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24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深化改革 擴大開放 為人民幣國際化揚起風帆

  • 發佈時間:2014-10-20 12:00:26  來源:央行網站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很高興參加由中國金融學會舉辦的跨境人民幣業務發展五週年座談會。2009年7月,國務院批准開展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人民幣國際化的征程自此啟動。五年多來,人民幣跨境業務從無到有,從小到大,蓬勃發展,煥發出了旺盛的生命力和巨大的活力。

  人民幣跨境貿易投資的規模迅速擴大。跨境人民幣結算金額2009年只有35.8億元,到今年前三季度已超過4.8萬億元,人民幣已成為我國第二大跨境支付貨幣,人民幣跨境收支佔全部本外幣跨境收支的比重已接近25%,貨物貿易進出口的人民幣結算比重則超過15%。與我國發生跨境人民幣收付的國家達到174個。通過跨境人民幣業務,企業可以規避匯率風險、節約財務成本,銀行可以為企業跨境貿易投資及金融交易等提供更多、更貼近實際需求的金融産品和服務,企業和銀行從跨境人民幣業務中得到了實實在在的好處。

  本幣使用的國際合作不斷深化。2009年以來,人民銀行先後與26個境外央行或貨幣當局簽署雙邊本幣互換協議,總額度將近2.9萬億元。經雙方貨幣當局協商,先後在港澳臺地區、新加坡、倫敦、法蘭克福、首爾、巴黎、盧森堡等地建立了人民幣清算安排。除美元、歐元、日元、英鎊等外,人民幣還與盧布、林吉特、澳大利亞元、紐西蘭元等實現了直接交易。一些央行或貨幣當局已經或者準備將人民幣納入其外匯儲備,人民幣已成為第七大儲備貨幣。總之,本幣合作在深化國際經貿金融交往、維護國際金融體系穩定等方面的作用越來越積極。

  為國際金融中心和主要金融市場發展注入了人民幣元素的新活力。隨著人民幣“走出去”規模不斷擴大,國際金融市場和金融中心對人民幣的興趣日益濃厚,開始將人民幣業務和産品視為自身市場發展和鞏固自身金融中心地位的新機遇。除了香港作為最大的人民幣存貸款等金融産品中心之外,倫敦、新加坡、法蘭克福等金融中心也在大力拓展人民幣金融産品。目前,在國際金融市場,不僅有人民幣存貸款傳統産品、人民幣外匯交易、人民幣拆借等,而且人民幣債券發行規模穩步增加,品種包括國債、金融債、公司債、企業債等,發行主體涵蓋境內機構、外國政府和境外的銀行和企業等,投資者的地理和行業分佈日趨多元化。此外,人民幣計價及交易理財産品、存托憑證、保單、各類基金、期貨、人民幣衍生品等也逐步增多。從這個意義上説,人民幣國際化促進了國際金融市場和國際金融中心的發展,也充分體現了我國改革開放互利互惠和合作共贏的特點。

  跨境人民幣業務之所以取得快速發展,人民幣國際化之所以在較短的時間內“巨輪”出海並保持了較好的“遠航”勢頭,從根本上看得益於改革開放這個巨大的“風帆”。人民幣國際化是我國改革開放不斷深化的結果,也是深化改革開放的催化劑。這體現在以下五個方面。

  全面落實簡政放權,提升貿易投資便利化和效率性。簡政放權、激發市場活力是我國深化改革的基本任務。為了支援企業、銀行根據市場情況和自身經營需要自主選擇計價結算支付貨幣,跨境人民幣業務從開辦之時就積極主動落實簡政放權和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要求,在制度設計、管理原則、監管方式等方面都體現了適應開放經濟和市場條件的根本要求。微觀管理上,一方面取消了已實現貨幣可兌換項目的事前行政審批、備案、許可、登記等程式,另一方面積極探索更加市場化的事中和事後監督管理的新模式,採取實行事後監管和“負面清單”式的管理。由銀行依法自主進行真實性和合規性審核,在有效防範風險的同時,簡化流程和手續,大幅降低銀行和企業經營的成本和時間。宏觀管理上,建立了人民幣跨境流動宏觀審慎管理框架,以人民幣賬戶為切入點,建立人民幣跨境收付資訊管理系統,全面監測分析評估資金流動狀況,關注潛在系統性風險,注重從宏觀政策著眼維護整體穩定。應該説,簡政放權和管理方式創新大大降低了依法合規經營企業和銀行跨境交易的成本,極大增強了人民幣的吸引力。

  深入推進匯率、利率市場化改革,為人民幣跨境使用奠定市場基礎。2009年以來人民幣匯率持續在以市場供求為基礎的大方向下向均衡水準靠近,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進一步完善,人民幣匯率浮動幅度2012年擴大至1%,2014年3月再次擴大至2%。人民幣有升有貶、雙向波動穩步擴大,匯率預期開始分化。人民幣匯率更趨均衡、更加富有彈性既是跨境人民幣業務正常持續發展的基礎,也是人民幣成為國際主要貨幣的重要條件。利率市場化改革也邁出了新步伐,按照中央部署,從逐步放鬆利率管制、加強機制建設和推動産品創新等多個層面加快推進,金融機構的自主定價空間進一步擴大,市場機制在利率形成中的作用顯著增強。匯率和利率形成機制市場化改革穩步推進,使得市場主體可以根據市場價格信號更好地在國內國外配置金融資源,也使人民幣跨境使用奠定了必要的市場基礎環境。

