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整建制創建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
- 發佈時間:2014-10-23 11:29:52 來源:農民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近年來,青島市圍繞建設宜居幸福現代化國際城市目標,牢固樹立“全域規劃佈局、全産業鏈發展、全程品質監管、全新體制支撐”發展理念(即“四全”理念),深化農村改革,實施現代農業“十大重點工程”,積極推進整建制創建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努力打造沿海型都市現代農業發展樣本區和先導區。
思路目標:産城一體,示範引領
總體思路:堅持世界眼光、國際標準和産城一體,充分發揮本地優勢,積極利用國內外資本和先進技術,改造提升傳統農業,打造國際化現代農業産業體系。
堅持以城鄉一體化發展為導向,用工業管理理念謀劃農業生産、用市場經營理念培育農業品牌、用文化旅遊理念拓展農業功能,突出高效、特色、外向和生態,發展品牌化農業、規模化農業、園區化農業、資訊化農業和生態休閒農業,提高農業保供增收能力。
堅持以産權融資為突破,加快農村産權制度改革,創新金融支農機制,實現資源資本化、資本流動化、流動有序化,推動城鄉産業要素優化配置,構建新型農業經營管理體系和新型城鄉、工農融合互動關係,把青島打造成為産城一體的整建制國家級現代農業示範區,示範引領周邊地區乃至全國都市現代農業發展。
發展目標:農業和農村經濟持續快速增長,農業發展方式不斷轉變,生産專業化、規模化、集約化程度進一步提高,農業效益大幅提升。到2020年,農業增加值達390億元,年均增長率達3%左右。農業勞動生産率大幅度提高,達8萬元/人。農民收入持續穩定增長,達3萬元左右,年均增長10%以上。農業生態功能彰顯,森林覆蓋率達40%以上。
到2020年,糧食總産量穩定在330萬噸以上。蔬菜、花生、果品、肉蛋奶和水産品總産量穩定在500萬噸、45萬噸、80萬噸、125萬噸、140萬噸左右。口糧自給率100%,穀物自給率維持在80%以上。農業標準化普及率達90%以上,優質農産品比例穩步提升。
佈局框架:一軸三片,四區多點
隨著青島發展大框架逐步拉開,搭建以“一軸三片、四區多點”為核心的都市現代農業總體發展框架,調整農業生産力佈局,是發展都市現代農業的重要舉措。
搭建“一軸三片”城市生態支撐體系。青島地域狹長,為丘陵地貌。搭建“一軸三片”城市生態框架,就是要突出“藍色海洋、綠色城市”,加快構建城市森林生態系統,打造“綠色發展”生態屏障。“一軸”,就是以大沽河為“生態中軸”,將大沽河流域建設成為貫穿南北的綠色防洪屏障、自然景觀長廊。“三片”,就是以北部大澤山、東部嶗山、南部大小珠山和鐵撅山“三大片區”為重點,保護原有森林資源,大規模植樹造林,建設城市綠色氧吧和生態屏障;推進萬畝林場建設工程,擴大林草植被面積,改善流域氣候;保護山體、海灣、河流、濕地、灘塗、農田、林帶等資源,建設自然保護區,構建森林生態系統和濕地生態系統,逐步形成多層次、網路化的生態間隔體系,支撐城市永續發展。(見圖①)
規劃建設糧油生産功能區。青島作為沿海城市和糧食銷地城市,實現了糧食自給有餘,把“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青島現有耕地近800萬畝,水澆地400多萬畝,在沿海同類城市中條件得天獨厚。建設糧油生産功能區,就是按照中央確保“口糧絕對安全”要求,在已建成百萬畝糧食高産創建示範片基礎上,按照成方連片要求,在青島北部糧食主産區,高標準規劃建設糧油生産功能區,確保基本糧食産能維持在330萬噸左右。(見圖②)
