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7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一代”:時代烙印還是亂貼標簽?

  • 發佈時間:2014-10-24 04:31:42  來源:新京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非常評

  90後最自我,是輕鬆、樂觀的“社交一代”;80後優越感差,是保守、分化的“重商一代”;70後熱衷學習,是現實、進取的“中堅一代”;60後喜歡@網路大V,是優越卻不安逸的“現實一代”……日前復旦大學發佈的《中國網路社會心態報告(2014)》,描摹中國代際群體特徵,一時引發網民熱議。

  “××一代”的有意義和無價值

  給各個年齡層人群貼標簽,抹殺了群體內部的差異性,它徒具新聞學的意義,而無社會學的價值。

  在這個大數據時代,一切似乎都可以通過數據來歸納總結,一個人的行為固然可以通過一些習慣來分析,但一群人甚至一個網路浩如煙海的人的行為習慣,用幾組數字和習慣來分析,且貼上某一種標簽,按品種門類各歸其位,未免落得個“以偏概全”的質疑。難怪在網上,不少網民對這類大而化之的概括,並不怎麼感冒,有些人甚至懷疑其“先下結論,再找依據”。

  事實上,同樣都是90後,在同個班級裏,各人的行為習慣和處理問題的方法都完全不一樣,從他們身上找共性,很難用幾個字的標簽去準確無虞地概述,至多只能得出大家在網路使用習慣上的不一樣。説網路都還稍嫌大了,確切地説,應該説是對每個人微網志使用習慣的歸納。將這種使用習慣推論成一種性格和心態,本就勉強。而將這種心態放之於浩如煙海的網際網路中更是不知所云——以我這個60後為例,我身邊關心時事的人和漠視時事的人的數量比例,其實未必跟80後90後有多大差異。而將60後作為網路罵戰的主要力量和愛好者,也忽略了“沉默的大多數”,有片面之虞。

  這份報告,暗合魯迅先生的《過客》對社會中各年齡階層的心態描述——少年人萌萌噠的樂觀,青年人躍躍欲試的激動,中年人曆盡滄桑憤懣與無力,老年人閱盡人間炎涼的超然與平和。但這些頗具文藝范兒的臆想,用來作為群體化心態透視,很難做到客觀和準確,而如果還有人以此來作為麻雀解剖,並對社會施治下藥,那更需慎之又慎。

  對名詞與現象的解讀,永遠不會只有一種口徑和敘述方式。輕鬆、樂觀的90後,可以説是心態陽光,也可以説是初生牛犢的莽撞;80後的保守與分化,可以看成一種理性回歸,也可説成是一種未老先衰的世故與無奈;70後的“現實、進取”,既可以理解成春風得意,也可看作是最後的掙扎;60後的“優越與不安逸”,既可説成是一種看透,也可以看成是一種無力回天的絕望……

  作為一種平臺和工具,網路終究是操作在一個個鮮活的人的手上。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一億台電腦後面,有一億個呼吸著思想著的人,誰能將這海量的數據,分出個情緒高低、心態明暗?基於此,“網路心態分析”這樣的調查與解析,只能説具有新聞學的意義,而無社會學的價值。

  □曾穎(作家)

  代際差異:打量時代變遷的切面

  每個人身上都剪不斷時代背景的“臍帶”。“××一代”,反映的恰是時代嬗變與觀念變遷。

  復旦這份報告,引發不少爭議。有人以自身為例,佐證其“對號後難以入座”;也有人質疑,它是在族群標簽化中炒作“×零後”概念。這些不無道理,但應看到,年齡段是代際常見的歸類依據,在不同年齡層人群的身上,也能發現代際共性特徵、觀念公約數。

  都知道,受成長環境、教育方式、社會背景等影響,每個年齡段的人群,都有其相對集中的關注點與議題偏好;從他們身上,也都能提煉出某種共同的文化記憶、趨同的生活架構。這些都經受了年代更疊的沖刷,也帶有濃厚的時代烙印;而在網路時代,它勢必會通過不同的“刷存在感”方式呈現出來。而該報告給各個年齡層人群的“畫像”,就反映了代際特徵演變規律,折射“線上中國”的多元價值生態。

  90後上網為“娛樂”或“分享”,80後優越感差,70後熱衷學習……平心而論,這種歸類或許有些宏大敘事,可用它來概述現代社會價值風向的新舊更替,未嘗不妥。就拿90後來説,他們上網愛曬興趣、談星座,是不爭事實。我認識的90後圈子裏,不少人關注的就是“二次元”動漫文化,“萌”“宅”“腐”等也充斥于他們的網路表達中。這種審美趣味,帶有明顯的“物以類聚”特徵,也跟其成長的“背景板”緊密相關。

  也正是幾代人的觀念差別、趣味迥異,才有社會的價值碰撞與磨合,才能涵養出群際包容度。某種程度上,“××一代”展示了社會縱向延續下的橫向斷裂,也讓規則與秩序在價值爭鳴、彼此制衡中得以成型。所以你可以看到,70後動輒成為微網志上的“行動派”,80後則在網路行銷方面人才輩出……這構成了網際網路時代的多元文化景觀,也塑造著人們的“三觀”。

  説到底,每個人身上都剪不斷時代背景的“臍帶”。你説所謂的網路心態報告是在“歸類癖”也好,貼標簽也罷,它呈現的不過是時代變遷在網路截面上的投射。而那些代際文化差異,就是審視時代變遷的切面,勾畫的是社會演變軌跡的“緯線”。

  □午夜侃人(媒體人)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