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8月15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理性看待轉基因

  • 發佈時間:2014-10-25 03:31:25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 劉婉婷

  為給我國轉基因研發和安全管理工作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農業部辦公廳決定近期在全國集中開展轉基因科普宣傳活動。“轉基因是一項中性的技術,有益還是有害取決於轉的基因是什麼,不可一概而論。”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農科院副院長吳孔明在由華中農業大學承辦、北京科技記者協會主辦的全國科技記者轉基因科普研修班上説。同期,由中國科學院和美國科學院聯合舉辦的全球轉基因農作物發展現狀和未來展望國際研討會也在華中農大舉行,共有來自全球十余個國家的生物科學專家參加會議,並對民眾比較關心的熱點問題進行了回應。

  國際共識:通過安全評價的轉基因産品沒問題

  目前,轉基因已經作為一項成熟的技術運用於醫藥、工業、環保、能源等領域,但引起最多關注的是它在農業領域的應用——轉基因食品是否安全?

  中科院遺傳與發育研究所高級工程師姜韜表示,轉基因的話題要回歸科學,建立在實證基礎上的科學是非常可靠的,因為實驗的結果是唯一的。對於轉基因實驗的結果,全球已經達成共識,它是安全的。“轉基因食品安全與否不應該由公眾辯論決定、由誰聲音高決定,而應該由科學家的實驗結果決定。”姜韜説。

  其實比民眾更關注研究轉基因食品是否安全的人是現代生物學家,中國農業科學院生物安全研究中心主任彭于發説過:“一旦證明轉基因食品有危害,那絕對是能獲得世界關注的巨大科研成果,對於科研人員來説意義非凡,不過我們至今尚未發現。”這也從側面説明瞭轉基因和傳統常規技術一樣安全。

  研討會上,美國科學院院士皮特·雷文也表示,目前全球食用過轉基因食品的人數超過幾十億,尚沒有出現一例人畜食用轉基因食品出現安全問題的情況。

  農業部科教司轉基因安全管理與智慧財産權處處長寇建平介紹,要獲得農業部的轉基因安全證書,需要通過專業的權威機構檢測和評審,這些機構包括部際聯席會12個成員單位;由成員單位推薦組成的安委會(目前第四屆共有64名委員,其中農業領域25人,環境領域19人,質檢領域11人,衛生食品領域18人);標準委員會及目前40個雙認證有資質的檢測機構。通過多項檢測評審獲得安全證書的轉基因食品是安全的,可以放心食用。

  轉基因目前雖沒有問題,但是否會影響生育,影響子孫後代?對此吳孔明回應,食用轉基因食品不會改變人的遺傳物質,無論是普通食品還是轉基因食品,外源基因進入人體體內,是不會對人類自身的基因組成産生影響的。“現代科學沒有發現一例通過食物傳遞遺傳物質整合進入人體遺傳物質的現象。”吳孔明説。

  網路熱議轉基因影響生育主要源於一篇文章,意為廣西男性大學生由於食用了“迪卡”系列轉基因玉米,體檢結果顯示“精液異常”。實際上,“迪卡”玉米是傳統常規雜交玉米,並不是轉基因玉米。而且,精液異常與食用過玉米有關,本身就是一個簡單推測。無獨有偶,另一篇引起人們恐慌的《“先玉335”玉米導致老鼠減少和母豬流産》的文章也已被評為當年十大科學謠言,因為“先玉335”也並不是轉基因玉米。其實,要判斷文章真假並不難,因為所有獲得生物安全證書的轉基因作物都會公佈在農業部網站上,公眾很容易找到。

  公開透明:哪些是轉基因食品有章可循

  在農業部官方網站上,有一個“轉基因權威關注”的專題頁面,裏面公開了所有相關的政策文件、法律法規、審批資訊,還包括科普知識問答,民眾也可以在網頁上對具體轉基因管理問題申請資訊公開。

  目前,農業部共批准發放了7種轉基因植物的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證書,已經實現商業化種植的只有棉花和番木瓜。批准從國外進口的共有包括大豆、玉米、油菜、甜菜、棉花五種農作物,但僅用於加工原料,並未允許在國內種植。

  原北京大學校長、生物學家許智宏在研討會上説:“央視規範非轉基因廣告一事,是帶了‘好頭’。根本就沒有轉基因花生、轉基因葵花籽,宣傳花生油、葵花籽油非轉基因,就會引起公眾的誤解。”他同時也呼籲媒體和公共團體應客觀報道轉基因安全問題,不要斷章取義,公眾也應該增強對資訊的研判能力,在了解一項科學技術的基礎上再進行判斷。

