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7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讓食物回歸本來的模樣

  • 發佈時間:2014-11-04 04:32:37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郭少雅

  去年的“染色柑橘”事件給江西柑橘産業帶來了巨大的損失。為了杜絕果農搶先機、早上市,而將不成熟的臍橙染色,今年很多柑橘産地採取了打蠟加工廠統一時間開工的方式進行監督管理,有效減少了強讓“橘子紅了”的空間。與偷工減料、以次充好不同,“染色柑橘”的橘子本身不存在品質問題,只是尚未到“橘子紅了”的時節,果農為了搶市場、拼賣相,畫蛇添足地為橘子涂上一層胭脂,滿心希望悅人以顏色,卻落得個名聲盡壞的結果。

  與此類似的,是一些麵粉廠家過度使用增白劑,一些枸杞和銀耳生産者使用硫磺熏蒸使枸杞更紅銀耳更白。本來品質沒有問題的農産品為了上市更早或賣相更好,將自己折騰成了有品質安全問題的産品,侵害消費者身體健康的同時,也破壞了自身的品牌價值。

  那這些農産品生産和加工者為什麼不願遵循農作物生長的自然規律,而去“染橘助紅”?除了監管體系之外,偏頗的市場導向也不容忽視。當原本用以滿足人類食用需求的農産品具備越來越強的商品性,良好的賣相、更高的産量和更長的上市期成為越來越多農産品生産者的追逐目標。這種追逐,往往導致生産、加工、流通、消費各主體之間的博弈失敗。

  近日,位於廣州市番禺區的淑女農場遭遇了一件尷尬事,農場主黃春華堅持不施化肥,不噴農藥,種出來的蔬菜菜味濃郁,但是他的菜長得比較慢,賣相也不好,農場經營一年,已經虧損了8萬元——以真實面目示人的蔬菜,反而不好賣了。

  一方面消費者花大價錢買不到健康食品,另一方面安全的農産品卻難以賣個好價錢。農産品市場劣幣驅逐良幣反映的不僅僅是生産過程的不規範,更反映了消費理念的不科學。消費者追求更大、更紅、更甜的農産品時,必然會促使種植者以工業生産的方式來進行農業生産,偏離了自然屬性的蔬菜水果,能是腸胃的好養料嗎?

  建立專業的農産品市場銷售體系,讓既懂得農業又了解市場的新農民來為自己的産品做行銷,培養消費者健康科學的消費理念,莫要一味地追求水果的“大又甜”,也莫矯枉過正“循著蟲眼”來買菜,是培育安全種養供應體系的根本動力。

  與此同時,還是要從生産源頭抓起,從培訓種植者的正確觀念抓起。食物,本就是用來“吃”的,即便實現了農業生産的專業化,農産品的商品化,這種商品,依舊是用來“吃”的。讓食物回歸它本來的模樣,食物的功用,不是取悅眼睛,而是溫暖腸胃。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