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4月28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不敢進戲院的書畫家

  • 發佈時間:2014-11-02 06:06:35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近30年他幾乎沒有鬆懈過,“不敢進戲院,一聽戲就怕上了癮耽誤了畫事兒”

  今年盛夏,86歲的周韶華從武漢來到海濱青島,原計劃來寫一篇有關“心象與意象”的畫學論文,順便寫寫生。孰知,進入創作狀態後,文思涌動,激情難抑,讓他一發而不可收,硬是完成了一部14萬字的學術專著:《中國畫學體系》。送走他後,我認真拜讀了他留下的這部專著草稿,倍感親切。他書中自謙學淺、坦誠相見的求學態度,廣引博證、追根溯源的治學精神,視角獨特、見解深邃的哲思妙論,讓我感動,使我開悟,跟他相處一個月的點點滴滴,又浮現在眼前……

  周老喜歡説書論畫,説到興致處,呵呵呵朗朗大笑,眼睛瞇成了一道縫,滿頭銀絲閃閃發亮,圍坐者無不受其感染,被其“逗”樂。這樣的場景,多在晚上的餐桌上,時間也只有個把小時。因為早餐後,他就端坐在書桌前,或讀、或寫,直到中午。期間即便有人趨前,他仍聚精會神,若無來者,午餐後休息一兩個小時,又端坐一個下午。晚餐閒聊過後,他喜歡看看新聞聯播,之後重新端坐在書桌前,一般要工作到午夜,激情來了,至淩晨3點也是常事。有時睡下一兩個小時後,他又起身回到桌前。“年齡大了,想起的事兒不馬上記下來瞬間就忘了。”他無奈地説。日復一日,周老就是這樣在青島度過了整整一個月。

  論及書畫之道,周老的見解可謂高屋建瓴。他既是一位書畫家,又是一名美術理論家,70多年的從藝實踐和理論研究,使得他的感性在理性中不斷昇華,理性在感性中不斷拓展。更重要的是,他還是一位飽學之士,對文、史、哲,佛、道、釋廣泛涉獵,而對戲曲、音樂乃至樂器的深解和癡迷,進一步豐富了他的藝術素養。看他的畫作,時空理念很強,“博大”、“氣勢”,成為他繪畫最顯著的美學特徵。説起當代書畫,周老提及頻率最高的一個詞是“文化”。“文化缺失,沒書卷氣,是致命的問題”,他認為,“這與中國畫的主體精神背道而馳。”“其實,中國畫的主體精神和文化母語是中國文化派生的”。

  這部著作的問世是周老幾十年勤學敏思的結晶。11歲就是“小八路”的他憑藉3個月私塾學習熟背《論語》的功底,一入伍就幹上了畫抗日宣傳畫、寫抗日黑板報的工作。全國一解放就進入中原大學美術系深造。大學五年,除修主課外,他幾乎把能讀到的中外文學名著讀了個遍,繼而讀史、哲類。期間他曾萌發走文學之路的念頭,因“黨的需要”他最終還是當了畫家。“十年浩劫”之後當他重歸畫家之路後,在走出國門與世界的交流中,強烈的危機感向他襲來,他深深感到了中國畫的“文化缺失”,已經拉大了跟西方繪畫文化上的距離,更與滋生它的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不相稱。從那時起他下決心尋根圓夢,著手深入研究仰韶文化,荊楚文化,黃河文化、長江文化,並從周易、老子、莊子、孔子、孟子等經典代表人物的哲論中汲取營養,孕育創作靈感。跟老子對話“道法自然”,強化了他的天地大觀意識,賦予了他作品的大視野、大思維、大氣象。隨莊子“獨與天地精神往來”,讓他打開了想像的枷鎖,“頃發少年狂”,一幅幅充滿夢幻般色彩的“宇宙”之作接踵而至。深究仰韶文化,使他的作品留下了書畫同源的尋根印跡,探源黃河文化,母親河無以言表的胸懷和情懷立體地呈現在人們面前……“現在,我已經完成宇宙系列、黃河系列、長江系列的創作,有生之年還要再打一個‘大戰役’——創作大海系列。”他雄心勃勃地説。

  正是懷著一種文化受惠的心態,他知難而進,潛心開掘,論難究理,力求通過這部專著理清楚中國藝術精神的源流,在雄厚的主體文化資源的根基之上,夯實中國畫主體精神的理論基礎,進而引領中國畫的再生、再創,使其彰顯東方文化價值觀。為了這一追求,近30年他幾乎沒有鬆懈過,“不敢進戲院,一聽戲就怕上了癮耽誤了畫事兒”。

  在他就要離開青島的前夜,接待他的朋友“石頭劉”專門請來京劇團的“臺柱子”來唱戲,周老聽得如癡如醉。謝過演員的掌聲後,他竟情不自禁地拿起京胡,自拉自唱,那地道的功夫再一次引爆掌聲。這位可敬可愛的86歲老人,這一刻或許徹底放鬆下來。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