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為傳統産業插上網際網路“翅膀”

  • 發佈時間:2014-10-22 05:39:29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編者按 近日,由傳統媒體法人微網志組成的採訪團深入到製造業、能源、網際網路等實體經濟和新興經濟領域的40多家企業調研採訪,反映市場對中國經濟發展前景的信心,展現中國經濟積極向上的力量和強大的內在生命力。從今天起,本報推出“從企業看信心”專欄,陸續刊發記者的採訪見聞。

  在2013年年度經濟人物頒獎典禮上,小米公司CEO雷軍説,5年之內,小米的營業額將超過格力。這句話引發了雷軍和格力集團董事長董明珠之間一個10億元的賭局,這被認為是傳統製造業與新興網際網路産業的一場較量。

  近日,記者跟隨國家網信辦組織的“從企業看信心”採訪團分別採訪了雷軍和董明珠。

  做企業要有網際網路思維

  談到自己對賭贏有多大把握時,雷軍説,“5年之內小米的營業額超過格力,我現在覺得可能性是99.99%。萬一我們贏了,這不是我雷軍或者我們小米的同事們有多能幹。這是因為我們的企業插上了網際網路的翅膀,是歷史發展的必然。”

  雷軍表示,小米屬於輕資産,沒有工廠,可以用世界上最好的工廠;沒有渠道成本,採用電商直銷模式;重視客戶體驗,在網際網路上號召所有的“米粉”參與,根據客戶需求定期更新。目前,小米有6750名員工,其中4000多名都是通過網路或電話與“米粉”溝通。

  雷軍説,“現在做企業的核心在於要有網際網路思維。網際網路與傳統産業結合起來,將會極大地推進中國經濟的轉型升級,增強企業競爭力。”

  “手機行業競爭非常激烈,3年裏我們一直處在爭議和質疑中,但銷售額卻從第一個月的2000萬元,增長到現在的每個月70億元。”雷軍説,“用網際網路基因重新做消費電子的時代已經開始,小米就是這一方向的典型代表。”

  雷軍介紹,一年前,小米開始生態鏈的建設,幫助大家複製“小米模式”,現已複製了20多家。由小米投資、指導並提供資源的一家移動電源公司,産品在去年年底上市,今年預計有15億到20億元的銷售額。

  而談到小米是否會上市時,雷軍則表示,5年內不考慮。上市只是個階段,本質上是要把公司做好,小米將專注把手機平板、電視盒子、路由器這3類産品做好。小米的目標是有一天全球所有人都能使用中國的産品,能成為國民品牌,成為每個中國人的驕傲。

  企業要堅持創新掌控核心技術

  與小米不同的是,格力電器的廠房遍佈中國的南方地區,並在海外設廠,其經銷商還與格力電器合資組建了銷售公司,共同打造了數萬家格力專賣店。

  “我不認為格力是所謂的傳統産業。”董明珠説,無論什麼産業都有創新的地方,一個企業有創新力才有競爭力,網際網路屬於所有有創新能力的人。

  董明珠説,“嚴格説,格力與小米不是一個行業,沒有可比性。一個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是創造並掌控核心技術,堅持自主創新。”

  在格力總部,記者參觀體驗了噪音實驗室,層疊的特殊材料可使聲音在房間內實現直達傳播,測試産品的噪音;全天候模擬環境實驗室,可模擬冰雪、雷電等天氣狀況,測試産品穩定性。格力總部擁有超過300個國家級實驗室,5個研究院並成立了工程學院,定期對員工培訓,形成不同層次的研發梯隊。“格力電器不靠價格,靠技術。同時還有優秀的服務。”

  格力曾在2012年銷售收入破千億元時,提出5年實現2000億元的規劃。對此,董明珠表示,“我非常有信心。格力不要電費的家用空調已經研發出來了,我可以把空調發的電賣到城市電網去,收錢回來。在一個行業裏,只要你保持技術領先,不斷創新,能給消費者帶來生活的改變,那你就沒有天花板。如果有,就是自己不敢挑戰自己。”

  小米與格力有著不同的生産經營模式;雷軍與董明珠,一個技術出身卻一心一意走上了重視服務的道路,一個行銷出身卻堅定地走上了技術創新之路。他們之間的賭局,或者可以看成是兩家企業掌舵人要把企業辦得更好更強的誓言。在他們的言語中,都充滿了對各自行業和企業的自信。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