力、培養國際化人才而持續努力。與成都技師學院的人才戰略培訓合作計劃,保證了為工程機械行業持續不斷的人才輸送,為整個工程機械行業再次重振旗鼓奠定了堅實的人才儲備支援,也是未來工程機械後市場的核心競爭優勢的重要體現。

  事實上,此次合作是鬥山即煙臺學校合作之後的第二例教育投入。據介紹,鬥山2012年與煙臺工程職業技術學院簽訂校企合作培訓協議,由學校與企業共同培養專業維修技術人員,開創了鬥山新的人才培訓業務模式。

  攜手昌原大學 開設“鬥山重工業專業”

  為提升企業對口工程技術人才的培養品質,此前,鬥山重工業還與昌原大學合作,開設了“鬥山重工業專業”。

  據悉,雙方以“培養一線融合型優秀專業人才”為目標,簽訂了專業設置及運營相關協議。該專業為4年制課程,分為新生課程和插班課程,只面向鬥山重工業職員招生,預定各招生30名以內。

  項目首期有57人通過既定的入學考試。學員年齡為20歲到60歲,新生課程為27名,插班課程為30名。新生班開設了機械工程學、經營、素質等課程,修滿學分141分後,將會獲得學士學位。

  “鬥山重工業專業”授課分為平日班與週末班兩種。平日班是下班後在鬥山重工業昌原總部內的教室進行,週末班則在昌原大學校園進行。鬥山重工業承擔每學期學費的50%,並計劃向成績優秀的學員提供獎學金。

  鬥山重工業管理部門長表示,推進鬥山重工業對口型專業的開設,是為全力支援技術職員的自我開發與實現理想,同時培養專業技術人才,“這既是産學合作的模範案例,也將成為提高公司技術競爭力的重要契機”。

  據介紹,鬥山重工業與昌原大學的合作協議中還囊括了人才交流方案,即聘任鬥山重工業職員為昌原大學外聘教授,而昌原大學教授將作為鬥山重工業的委託研究員從事研究活動。

  推動全球産學合作 培養跨文化人才

  除與大學合作建立工程師培訓基地、設立對口工程專業外,鬥山還積極開展“全球産學合作”,培養跨文化的本地化人才。

  2012年7月9日,鬥山在首爾啟動了産學合作交換生項目,鬥山提前聘用8名山東大學機械工程系學生,提供在南韓的中央大學和西江大學交換留學一年的學習機會。被選拔的大學生在南韓進修4年專業課程,學習結束後回到中國在鬥山中國公司旗下當地企業工作。

  根據約定,鬥山為交換的學生負擔大學學費、韓語培訓費、住宿費、生活費、往返機票費等,併為學生在南韓留學期間,提供在鬥山實習以及參與公司內外各種活動的機會,幫助學生們適應南韓企業文化。鬥山工程機械總部人事負責人表示,“要在中國

  市場獲得成功,關鍵是培養當地優秀人才,所以進行了此次産學合作項目”。

  此外,鬥山也非常注重在企業一線管理中建立人才培養機制,激勵員工採用創新方式改進工作流程,為工程技術人員提供分享經驗的機會和平臺,在企業內部逐步形成了濃厚的學習氛圍。 趙德雨認為,經過多年的不斷試驗摸索,鬥山目前已經建立起系統、完善的多元化培訓體系。“在此過程中,鬥山充分借助學校平臺,利用專業的師資力量,全方位、多角度培養具備卓越職業素養的優秀人才。”

  “以大量的工程科技人才為支撐,依託持續不斷的R&D投入,鬥山工程機械已成為本土化最成功的企業之一,其實際研發及應用能力在行業中也保持了領先位置。”南韓鬥山集團相關負責人如是説。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