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一年三關張,為什麼總是華堂?

  • 發佈時間:2014-10-24 14:09:21  來源:北京晚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自去年王府井洋華堂勁松店關閉後,華堂商場今年仍然沒有停止走背字:4月底,關閉了望京店;今年8月,北苑店再次落幕;西直門店也將於今年12月1日正式關張,至此華堂只剩下亞運村、三里屯等6家店還在營業。昨天,商場內正在大促銷,這讓有點悲愴的西直門店多了不少人氣。而專家表示,華堂接連關店有自身原因,但整個傳統百貨業面臨的環境都很慘澹。

  現場

  閉店出清反倒火了一把

  昨天下午,記者來到華堂商場西直門店。還未到商場附近,記者就看到不少消費者大包小包地從商場裏面出來,有的還談論著:“裏面便宜的東西還真有,你看我買了兩提衛生紙。”

  商場大門上方挂著大大的“全品出清”的字樣,商場門口還立著兩個公告牌,其中一個公告牌上面表示,商場閉店的原因是公司經營結構調整,並表示商場在11月30日晚前都正常營業。另一公告牌上面寫著購物卡相關事宜,“持有該商場的購物卡可以在別的門店使用或者可以到服務台諮詢退卡事宜。”

  商場內人潮涌動,不少專櫃前都是人擠人,讓人不免覺得燥熱。記者看到,很多貨品都打出“5折”的字樣,百元左右的花車更是被圍得裏三層外三層。一名收銀員説,早上商場還沒開門的時候,一幫老年居民就已經在等著了,“有的一逛一天。”有一家住附近的老大爺説,他現在每天遛彎都來這裡了,因為這裡每天都會推出特價品,“哪樣便宜,我用得上,我就買回家,到30號呢,不著急,慢慢逛。”

  反思

  你打價格戰,消費者已轉向價值追求

  望京店、北苑店、西直門店……今年華堂商場閉店的消息不斷。北京志起未來行銷諮詢集團董事長李志起分析説,就華堂商場而言,接連閉店肯定有自身的原因:“華堂商場是上個世紀90年代進入中國,在經營上一直堅持日本傳統,他們在商品採購上注重自有品牌,直採産品多,但百貨業態更喜歡的大牌、潮牌卻很少,這也導致年輕消費者對其接受程度並不高。”另外,李志起説,華堂商場進入中國後本土化做得也不夠,“商場的高管都是日本人,你説怎麼能了解中國消費者?”

  記者在華堂商場官方網站看到一篇文章,其中在反思北京華堂的過去,“消費者已從價格敏感者逐步變成價值追求者,但北京華堂還淪陷在價格戰中,由於看重價格,這也造成北京華堂在甄選品牌、商品時有了自我限制。”華堂方面希望高層與員工從理念上進行轉變,擺脫過去價格策略的禁錮,接受新經營模式與理念,“這個理念看似很空,但如果不變投入再多資金,再如何優化賣場環境都治標不治本。”

  也有消費者指出,華堂西直門店其實很尷尬,因為門口就是著名的“動批”。“我和閨蜜就經常將車停在華堂地下,然後去動批掃貨,回來隨便到超市買瓶水,停車費前兩個小時只收3塊錢,我看這華堂快淪為動批的停車場了。”

  探討

  百貨店有兩個出路

  不僅是華堂,近年來傳統百貨店的經營情況都很慘澹。聯商網統計顯示,僅今年上半年,百貨業態就關閉12家。下半年以來,7月份王府井百貨湛江店因經營虧損關店,百盛百貨北京東四環店也停業;8月份,春天百貨青島店和重慶瑞福的奧特萊斯也停業。

  北京志起未來行銷諮詢集團董事長李志起表示,這些百貨店閉店有其共性:首先是電子商務對傳統百貨門店的衝擊,對消費者的分流越來越明顯,逛百貨的客流直線下降。另外百貨業態愈發沒有競爭力,如在消費體驗上不如購物中心業態,便利性上不如便利店,在夾縫中生存。

  商業專家洪濤則表示,傳統百貨店有兩個出路——購物中心化和專業化,“體量比較大的百貨店可以增加一些休閒、娛樂、教育等功能;體量小的應該專業化經營某一類商品或服務,顯出特色。”

  本報記者 于建 文並攝J180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