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0月18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劉 溟:“資訊即金錢”,資訊優勢也能滋生腐敗

  • 發佈時間:2014-10-23 09:26: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有券商創造出劣後級部分收益超過30%的驕人業績,其中隱藏著利用資訊優勢製造腐敗的貓膩。能夠買到券商分級産品的“自己人”,扮演的就是雅賄裏的受賄官員的角色。對這種“資訊即金錢”的腐敗行為,必須從嚴防範

  給老闆幹活和給自己幹活,效果就是不一樣。用別人的錢投資和用自己的錢投資同樣如此。作為金融市場創新之一的分級資管産品,給出了印證。

  曾經有券商的一隻分級産品,成立3個月即虧損清盤,期末發現這個産品居然八成多的倉位是一隻ST股票。如今,又有券商創造出劣後級部分收益超過30%的驕人業績,只是,這只産品的劣後級部分持有者全部是公司內部人士。

  在投資時,“誰買了”經常會被用來當作指標。如果一隻股票,公司的高管買了,會被當作利好。同樣,如果一隻理財産品,可能是信託産品也可能是銀行産品,更可能是所謂的券商資管産品,購買者裏有公司內部人士,而且投資規模可觀,那麼同樣可以當作好消息。只是,這個好消息無法變成普通投資者的行動,因為,這樣的産品你往往買不到。

  按照教科書的解釋,所謂的分級産品,就是一隻資産管理産品分成兩部分,一個部分叫優先級,這部分收益穩定,但比較低;另一部分叫做劣後級,這部分的收益和虧損都帶杠桿。在正式開始運作投資後,虧的時候,先虧劣後級部分的錢,以此保證優先級的穩定收益,當虧到一定時候,清盤;賺的時候,優先級部分還是拿事前約定的收益,但劣後級可以享受更大的收益。

  從道理上説,分級産品的這種設計沒什麼不合理的,但是如果券商事前知道風險水準極低,卻仍舊設計出這樣的分級産品,並把劣後級賣給“自己人”,恐怕就不太合理了。

  據説,古代有種腐敗叫做雅賄,官員把自家的古董放在古玩店由其代售,行賄者則掏銀子把這個東西買下來,再送給官員。這樣轉一圈之後,東西還是那個東西,銀子則流進了官員的口袋。

  也是據説,有人利用股票市場對敲完成行賄。比如説,某只股票突然莫名其妙被打壓,在瞬間有人完成了接盤,隨即該股票重新回到原來的運作軌道或者進入拉升行情。接盤人的身份無法解釋。

  比較來看,能夠買到券商分級産品的“自己人”扮演的不就是雅賄裏的官員嗎?

  對於利用資訊優勢腐敗的防範方法不是沒有。商場抽獎會公證,會聲明自己員工及其家人並不參加,找工作也會被問你有沒有親屬在公司裏工作。只是,這些簡單易行的防範手段在錢來錢往的金融市場上並不存在。從這個角度説,金融市場何其落後。

  當你還在研究理財産品説明書,當你還在猶豫要不要排大隊去買新發的國債,有的人已經先知先覺了。當你還在懊惱家裏網速不夠快,沒有搶到你想買的産品,當你還在盤算買到的理財産品到底能比定期存款多收幾斗時候,有的人已經拿到了那種你以為是天方夜譚的高收益。

  難道,資訊即金錢就是這麼個事情?(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劉 溟)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