規劃建設高效設施農業生産功能區。建設高效設施農業生産功能區,就是以“菜籃子”和高效園藝農業為目標,沿大沽河流域規劃建設百萬畝高效設施農業生産功能區。加大農業基礎設施和科技投入,提高蔬菜和現代園藝産出能力,既提高“菜籃子”安全保障,又提高農業産出效益。(見圖③)
規劃建設高效畜牧業發展區。青島畜牧業較為發達,在農業總産值中“三分天下有其一”,是都市現代農業主導産業之一。在青島北部建設高端畜牧業發展區,嚴格劃定畜牧業禁養區和限養區,引導規模化畜牧養殖業逐步退出城市發展區、水源地保護區和風景保護區。在平度市、萊西市和即墨北部、黃島西部、膠州西部和北部,建設高端畜牧業發展區。(見圖④)
規劃海洋藍色農業發展區。青島是國內首個以海洋經濟為主題的區域發展戰略核心區龍頭城市,海洋科研力量雄厚,發展海洋藍色農業條件得天獨厚。建設海洋藍色農業發展區,就是在近海海域建立禁養制度,引導近海養殖業逐步退出海濱沿線;以建設藍色糧倉為目標,在深海和海島建設“藍色牧場”,發展深海抗風浪網箱養殖、海島養殖業;建設遠洋漁業生産基地,突出發展遠洋捕撈業,推動都市現代農業走向深藍、走進海洋,實現水産品總量達120萬噸左右。(見圖⑤)
多點佈局農業示範園和標準園。“多點”建設現代農業園區,就是按照“産城一體”發展思路,適應城市居民回歸自然和融入自然需要,聘請中國農科院、農業部規劃院等國家級規劃設計機構,高起點規劃,在山海風景線和城市近郊,重點發展休閒度假、海濱旅遊、海邊垂釣等觀光園區。在山區丘陵地帶,高標準建設農業精品園,重點發展採摘體驗、森林觀光或園林休閒等項目;在主要農區和大沽河流域多點佈局,規劃建設現代農業示範園、標準園等,發展農業示範、觀光體驗等農業園區,推動都市農業與服務業融合發展。(見圖⑥)
創建路徑:改革創新,強化支撐
按照高産、優質、高效、生態、安全要求,不斷夯實現代農業發展基礎,優化現代農業區域佈局,構建現代農業産業體系,建設現代農業核心平臺,健全現代農業支撐體系,改革創新現代農業發展機制,全面推進都市現代農業發展。
夯實現代農業物質基礎。大力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按照成方連片開發、整體推進原則,選擇50萬畝高産基本良田,完善田間設施,推廣良種良法,建成高標準高産穩産糧田。大規模改造中低産田,建設旱澇保收高標準農田,高標準農田達80%左右。加快農田水利工程建設,重點推廣以噴滴灌、低壓管道、渠道防滲為主的節水灌溉工程,增加農田有效灌溉面積。加快蔬菜園藝等栽培設施的改造升級,逐步形成以節能型日光溫室為重點、拱圓大棚和中小拱棚為補充的設施蔬菜生産體系。鼓勵大型企業發展集約化規模養殖,支援畜禽和水産規模化養殖場開展標準化改造和建設。全面提升農業物質裝備條件,重點推進農作物全程機械化、農業全面機械化和全域農業機械化,到2020年農機總動力達1200萬千瓦,農作物綜合機械化率達90%以上。
提升現代農業産業體系。以高效、品牌、特色為目標,推動産業升級。加快種植業現代化進程,推動小麥、玉米等傳統作物適度規模經營和機械化生産,提高勞動生産率。發揮青島農産品出口基地帶動作用,加快發展高效設施農業,創建和培育一批農産品品牌。實施“兩區一場”和“十強十優”戰略,加快建設現代畜牧業示範園區、“退戶進區”集中養殖小區和標準化示範養殖場,扶持六和、九聯、康大等“十強”龍頭企業做大做強,扶持新希望琴牌、田瑞等“十新”龍頭企業擴張規模,完善生豬、奶牛、肉雞、肉牛、肉兔、肉鴨等“七大”産業鏈。實施藍色漁業發展戰略,打造全國一流的水産良種繁育基地、水産健康養殖基地、漁業資源養護基地、遠洋漁業生産基地、水産加工出口基地和水産冷鏈物流基地,建設藍色糧倉。以龍頭企業示範帶動,推動産業鏈條向兩端和小企業延伸,促進農業與加工業的融合。加強農産品流通基礎設施建設,在優勢産品主産區建設一批高檔次的農産品批發流通市場,完善配套設施,改善交易條件,推動開展網上交易、定單交易和電子統一結算業務,促進農業與流通業融合發展。充分挖掘農業資源潛力,提升文化發展內涵,促進農業與旅遊業的融合發展。