  加快促進國內金融市場的開放和發展,為跨境人民幣業務發展提供更大空間。近年來,國內金融市場深度和廣度進一步提高,創新産品不斷推出,基礎設施逐步完善,市場層次更加豐富,運作效率進一步提高,金融市場的深度和廣度不斷加大,正在吸引越來越多境內外機構,這與人民幣跨境使用形成了更加積極的互動關係。一方面,隨著人民幣跨境使用的擴大,境外主體持有人民幣增加,投資境內金融市場的需求日益強烈,促進了市場的開放和完善。我們擴大了境外機構使用人民幣投資銀行間債券市場和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RQFII)試點、試點境外機構在境內銀行間債券市場發行人民幣債券,設計了“滬港通”跨兩地股票交易制度,等等。截至2014年8月,已有166家境外機構獲准進入銀行間債券市場,81家境外機構獲得RQFII試點資格。另一方面,國內金融市場發展和人民幣回流機制不斷完善,提高了人民幣金融資産的吸引力,反過來又促進了人民幣跨境使用的擴大。

  積極推進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為跨境人民幣業務發展拓寬渠道。過去五年,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與跨境人民幣業務形成了良好互動。直接投資、人民幣境外放款和對外擔保等資本項目跨境人民幣業務發展迅速,2014年1-8月非金融類外商直接投資資本金人民幣結算實際流入金額佔全國非金融類實際使用外資金額的31.6%,對外直接投資人民幣結算實際流出金額佔同期非金融對外直接投資金額的4.3%。金融機構為企業“走出去”提供的人民幣貸款不斷增多。人民幣開始在大宗商品貿易中計價結算。同時,境外投資者可使用人民幣在境內設立、並購和參股金融機構。總體看,人民幣跨境投融資業務豐富了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的內涵,而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不斷推進,將進一步拓寬人民幣資本項目跨境使用的發展空間。

  不斷改善和提高宏觀調控和金融監管能力,有效防範系統性風險。人民幣跨境使用,使得國際國內經濟金融的聯繫和互動更為密切。更加市場化的、具有前瞻性的宏觀審慎管理方式需要隨之建立並完善。貨幣政策要從數量型為主向價格型為主轉變,利率的調節作用將進一步發揮。此外,還要繼續完善金融監管協調機制,強化交叉性金融産品、跨市場金融創新等方面的協調,推進跨業、跨境監管合作。總體上看,近年來,宏觀調控、金融監管、防範化解風險和應急處置等能力均有了明顯提高,這對未來防範和化解跨境人民幣業務發展過程中可能出現的風險將起到積極作用。

  應該看到,跨境人民幣業務快速發展和人民幣國際化向前發展的根本動力還是市場需求。在我國日益融入經濟全球化的進程中,企業和金融機構“走出去”的主動性和自覺性增強,在境內、境外兩個市場配置資源的意願更加迫切,國際化經營和參與國際競爭的意識和能力逐步提高,對市場風險的認識和管理能力逐步增強。正是在這一過程中,企業規避風險、降低成本的迫切需要激發出了使用人民幣進行跨境貿易投資結算的強烈需求。同時,也需要金融機構提供更貼身、更能滿足企業需要的人民幣各項金融服務。金融機構尤其是中資銀行,充分發揮人民幣負債業務體量大、人民幣客戶資源豐富、人民幣資金清算便利等優勢,積極拓展跨境人民幣業務,同時提高了自身的金融服務和國際化經營水準;外資銀行充分發揮境外機構多、業務能力強、産品創新經驗豐富等強項,積極參與人民幣業務,並作為自身新的業務增長點,擴大了盈利提升的空間。因此,沒有旺盛的市場需求,跨境人民幣業務將會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在跨境人民幣業務的政策導向上,我們始終堅持服務實體經濟的根本目的。人民幣跨境使用起步于貿易結算,進而擴展到直接投資、融資,對證券投資領域等未實現完全可兌換的跨境人民幣業務審慎、分步推進,並適度採取準入、額度等風險管控措施。這就保證了跨境人民幣業務主要發揮了服務實體經濟、促進金融部門與實體經濟協同發展的作用。

  總而言之,跨境人民幣業務的快速發展和人民幣國際化是市場需求驅動和我國改革開放不斷深化的必然結果。可以説,如果沒有順應市場需求而大力推進改革開放,始終堅持服務實體經濟的政策導向,人民幣國際化不可能行穩致遠。目前,我國正處於深化改革開放的新階段,國家改革整體戰略部署正在逐步落實之中,匯率利率市場化改革、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金融市場做大做強等改革將不斷推進,同時,國家“周邊大通道”和“一路一帶”建設等重大戰略逐步落實,我國對外經濟金融交往不斷深化,將會派生出更大、更廣範圍的人民幣跨境使用的市場需求,將為人民幣國際化持續注入新的動力。可以預見,人民幣國際化將鼓起更大風帆,穩步遠航。

  謝謝大家!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