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2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多緯度開發川菜更大景觀

  • 發佈時間:2014-11-05 07:31:37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 張艷玲

  11月1日,第五屆中國·四川(彭州)蔬菜博覽會在四川省彭州市開幕。本屆菜博會以“綠色·生態·健康”為主題,客商雲集,涉及蔬菜生産、流通、加工、種子種苗、農機農資等整個産業鏈。

  創意加“料”

  挖掘蔬菜産業多功能價值

  黃瓜做的拱門,茄子拼的桃心,番茄堆成了一副副對聯……在本屆菜博會上,以新鮮蔬菜為材料打造出的田間景觀創意十足,成為菜博會上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穿過創意展區,蔬菜種植區內,又讓許多人挪不開眼睛。辣椒是黑色的、生菜是紅色的,油麥菜偏紫色,還有長得像一朵綠色鮮花的烏塌菜,墨綠色的卻叫奶白菜……走進生産基地才發現,這裡的蔬菜大多不認識,絕對是開眼界長知識的好地方。

  隨著農業的多功能性逐漸被認識和重視,作為鄉村旅遊發源地的成都平原已經在蔬菜産業上的多緯度開發上下足了功夫。2013年菜博會期間正式開門迎客的種都蔬菜主題公園便是一例。

  此外,圍繞蔬菜産業發展,一個更大的田園景觀正在被打造。有現代農業産業基礎及交通優勢、區位優勢等獨特條件,彭州吸附大都市觀光旅遊人氣的優勢更加明顯。看準了這一優勢,彭州著力規劃發展生態農業旅遊産業,形成經濟發展新增長極。彭州市農發局局長胥全富透露,目前,彭州正在加緊蔬香路新農村綜合示範項目的建設。根據規劃,蔬香路兩側將打造2萬多畝現代蔬菜産業示範區,集中展示蔬菜生産的標準化、組織化、機械化成果。

  資訊搭臺

  破解“菜籃子”買貴賣難

  彭州菜農對家門口的菜博會熱情很高。種了幾十年菜的文建明每年都來逛菜博會,除了想看看有沒有好品種、好技術外,了解市場需求是重要任務之一。

  來自內江市的曾得利目的也很明確。作為內江市東興區七星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的一員,他被理事長派來打探“行情”。目前,合作社種植的400畝白口姜長勢不錯。“這是合作社第一年種白口姜,到春季上市時能不能賣到好價錢,大家心裏都沒底。”曾得利表示,他這次來是專門來找銷路的。

  處於展臺一角的“菜易通”引起了曾得利的興趣。“通過‘菜易通’平臺,您可以了解到某一蔬菜品種在特定地區的種植情況,上市時間、預期價格,而且還可以將您的種植資訊上傳,獲得交易機會。”工作人員小李看出曾得利眼裏的疑惑,立馬上前主動解説。

  平臺負責人劉長德介紹,“菜易通”將蔬菜種植農戶與經銷商直接對接。採購商則可根據上市時間,選擇其關心的品種查看區縣、鄉鎮,直至種植戶的産量情況,確定購買意向,聯絡種植戶購買,相關資訊將推送到買賣雙方手機上,如需同時採購多個品種,還可在“産地直供”選項中進行採購組合。平臺提供的網上交易功能還為網上展銷提供了便利,降低買賣雙方交易成本。

  2013年11月1日,全國第二個蔬菜價格指數——彭州(雨潤)指數啟動,這個蔬菜經濟“晴雨錶”不斷夯實彭州蔬菜價格中心、集散中心、資訊服務中心地位。

  科技支撐

  四方面著手産業結構調整

  流連于田園展銷體驗式的彭州菜博會,記者親歷了四川露天大地蔬菜種子種苗、生産基地、標準化管理的各個環節。在種都科技産業園的工廠化蔬菜育苗研究中心,記者感受到了現代蔬菜産業的無限生機。

  園區負責人喻劍偉告訴記者,育苗中心使用先進的物聯網技術進行管理,完全達到智慧化控制。當植物生長階段需要水和肥時,智慧水肥灌溉系統的採集終端就會將信號傳輸到控制中心,控制中心指令肥水灌溉。而且,中心採用區別於傳統的加溫及供水系統,使用進口的電熱膜加溫及潮汐式供水系統,有效控制種苗的生長環境,有利於培育更健壯更優質的蔬菜種苗。

  現代技術的發展為四川蔬菜産業結構調整提供了更多可能。2013年,四川全省蔬菜種植面積近2000萬畝,産值首次突破千億元大關,成為四川農業版圖上的第一大産業。四川省農業廳副廳長涂建華表示,隨著設施蔬菜的興起,四川在保持鞏固“南菜北運”地位的同時,正加快推進産業結構調整,增強淡季蔬菜生産能力是重要方向。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