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生態GDP:引領有品質的增長

  • 發佈時間:2014-10-31 19:30:00  來源:中國財經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日前,國家林業局、國家統計局在京聯合發佈了《中國森林資源核算報告》,報告顯示,第八次全國森林資源清查期間(2009—2013年),我國森林生態系統每年提供的主要生態服務價值達12.68萬億元,相當於2013年地區生産總值(56.88萬億元)的22.3%。這是我國首次向社會公佈生態GDP。

  巨大的綠色財富

  “此次核算研究結果顯示,全國林地林木資産總價值為21.29萬億元。按2012年末全國人口13.54億人計算,相當於我國國民每人平均擁有森林財富1.57萬元。5年來,每人平均森林財富增長了38.9%。”中國森林資源核算研究項目總負責人、全國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副主任江澤慧介紹説。此次全國森林資源核算結果還顯示,我國森林生態系統每年提供的生態服務價值達12.68萬億元,森林每年為每位國民提供了0.94萬元的生態服務。“這表明,森林作為重要的自然資源,蘊藏著巨大的綠色財富。”國家林業局副局長孫紮根指出,隨著自然資源市場的不斷發育,森林資源在國民財富中將佔據越來越重要的位置。

  “森林生態服務中,包括涵養水源、保育土壤、固碳釋氧、凈化大氣環境等7大類13項指標。”江澤慧介紹説,與第七次森林資源清查期間相比,全國森林生態系統提供的生態服務增長明顯。據統計,全國森林生態系統每年涵養水源量達5800億立方米,相當於近15個三峽水庫的設計庫容。

  “為確保核算結果科學可靠,此次計量和核算的只是在目前技術手段條件下可測量的森林生態系統服務,森林的功能和價值還遠不止這些。”江澤慧説,森林除了能夠凈化大氣環境外,還能夠改變小氣候、降低噪音、吸滯霧霾等。森林的這些功能都真實存在,並惠益人類。

  追求“有品質的增長”

  公佈森林資源服務價值的背後,蘊含著堅持綠色生態發展理念和謀劃“有品質的增長”的追求。

  實際上,早在2013年2月份,中國林科院森林生態環境與保護研究所首席專家王兵就首次提出“生態GDP”的概念。“生態GDP與綠色GDP一脈相承又有所不同。”王兵指出,綠色GDP是現在的GDP中扣除了資源損耗價值和環境損失價值後剩餘的GDP,即做減法;而生態GDP,是指各種生態資源創造的GDP價值,是做加法。此次公佈森林的生態服務價值,不僅為以後的生態GDP的增長或降低提供了標桿,也能引領未來的可持續發展。

  國家林業局局長趙樹叢表示,當前,我國正處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建設天藍、地綠、水凈的美好家園,創新綠色、低碳、環保的發展方式,已經成為提升民生福祉的重要內容。

  王兵指出,在追求經濟發展速度的過程中,“生態”二字往往被“經濟”二字擠佔。而這一次,在公佈森林生態服務價值中,我們看到了讓生態理念更加深刻地植入經濟社會發展的努力。

  用制度守護生態文明

  專家介紹,此次核算結果也透露出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我國森林資源消耗形勢嚴峻,守住森林面積和森林蓄積的紅線,維護國家生態安全的任務仍然十分艱巨。

  孫紮根介紹説,此次森林資源核算期間,全國森林覆蓋率達到了21.63%,但比全球平均水準低了近10個百分點。目前,我國每人平均森林面積仍不足世界平均水準的1/4,缺林少綠的總體狀況仍未得到根本改變。局部地區徵佔用林地、改變林地用途、濫採濫伐林木等問題依然突出。

  “森林資源現狀警示我們,未來要繼續深化可持續發展和綠色發展理念,嚴格護林守林,大力植樹造林,同時要建立體現生態文明要求的目標體系、考核辦法、獎懲機制,用完善的制度守住生態紅線,守護生態文明。”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研究員李文華指出,將森林生態系統效益納入國民經濟核算體系,可以引導人們自覺轉變觀念,有助於樹立“良好的生態環境就是寶貴財富,保護環境就是保護生産力”的觀念,把這種觀念貫徹到經濟社會實踐中,促使人們加大生態系統的保護力度。

  摘自《光明日報》,作者李慧、鄭北鷹,10月29日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