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6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豐收之後有三“憂”

  • 發佈時間:2014-10-22 05:39:39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今年,山東省臨邑縣糧食生産形勢喜人。夏季小麥平均單産584.7公斤,總産49.6萬噸,夏糧生産實現“十二連增”。秋季玉米預計平均單産609.5公斤,總産約51.7萬噸。臨邑縣全年糧食總産有望突破百萬噸。

  糧食實現大豐收,縣長林春元很高興,同時也有一些憂愁。

  近些年,臨邑縣統籌安排項目資金,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精心實施了小農水、土地整理等項目。全縣旱澇保收高標準農田達到70.5萬畝,傾力打造了50萬畝“旱能澆、澇能排、路相通、渠相連”的高標準示範方。

  “各個項目都要縣裏配套資金,整個涉農項目投入,縣裏的資金配套率達到50%。”林春元説,去年臨邑縣民生投入的絕大多數都投到了農業上。

  臨邑是農業大縣,工業少,投入農業對農民有益,但對地方而言是賠本買賣。“國家給農業大縣的獎勵補貼有些少。去年臨邑縣獲得2000萬元獎勵,折合下來每畝地只有2分錢。”林春元説。

  “如果國家獎勵力度更大一些,我們種糧的積極性會更高。”林春元説。

  看到今年的旱情,林春元還有一憂。現在不少地方的農田向種糧大戶手中流轉,規模化經營有利於農業發展,但要特別注意規避增加的風險。

  “大家都盼著年景好,但不可能年年都風調雨順。一旦受災,種糧大戶將損失慘重。現在的農業保險即使絕收一畝地才賠償300多元。一畝地的流轉費要1000元左右,加上農資、機械設備等費用,保險起到的作用較小,希望加大農業保險的保障力度。”林春元説。

  林春元的第三憂是,現在一些農民因種糧比較效益偏低,對農業投入的積極性不高。他建議,農業要持續發展,應該通過推廣技術、增加投入等手段提高農業生産的收益,調動廣大農民種糧的積極性。

  上述這些問題具有共性,是我國現代農業發展過程中需要破解的難題。

  當前,各地逐步加大對農業生産的投入,夯實了農業發展的基礎。不少地方積極探索金融支農惠農的有效舉措,農業專業合作社、供銷社等先行先試,發揮農民與金融主體對接的橋梁作用,努力破解農民融資難的問題。隨著農業的發展,農民從土地上得到更多的收益,種糧大戶、家庭農場和農民合作社等農業新型經營主體不斷涌現,“誰來種地”的問題將得到有效解決。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