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飲一江水 共譜發展曲
- 發佈時間:2014-10-23 06:00:35 來源:經濟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上圖 在長江經濟帶建設中,上海充分發揮國際航運中心的引領作用,加快國際運輸通道建設,為海陸雙向開放創造交通先行條件。 本報記者 趙 晶攝
右圖 重慶市積極對接長江經濟帶建設,大力推動創新驅動戰略,加大新能源、新材料、數控機床等高端製造業的培育。圖為重慶建橋工業園區重工生産車間。 本報記者 趙 晶攝
沿江區域需協同發展
重慶一頭連著長江經濟帶,一頭連著新絲綢之路經濟帶,發揮著承東啟西、接南濟北的天然紐帶作用。長江經濟帶建設,為我們重慶發展帶來了千載難逢的戰略機遇,也為構建東、中、西聯動發展的經濟增長新格局,更好地履行國家戰略使命,奠定了堅實基礎。
筆者認為,建設長江經濟帶,關鍵是推動沿江區域協同發展。一是要加快內陸開放。當前,依託長江經濟帶、絲綢之路經濟帶,形成內陸和沿海一體化開放格局是發展的必然。依託“一路一帶”的重要國家戰略,深化與周邊地區、長江中上游城市群與長三角、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省區合作,加強與沿江沿海沿邊地區跨區域通關協作,打造承接産業轉移大平臺,這些都給重慶帶來了極大的發展機遇。
二是要在發展大局中找準定位。中西部地區在擴大向東向西、對內對外開放中,要自覺服從、服務於全國戰略,牢牢把握機遇,積極投身長江經濟帶、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主動融入國家對外開放和區域發展戰略新格局,在服務全國大局中發展自己,在加強與周邊省市合作中提升自己。
三是要結合自身實際找準發展路徑。近年來,重慶市著眼全國發展大局,立足“直轄體制、省域面積、城鄉區域差異大”的特殊市情,融入國家向東向西對內對外開放和區域協同發展新格局,推動區域差異發展、特色發展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今後,借助長江經濟帶建設,應積極承接國際和沿海發達地區産業、資本、人才和技術,沿江向上游和西部地區梯度轉移和有效擴散,實現先進地區與後發地區優勢互補,協作開發,結成緊密的發展共同體。
(重慶市江北區 吳東平)
爭當改革先行先試區
長江橫貫東中西,連接東部沿海和廣袤的內陸腹地,依託黃金水道打造新的經濟帶,對促進經濟穩定增長、有效擴大內需、推動區域協同發展、實現經濟轉型升級具有重要而深遠意義。我們九江市作為長江中游的經濟重鎮和江西省唯一的通江達海港口城市能夠參與其中,感到十分振奮和鼓舞。當前,如何抓住機遇加快發展,成為了當地市民關注的焦點。
筆者認為,152公里的長江岸線,是九江最寶貴的發展資源,也是最大的競爭優勢。在加快長江經濟帶建設中,九江應依託長江黃金水道,爭當改革先行先試區,向改革要動力,推動梯度發展。一是整合各類岸線資源,科學定位岸線功能。二是用大項目、好項目來支撐沿江大開發,並著力推進港口物流和沿江專業市場建設,打造沿江現代物流集散中心。三是要堅持開發與保護並重,堅決實行環保“一票否決”制度,推動九江可持續科學發展。四是要推進九江與南昌、武漢等周邊大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對接互通,建設貫通南北、連接東西、輻射全國的區域性交通樞紐,推動長江區域整體協同發展,讓九江乃至江西的老百姓儘快享受到長江經濟帶建設帶來的發展成果。
(江西省九江縣 陳 雅)
用心呵護“一江清水”
筆者所在的貴州省關嶺縣地處長江、珠江上游,是“兩江”流域的重要生態屏障。長江經濟帶的國家戰略的提出,為我們提供了難得的發展機遇。同時,作為長江經濟帶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生態保障,我們應承擔更多的環保責任,處理好發展和保護的關係,建立起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機制,走綠色生態的新路,用心呵護“一江清水”。
一是加大生態建設力度。實施好水利建設、生態建設、石漠化治理“三位一體規劃”和退耕還林、“兩江”生態屏障建設等重點生態工程,加強森林資源、草地、濕地和自然保護區管護建設,確保長江流域生態安全。
二是推進綠色低碳迴圈發展。大力推動環保産業發展,加快淘汰落後産能,抓好工業、建築、交通運輸和公共機構等重點領域節能,加快推進産業園區迴圈化改造和迴圈經濟示範項目建設。加強環保基礎設施建設和運營管理,加強重點流域和集中式飲用水源保護區的水污染防治和重點行業、重點區域大氣污染治理,有效防治重金屬、化學品、危險廢物和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等對環境的危害。
三是加強與區域各方在環境保護方面的合作。推動建立完善重點區域、流域生態補償機制,共同推進生態建設項目合作,確保“一江清水”綿延後世、永續利用。
(貴州省關嶺縣 姚啟超)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