  “為更好地滿足消費者的知情權和選擇權,中國目前對轉基因産品實行按目錄強制標識。”寇建平説。據悉,目錄包括大豆、玉米、油菜、棉花、番茄等5類作物共17種産品,針對以上産品採用定性標識的辦法,意味著只要含有以上轉基因作物成分的産品,無論計量多少都必須進行標識。而歐盟、南韓等國家都採用的是定量標識,含有量分別達到0.9%、3%以上才進行標識,美國實行自願標識制度。從此角度而言,中國是標識制度最為嚴格的國家,對其他國家不標識的大豆油和菜籽油都規定進行標識。中國科學院遺傳研究所研究員朱楨表示,中國是世界上唯一採用定性標識的國家,是因為2001年法規出臺時,中國能做定量檢測的機構只有一家,不足以進行全國範圍內的定量標識,而做定性檢測比較簡單,但定量標識肯定是中國未來的發展方向。

  針對“轉基因水稻是否存在違法種植”的擔心,吳孔明認為,我國對於轉基因生物依法管理有一個過程,在2001年出臺《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條例》之前,我國的轉基因水稻研發工作早在1986年的“863”計劃支援下已經開始,已經有部分地區接觸到轉基因水稻技術。“以河北省為例,1997年就已經開始嘗試種植轉基因的棉花,制度健全之後,這種行為才是違法的,才開始進行監管,以前就是按照常規技術進行管理,但由於轉基因棉花具有防病蟲害的一些特性,深受農民歡迎,並不排除會有農民留種的可能。”吳孔明解釋到。寇建平表示,農業部對轉基因的監管工作是常態化的,態度是堅決的,做到發現一起、處理一起。目前,違規大規模種植轉基因作物的情況不可能發生。

  加強溝通:勿因誤解錯失發展機遇

  在研討會上,來自美國加州大學的馬丁娜教授備受關注,因為她曾出現在崔永元製作的轉基因紀錄片中。她在研討會舉辦的新聞發佈會上表示,她的一些回答可能由於翻譯的問題造成了一些誤解。

  “我去年接受過他約一個半小時的採訪,我沒有看過中國版本,但是通過朋友的轉述,我想翻譯可能誤解了我的原意。我認為轉基因技術非常重要,從科學的角度也進行過嚴謹的安全、環境測評。”馬丁娜説。

  同時她舉例,“崔永元曾説,有很多轉基因産品在美國生産,但是並不在美國消費,而是出口到了中國。那並不是事實。在美國90%的加工産品,以及大豆、甘蔗、玉米等都是轉基因的,因此美國消費者也在食用這些産品,事實上目前美國有一萬億的食用人次,另外十億家畜會使用轉基因作物,我們並沒有發現任何的問題。但由於語言問題,我並不知道翻譯是如何表述的。”

  馬丁娜表示,她接觸的一些項目,由於民眾的質疑,要承擔高昂的測試成本,所以對於小公司和小農田擁有者來講,這是無法承受的,長此以往,技術就會壟斷在資金雄厚的大型企業中,這對農戶、對發展中國家都是不公平的。

  皮特·雷文也表示,在轉基因普及和應用之前,他們進行了嚴格的測試。對於中國人來説,這是一個通過科技提高産量的機會,應該甄別綠色和平組織的一些言論,不要因為不了解,剝奪了中國人以及全球很多人本應享有的進步和文明。

  研討會後,許智宏代表各國科學家宣讀了會議共達成的8點共識。共識表示,全球食用過轉基因食品的人群達數十億,其中數億人已大量食用超過10年。轉基因作物保障了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增強了食物安全性,並減輕農業對環境的影響。針對中國當前的現狀,共識建議中國政府抓住機遇,儘快制定轉基因水稻和玉米産業化日程,推進生産應用。

  就中國而言,2008年,國務院批准啟動了轉基因生物新品種培育重大專項,並連續在中央一號文件中明確提出要加大開發、促進産業化。“發展轉基因技術是國家戰略,現在的關鍵是要對公眾進行知識普及,消除些認識誤區,澄清謠言。”寇建平説。對此,農業部也一直致力於開展科普宣講活動,為了引導公眾科學理性對待轉基因技術,今年由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部際聯席會議辦公室和中國科協科普部共同編輯出版了《理性看待轉基因》,可通過農業部官網免費下載閱讀。目前,轉基因集中培訓已經在廣西、福建、四川等省陸續展開,按照計劃,農業部將繼續在全國組織廣泛的科普宣傳和培訓活動,使更多的人能科學理性地認識和對待轉基因技術。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