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增加法定節假日利大於弊

  • 發佈時間:2014-10-26 08:32:23  來源:北京青年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旅遊專家劉思敏在《中國經濟時報》撰文提出,2008年取消“五一”黃金周以來,居民出行出遊需求形成了巨大的“堰塞湖”,在進一步落實帶薪休假的基礎上,當前應通過增加法定節假日來增加一個或兩個黃金周,比如在8月上旬增設“避暑黃金周”,以緩解居民出遊擁堵的矛盾。

  近年來,社會上增加法定節假日的呼聲很高。與增設“避暑黃金周”的建議類似,有人提出應恢復“五一”黃金周,其理由是元旦、清明、中秋等小長假時間太短,加上國慶、春節兩個長假,不能滿足公眾旺盛的休假出遊需求,恢復“五一”節長假,有利於居民出遊分流,減輕節假日特別是國慶、春節長假“集中擁堵”的壓力。

  無論是著眼于避暑福利的感性訴求,還是旨在緩解集中擁堵的理性考量,增加法定節假日或恢復“五一”長假的建議,都值得認真聽取。2007年11月國家法定節假日做出調整,節假日天數增加一天,但“五一”節假期被縮減兩天,“多”出的3天用於增加清明、端午、中秋三個小長假。有關方面似乎把賬算得很到位,既增加了三個小長假,節假日總數還增加了一天,同時這筆賬也算得很“精”,把“五一”節假期減少兩天,不動聲色就取消了“五一”長假。

  和世界上大多數國家相比,中國的法定節假日一直偏少,國家與其在這個問題上斤斤計較,不如採納善言順應民意,將法定節假日增加兩天,恢復五一“黃金周”長假,使中國人的休假福利水準向國際標準再靠近一步。

  現代社會,休假是公民應當享有的一種基本福利和權利,休假福利水準的高低,休假權利的實現程度,反映了一個國家或地區社會經濟發展的水準,也反映了一個國家或地區的公民權利保障水準。隨著社會經濟發展水準不斷提高,國家應當逐漸提高公民的休假福利水準,包括適當增加法定節假日天數,為公民休假、出遊提供完備的公共服務和法治保障。

  公民休假福利增加了,休假權利有了充分的保障,公民作為國家主人的榮譽感、使命感將大為鞏固,作為單位員工(企業主人)的歸屬感、責任感也將有所增強,同時“假日經濟”有助於拉動社會消費,推動經濟結構調整和增長方式轉變。其結果必然是,國家和公民之間、單位和員工之間、經濟發展和市場消費之間分別實現雙贏,形成國家保障、社會經濟發展、公民權益三者互為促進的良性迴圈。

  當然,如果增加法定節假日,或恢復“五一”長假,還需要做好大量配套工作和後續工作。首先,各地要繼續完善交通、旅遊、文化娛樂等公共服務和市場供應。其次,應借鑒發達國家的成熟經驗和做法,在國家法定節假日制度的總體框架下,允許一些地區和行業自行安排休假時間,探索分時休假、輪流休假、錯峰休假模式,緩解全民集中休假造成的“集中擁堵”。

  再次,應將國家法定節假日制度與職工帶薪休假制度緊密結合,讓公民有更加豐富自由的休假選擇。《職工帶薪年休假條例》實施以來,各地執行情況不盡如人意,主要緣于就業環境對職工不利(職工帶薪休假與完成工作、保住職位存在矛盾),以及《條例》缺乏剛性的究責措施。為此,職能部門需要改進、完善帶薪休假制度設計,加大執法檢查和問責追究力度,推動法定節假日制度與帶薪休假制度實現有機對接,進一步提升公民的休假福利和權利水準。

  姜兆尹(北京 編輯)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