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藝術的藝術和為金錢的藝術和為藝術的金錢和為金錢的金錢
- 發佈時間:2014-10-24 00:32:24 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或者你不喜歡碎碎念,或者你有密集恐懼症,看到這樣的題目你都不會太舒服。但最不舒服的人,一定是在藝術與金錢之間踏步徘徊的藝術家。
寫下這個題目,我有些後悔。這麼高深的領域,如此複雜的邏輯,我是沒有把握説得清的。“以其昏昏”如何能“使人昭昭”呢!所以,我也不指望有人能從我的文章中看出太多東西來。(注:有意思的都在本版上記者所寫的大文章裏。)我也就算是拋塊磚而已,如果讀的人確實有本事一葉知秋,這種巧合就當是我沒有白寫的福氣。
請再讓我進行一下簡單的説明。此文,包括題目與內文,都應是本版大文章的一個梗概或者是閱讀説明。而由於篇幅及能力所限,我無法對藝術、對金錢、對題目所示的藝術與金錢的這四個層面進行抽絲剝繭式的解讀。所以,更只能是梗概的梗概、説明的説明。
約十年前左右,吳冠中開始撕爛自己的作品,對一幅畫作市價可達百萬的吳氏而言,這無異於撕錢。有不確切的消息稱,吳氏先後撕爛的作品數量有千幅之巨,你自己算算,這是撕了多少錢。對此,吳氏的説法是:不能讓不滿意的作品流傳於世。我無法擇清這樁撕畫壯舉中牽涉的有關藝術與金錢的邏輯關係。我只是心疼:這碎畫可不比宋瓷的瓷片,變成垃圾很快就降解了。也許,從藝術的角度看,喜歡吳氏畫風的人將無緣得見更多的吳氏作品,哪怕是這些吳氏本人不滿意的作品;從金錢角度看,藏有吳氏作品的人可以暗喜明喜各種喜了,因為作品存世數量直接關乎于價格。
如果硬把吳氏的撕畫往我這梗概説明上靠攏,我想這就是為藝術的藝術和為藝術的金錢。
約十幾年前,我曾應某身家過億的外籍華人(下稱億翁)之邀去探訪一位年輕的畫家。走進畫家位於京西別墅區的大宅,我不禁暗想:“龜兒子,小小年紀就住這麼闊氣的房!”
滯留於此的一個多小時裏,年輕畫家打了雞血似的異常興奮上躥下跳,先是邀我和億翁遍遊家內,更在自己巨大的畫室內手舞足蹈口沫亂飛,曰:這是我前年畫的,主題是啥啥啥啥……又曰:這是我去年畫的,靈感來自於哪兒哪兒哪兒哪兒……
億翁在某一作品前甫一駐足,此君立刻撲上前來,加重語氣再曰:我覺得這幅畫畫得特別好,因為,咚嗝兒裏咚期蒲隆咚嗆……
在熾烈的熱情中,一個多小時很快過去了。我們告辭出門,億翁問我:“你覺得他的畫怎麼樣?”對於一個剛剛熱情過頭地接待了你的年輕人,我能説啥?只能裝傻道:“不錯,不錯,尺寸都挺大的。”億翁皺皺眉,不作聲,半晌低低地説:“怎麼能這樣呢?一位藝術家,哪能這樣子自己説自己的作品呢?”我也知道,他説的就是年輕畫家之前曾兩次説的:“我覺得這幅畫畫得特別好!”我也知道,對於億翁這樣的老派紳士,這已經是在強烈地表示不滿與不屑了。我更知道,且略感悲哀,年輕畫家一幅畫也別想賣給他了。
讀到這裡,大眾千萬別以為咱就站上了道德高地,可以對某些為金錢出賣藝術(以出賣作品的形式)的藝術家施以指手畫腳品頭論足了。藝術家至少付出了勞動,有些普羅大眾還不如此。試問,你開口向藝術家索要過作品麼(姑且不論此藝術家有名與否、作品價值高低)?你曾在參觀美展時在喜愛或著名的藝術作品前駐足凝視很久而不是拍照後迅速離開麼?請仔細想想……算了吧!收回你的手指閉上你的嘴巴揉揉你本不那麼硬的腰桿吧。
關於動動嘴皮子索要作品,也許有人不以為然,會想出種種藉口耍嘴皮子反駁。讓我試舉一例來嘗試説明藝術與金錢的關係。如果這個説明你還是看不明白,我建議你——不對——我對你沒有建議。
且讓我把不都長得金錢樣的藝術品直接轉換為直觀的金錢。試想,這一日,股神巴菲特又做了一筆低入高出的股票生意,進賬幾個億,你在旁邊嘖嘖稱讚:“巴先生,您可真不愧是股神。這筆單子做得帥呆了,我挺喜歡的,要麼,這筆錢打到我賬上可好?”(這模擬的就是許多人向藝術家討要作品的語境。)
你喜歡?你喜歡算個屁!呵呵!
(注:網路熱句有言,聊天止于呵呵。其實,寫文章也可以。)
(又注:由於篇幅及水準<主要是水準吧,謙虛沒壞處!>所限,此梗概的梗概、説明的説明,難免不盡完美,故望,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愚者見笑,哦,sorry,一不小心把心裏話寫出來了,不是愚者,是余者,余者,此處可解釋為仁者二者之外的人。特此更正。)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