建設現代農業核心平臺。結合區域優勢,完善基礎設施,制定扶持優惠政策,建設高水準的設施農業、規模農業、特色産業和農産品加工出口基地,打造糧食生産、標準化養殖、高效特色、生態觀光等現代農業園區;加快發展優勢産區農産品加工、倉儲和物流産業;支援出口農産品企業建設一批産品外向化、基地規模化、技術標準化、管理規範化的出口農産品示範基地,增強農産品國際市場競爭力,擴大農産品出口。
健全現代農業支撐體系。強化科技支撐,鼓勵農業科研院所和院校採用技術入股等方式,與農業企業、合作社和種養大戶建立合作關係,構建新型農業科技創新體系。積極推廣小麥玉米規範化播種、農機農藝配套等技術,擴大膜下滴灌、水肥一體化、測土配方施肥、病蟲害專業化統防統治、秸稈綜合利用、快速診斷檢測等穩産增産和抗災減災關鍵整合技術。實施新型農民科技培訓工程,提高農民科技素質和科技應用能力,培育一批種養能手、農機能手、科技帶頭人等新型農民。強化服務支撐,提升鄉鎮或區域性農技推廣、疫病防控、農産品品質監管等公共機構服務能力。鼓勵農民合作社、專業服務公司、專業技術協會、涉農企業等開展農業服務。推進農業資訊化,提升市級農業科技110指揮中心服務能力,推進設施農業物聯網系統、智慧農機物聯網系統、畜牧獸醫監管資訊系統等建設。強化品質支撐,健全農業標準體系,集中創建一批園藝作物標準園、畜禽養殖標準化示範場和水産健康養殖示範場,加強國家級農業標準化整建制推進示範縣(場)建設。加快農産品商標註冊,推進種養業GAP認證、加工領域HACCP認證。完善農産品品質安全風險評估、産地準出、市場準入、品質追溯、退市銷毀等監管制度。加快農産品品質安全檢驗檢測體系建設,實行農産品産地安全分級管理。強化政策支撐,整合涉農資金,按照現代農業發展總體框架和規劃,引導涉農資金投向重點區域和領域;加強農業投入監管,確保資金落到實處。
創新現代農業發展機制。深化農村集體經濟産權制度改革,以確權賦能為核心,做好農村産權登記確權發證,完善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市場,進一步明晰所有權、保障承包權、放活經營權。加大新型經營主體培育力度,鼓勵農業經營者向專業大戶和家庭農場轉變,鼓勵發展專業合作社、股份合作社等合作組織。支援龍頭企業通過兼併、重組等方式組建大型企業集團,重點扶持一批帶動能力強、輻射範圍廣、産業集中度高的大型骨幹龍頭企業。
創新金融支農機制。發展一批形式多樣、機制靈活、服務“三農”的村鎮銀行、小額貸款公司、融資性擔保公司、農業投資基金等農村新型金融組織,推進金融機構向農村延伸。以農村集體産權改革為基礎,加快農村金融産品創新,積極推出一批靈活快捷、風險可控、服務“三農”的信貸産品。支援金融機構完善農村信貸業務體系,創新信貸模式,推動股權融資、産權融資、收益憑證融資等新型融資方式,完善農村物權流轉體系,擴大農村物權抵押貸款規模,加強農村信用體系建設。加快發展政策性農業保險,增加農業保險費補貼的品種並擴大覆蓋範圍。
本版文圖由青島市農委提供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