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華堂西直門店即將關閉 專家:不夠接地氣
- 發佈時間:2014-10-16 20:03: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責任編輯:孫業文
繼今年4月華堂北京望京店和8月華堂北京北苑店閉店之後,定位高端的中日合資商城華堂北京西直門店也貼出了閉店的通知。華堂宣佈,商城將於今年12月1號正式閉店。至此,華堂在北京一共7家門店,還剩4家店。
華堂西直門店位於北京展覽館對面,于2005年4月14日正式開業,商城近2萬平方米的經營面積中,規劃了近一半區域經營服飾。這家店不僅打破了常規經營結構,還是北京華堂在當時開設的定位最高的門店。不過,近十年時間以來,華堂店內的人氣一直不高,此次關店閉門,對於這裡的商戶來説無疑是一個壞消息,但在接受天下公司記者採訪時,他們卻心態平和,似乎早就預料到會有這樣一天發生,正尋找其他商鋪了。
商戶1:其實人不是很多,東西什麼的比較貴,昨天剛買完的東西,第二天就打折了。忙的話就只有5樓吃飯的地方比較忙,其他的根本都不忙。
商戶2:我也是聽大廈裏説的,整棟樓大廈沒有營業額,上不去,一天就賺20萬,那哪行。大廈都關門了,都得搬出去,我們就得想辦法在別的地方開。
天下公司記者今天也致電華堂西直門店相關負責人,詢問閉店緣故。相關負責人回答這是“公司的戰略調整”。
相關負責人:經營戰略有調整,只有這個原因。
記者:華堂還有其他的店應該暫時都不會關的吧?
相關負責人:這個不太清楚,目前不會。
公開資料顯示,華堂商場隸屬於華糖洋華堂商業有限公司,是國務院首次批准成立的中國第一家合資連鎖商業企業,成立於1997年。進入中國市場以來,華堂自身的定位就是社區生活型綜合市場,既有百貨也有賣場。也正因為如此,與之相鄰的無論是百貨企業還是大賣場,還是如今的購物中心都與它存在殊死搏鬥的競爭關係。
除了外部競爭因素之外,內部管理或許也存在問題。據華夏時報報道,一位華堂高管層透露,華堂商場在企業管理方面基本上不存在責任制這麼一説,企業也從來不要求員工實行責任制,在員工激勵方面,基本上都是靠文化説教。
關於華堂關店的原因,業內人士莫衷一是。百貨專家胡春林告訴天下公司,最主要的原因,還是由於華堂不接地氣。
胡春林:我覺得關鍵還是在於北京華堂的商品不夠接地氣。當時進入中國的時候太過樂觀了,定位太高大上了。
華堂關店,從側面也反應了北京零售市場的競爭越發激烈,超市也越開越密,日子也不好過;但也有人認為,這並不是藉口。雖説沃爾瑪、家樂福也關店頻頻,但在北京市場,並沒有放棄任何一家門店。這背後的原因又是什麼呢?百貨專家胡春林表示,兩者經營的理念截然不同,帶來的結果自然也不同。
胡春林:可能跟定位有關。我們超市基本上都是自主經營,自己決定商品結構、種類,不斷的優化。國內目前的百貨店基本上都是二房東的類型,品牌廠商進入以後,再跟他們合作,這兩者的市場競爭力是不一樣的。
另外,北京本土零售巨頭物美超市,也在做全零售業態,深入城市大街小巷。而注重北京周邊地區市場發展的超市發,也在提前佈局市場,佔據了屬於自己的一席之地。
不過,與這些日子相對好過的商超相比,百盛、伊勢丹、望京新天地則與華堂有點同病相憐,多次出現“關店退租”現象。北京商業經濟學會秘書長賴陽認為,除了自身的問題之外,電子商務對於百貨公司的衝擊也越來越大,百貨商場越來越有淪為“試衣間”的尷尬。2013年淘寶僅雙十一成交額就是王府井一年的營業數額,説白了,百貨商場萎靡的根本原因是商場沒有適應市場的發展。
賴陽:做社區商業中心,不僅要做商業中心;而且要做生活方式的中心,消費者要在這裡要享受一種社交場所,一種社群的互動。在這種變化的背景下,我們很多傳統的百貨適應不足,仍然以傳統的商品為主,仍然以傳統的品牌整合為核心競爭力,在這種情況下,就需要適度的轉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