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旅遊業升級版
- 發佈時間:2014-11-05 10:30:00 來源:中國農業資訊網 責任編輯:羅伯特
前不久發佈的《國務院關於促進旅遊業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從樹立科學旅遊觀、增強旅遊發展動力、拓展旅遊發展空間、優化旅遊發展環境、完善旅遊發展政策等方面提出指導意見,為進一步促進旅遊業改革發展指明瞭方向。我們應充分認識發展旅遊業的重大意義,以深化改革開放增強旅遊業發展活力,把落實《國務院關於促進旅遊業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作為當前旅遊工作的首要任務。
旅遊業改革發展勢在必行
旅遊業産業鏈長,帶動作用大,是現代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充分認識發展旅遊業的重大意義,是創新發展理念、深化旅遊改革的前提。
滿足群眾精神需求和實現文化價值的重要載體。旅遊不僅具有愉悅心靈、調節身心的作用,而且可以促進文化遺産保護和文化創新發展。隨著經濟發展,居民收入提高,休閒時間增多,旅遊成為人們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旅遊業發展中,各地的傳統文化精粹和非物質文化遺産也得以展示、傳播,從而煥發生機活力。
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依託。現代旅遊業具有資源消耗少、環境污染小,可迴圈、可持續發展等特點,是典型的低碳經濟,是世界公認的綠色産業,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依託。許多生態環境良好的地方致力於堅持生態紅線,積極發揮民間生態補償和民間轉移支付作用,釋放生態紅利,取得較好成效。老百姓紛紛參與鄉村旅遊發展,自覺成為良好生態環境的守護者。
實現經濟增長的重要途徑。旅遊業是勞動密集型和資金、知識密集型相統一的産業,對經濟發展具有多方面的促進作用。近年來,我國居民旅遊消費需求和支付能力明顯上升,旅遊消費群體進一步擴大,為經濟發展提供了強勁動力。2013年,國內旅遊收入達到2.6萬億元,國際旅遊外匯收入達到517億美元。同時,旅遊業發展還能廣泛吸納不同層次勞動力就業,有助於提高人民生活水準、縮小收入分配差距。
國家外交的重要補充。當前,旅遊日益成為雙邊和多邊合作的重要領域、國家外交的重要議題,成為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和增強國際話語權的重要渠道。出境遊作為一種民間外交活動,與塑造國家形象密切相關。發展入境旅遊和出境旅遊,能夠促進國與國之間的民間友好往來,密切經濟文化交流,服務國家外交大局,使世界更好了解中國,也使中國更好融入世界。
旅遊業發展方向是加快轉型升級
近年來,我國旅遊業發展迅速,但仍然存在認識不足、國際競爭力不強、整體服務品質不高等問題。當前,旅遊業發展的方向是加快轉型升級,打造旅遊産業升級版。
促進旅遊資源由分散開發向整體開放開發轉型。著眼于更廣範圍的競爭和合作格局,強調開放開發的整體性、協同性和系統性,打破行政區劃界限,科學規劃跨省際旅遊經濟協作區、精品線路和旅遊産品,合理把控産業要素佈局以及開發強度、開發時序等。充分發揮市場機製作用,加強資源整合,吸引社會和民間資本投資旅遊,打造一批有國際影響的旅遊目的地,深度參與國際旅遊競爭與合作。
促進旅遊産品由觀光旅遊為主向觀光休閒度假並重轉型。隨著人民群眾生活水準不斷提高、精神文化需求更加豐富多樣和國家法定節假日、帶薪休假制度的落實,單純以觀光為目的和內容的旅遊消費形式已不能滿足人們的需求,休閒度假與康復養生成為現代旅遊時尚和消費熱點。適應這種形勢,需要積極培育休閒度假旅遊新業態,打造符合休閒養生條件的旅遊度假區,延長旅遊時間,擴大旅遊消費,培育旅遊經濟新的增長點。
促進旅遊收入由門票為主向綜合收入轉型。當前,我國旅遊收入主要集中在行、遊、住、食等環節,購和娛是短板,門票仍是景區收入主要來源。在旅遊發達國家和地區,取消或減少門票是撬動旅遊綜合收入增加的有力杠桿。這就要求旅遊經營管理部門樹立“經營資源”的理念,不局限于單個景區的“小賬”,而著眼于産業發展、經濟增長的“大賬”,改變依靠“門票經濟”的傳統發展路子,加快旅遊與文化、金融、交通、商務、醫療、體育、養老等産業融合發展步伐,探索多方協同共贏的盈利模式。
旅遊業發展潛力巨大
我國旅遊業目前正處於快速發展期,蘊含著巨大發展潛力。把旅遊業發展潛力發揮出來,需要以深化改革為核心綜合施策。
