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8月15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教師輪崗制關鍵要破除流動障礙

  • 發佈時間:2014-10-21 08:53:33  來源:中國財經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教育均衡包含設施條件的均等化和師資力量的均等化。相比較而言,設施條件的差異對於學生受教育程度高低,遠遠比不上師資力量差異帶來的影響。當下擇校風盛行,事實上就是優質師資資源在少數學校堆積的結果。功利導向使得教師的流動向單一方向聚集,鄉鎮的老師急於進城,城裏的老師盼望進入名校。

  優質師資向城市、名校扎堆,讓條件艱苦地方的孩子接受到良好教育的機會越來越少,也使得所謂的名校成為惹人羨慕嫉妒恨的主要對象。師資資源的異化配置,不僅損害了教育公平,實際上也造成了教育領域諸多的弊端,比如財政投入分配的失衡、教師調配權力的尋租等。

  教師流動起來,用概率來分配師資力量,達到校際之間的平衡,可以很有效地維護義務教育普惠式的公平。教師定期交流在國外一些國家比較普遍,如日本義務教育階段每年約有10萬教師實行流動換崗,流動率為17.1%。相比較來説,我們一直缺少教師流動的制度設計,儘管一些省市曾經提出類似的規定,但執行得還不夠好。

  之所以如此,有兩個方面的原因:一是強制性不夠;二是現行教育格局下,教師缺少流動的積極性。一方面是以學校為單位分配的利益格局,如住房、獎金、職稱等,強化了教師對學校的依附;另一方面是城鄉差別,城鄉教師在教學和基本生活保障上存在落差。教師流動制度是十八屆三中全會教育改革的內容之一,被提到頂層設計的高度。此次三部委制定《意見》,確立改革路線圖與時間表,也是一種進步。但是,制約教師流動的障礙,不會因為一紙規定而自行消除。

  推進教師交流輪崗,關鍵在於破除流動的障礙。首先,應提升教師流動的剛性,校際流動理應成為法定義務,納入到《教師法》、《義務教育法》等法規中。其次,深入改革教育人事管理制度,淡化教師身份管理與教師校籍,強化教師區域管理,解開學校對教師的利益束縛。同時,建立統一的教師保障制度,實現教師待遇的均等化。最後,教育投入要有均衡機制,遵循“損有餘而補不足”的原則,重點“補強”鄉村學校和普通學校,改善辦學與教師生活條件。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