深化綜合改革。旅遊業是綜合性産業,旅遊業改革應是綜合性改革。應通過綜合改革,破除制約旅遊業發展的資源要素瓶頸和體制機制障礙,更好發揮政府的導向引領作用,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形成發展合力。鼓勵和支援有條件的省市開展旅遊綜合改革試點,探索旅遊管理新模式。創新旅遊業投融資體制,設立國家旅遊産業基金,有效撬動社會投資,拓寬旅遊産業融資渠道,合理引導社會和民間資本流向。構建旅遊資源生態補償機制,統一旅遊資源生態補償標準,規範操作程式,開展生態稅徵收試點工作,協調平衡生態旅遊開發中相關各方利益。建立部門協作聯動機制,落實金融、土地、稅收、市場準入等方面的扶持政策,完善旅遊業用地政策,適當增加旅遊業用地規模。
打造旅遊精品。品牌是旅遊業的核心競爭力。應充分挖掘利用各種旅遊資源,努力解決日益增長的旅遊需求與相對滯後的旅遊供給之間的矛盾,培育一批享譽世界的旅遊精品。打造一批成熟景區,推進旅遊景區標準化建設,加強旅遊基礎設施建設,實現4A級以上山嶽型景區“一路(景區公路)三道(棧道、索道、遊步道)一平臺(觀景平臺)”配套建設。加強旅遊産業集聚區建設,規劃建設一批旅遊産業園區,支援和引導旅遊企業集聚發展和旅遊資源集約利用,培育品牌旅遊企業。構建以星級飯店為龍頭,精品特色酒店、經濟型酒店、汽車旅館、星級農家賓館為主體的旅遊住宿體系。拓展形式多樣的新型旅遊業態,構建特色化、精品化、高端化的旅遊産品體系。形成旅遊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建成一批高標準遊客諮詢中心、旅遊停車場、導覽設施等,加快特色旅遊商業街區建設。扶持線上旅遊代理商發展,加快打造覆蓋國家、省、市、縣、景區和旅遊企業的智慧旅遊體系。
壯大旅遊企業。旅遊企業是推動旅遊業發展的市場主體。應放寬市場準入條件,鼓勵社會和民間資本依法合理開發、可持續利用各類旅遊資源,形成多元經營格局。支援旅遊企業優化資産組合,通過兼併重組、品牌輸出、連鎖經營、股票上市等方式做大做強,培育一批跨國、跨行業、跨地區、跨所有制、具有國際競爭實力的骨幹旅遊集團。引進國際一流的大型旅遊管理公司、旅行社從事旅遊開發和産業整合。支援服務外包,鼓勵行政事業單位和國有企業通過公開招標委託旅行社代理交通、住宿、餐飲、會展以及出境服務。扶持國家級旅遊度假區、大型度假酒店集群等重大旅遊項目,支援組建專業化旅遊景區經營管理企業,鼓勵興辦旅行社,積極培育旅遊仲介服務組織。
提高服務品質。讓遊客放鬆和愉悅身心,不僅需要優質的旅遊産品,而且需要優質的旅遊服務。應把遊客是否滿意作為旅遊工作的最高評價標準,把“遊客為本,服務至誠”的核心理念落小、落細、落實,讓每位遊客都覺得不虛此行。促進旅遊從業人員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樹立宣傳好先進典型,發揮其教育帶動作用。加強旅遊市場秩序整治,建立並落實好遊客滿意度調查制度,調查結果通過媒體及時向社會公佈,不斷提高服務品質,提高遊客滿意度。
增強國際競爭力。增強我國旅遊的國際競爭力,需要在各方面加快與國際接軌。應積極引進和轉化與旅遊相關的國際標準、先進經驗、服務模式,提高我國旅遊管理服務的國際化水準。積極利用國內和重點客源國的主流媒體、網路宣傳推廣“美麗中國”旅遊形象,編印適合客源地民眾閱讀習慣的旅遊書籍和宣傳資料,不斷提高中國旅遊的國際傳播力。在長城遊、絲綢之路遊、奇山異水遊等旅遊産品基礎上,規劃建設中國世界遺産遊、長江沿線遊、宗教文化遊、陶瓷文化遊、古都遊等精品旅遊線路,大力開拓國際旅遊市場。配合外交需要,與重要客源國互辦旅遊年活動,向客源國展示中國功夫、中華美食、中國藝術、中國民俗等,激發當地民眾到中國旅遊的熱情。
培養一流人才。旅遊競爭最終要靠人才,而我國目前的旅遊人才尚不能滿足需要。應深入實施“人才強旅”戰略,加強旅遊管理人員的旅遊法律素養、政策知識和業務能力培訓。推動大學生村官計劃有側重地向旅遊重點地區輸送旅遊類人才。把旅遊優秀人才納入當地優秀人才隊伍管理,支援引進一批高素質的導遊、講解員以及景區規劃、市場行銷、酒店管理等方面的專業人才,重點建設一支具有國際視野和創新意識的旅遊企業家和高級管理人才隊伍。整合大專院校教育資源,實行訂單式培養,突出培養特色,校企對接、差異發展,支援辦好金牌導遊、旅遊酒店高級管家、旅遊景區管理等旅遊特色專業。有計劃、有步驟地實施全員崗位培訓計劃,多渠道爭取資金開展旅遊項目培訓。建立和完善旅遊職業資格和專業技術職務聘任制度,規範和落實導遊薪酬和社會保險制度。
(作者為江西省副省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