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8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同學合夥人”迷失的黃金時代

  • 發佈時間:2014-10-21 07:29:58  來源:四川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同學公司”的興起是好,還是壞?

  10月17日,從成都城南一座高端寫字樓的落地窗戶望出去,成都祥福投資管理公司董事長丁輝細細品味著這句話。

  五年前,西南交大現代工商管理領袖班56名同學入股成立祥福投資,四川股東人數最多的同學公司誕生。之後,四川的同學公司如雨後春筍般涌現,鼎盛時期約有兩三百家。

  這是同學公司的黃金時代?一位見證了四川同學經濟發展的資深人士告訴記者,最近的金融風潮,讓許多同學公司遭受重創,死掉的不比活著的少。

  □本報記者 李欣憶

  A

  興起

  同學公司的興起,與各大學的MBA(EMBA)班的火爆節奏一致。本身就是企業家,學的又是工商管理,同學間合夥開個公司,既維繫了感情又整合了資源。短短三四年間,四川的同學公司就從寥寥數十家變成了數百家。

  與電影《中國合夥人》裏三個同學一起創業的故事類似,四川也有眾多的“同學合夥人”。特別是四川大學、西南財經大學、西南交通大學等高校的MBA(EMBA)研修班,孕育了上百家大大小小的同學公司。同學經濟,近年來已成為四川民營經濟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

  作為當年股東人數最多的同學公司的掌門人,丁輝還記得祥福投資開業那天的盛況。一整面形象墻上,張貼著56名股東的介紹:成都申喜實業有限公司董事長曾敏、四川仙牌靈芝茶集團新能源科技公司總經理呂華洲、四川新蓉電纜有限公司董事長陳爾金……

  2007年,丁輝的身份是一家建築公司的老闆,他進入了西南交大EMBA班學習,班裏七八十人全是各行各業的精英。重回校園,相見恨晚。同學們想在一起做點事情:有説開酒樓的,有想弄個茶樓的……

  丁輝和幾個志同道合的同學想做的,不是小打小鬧這麼簡單。合夥辦公司,成就了他們一段激情燃燒的歲月。

  幾位發起人經過多次商談,順應當時的發展趨勢,漸漸理出做投資公司的思路。主營業務有兩方面,一是投校友企業家的項目,二是同學之間的互助基金。

  擴充股東、起草招股説明書、辦執照、確立公司戰略和章程……短短兩個月時間,56名股東募集到數千萬元首期股本金,可調動的資金保守估計至少有3億元。2009年12月,祥福投資正式開業。

  祥福投資並不是四川第一家同學公司。早在2006年,川大MBA同學會就發起設立了百聯安投資公司,初期募集金額2億元。爾後,川大還衍生出千聯安、億聯安等“同學合夥人”發起的投資公司。

  祥福投資成立同年,西南財經大學總裁班發起成立金財大通投資公司,將發展遠景定位為“中國的摩根大通”。西南交大則相繼成立了同瑞、同和、同聚等同學公司。

  西南交大EMBA校友會成員、四川億豐資産管理公司法人楊宇明粗略計算,僅交大EMBA校友會的同學公司就有二三十家,“一夜之間到處都是,最火爆是前兩年,印象中2012年有段時間,我幾乎每個星期都在參加同學公司的開業典禮。”現在成都西門的一個樓盤,西南交大校友會買下了一幢樓,一至三層是同學會所,樓上是多家同學公司的辦公場所。

  專家分析,同學公司得以高速發展,原因在於同學經濟的網路效應。

  資本的迅速聚集:能夠迅速聚集數億乃至數十億的資本;

  學以致用:各高校的教授們將最先進、最前沿的知識理論傳授給同學們,同學們很快與自己的經營實踐結合;

  平等思想:同學這一詞彙的內在含義就是彼此平等,平等的組織形式有利於同學之間的彼此融合。有利於降低交易成本;

  信用提升:同學與同學之間的聯繫是多維度的,每一人都受到多人的評價和觀察,因此失信的成本會更高。

  B

  困惑

  蜜月期過去,磨合期到來。一邊是同學公司扎堆開業,一邊是許多公司因經營不善陷入困境。這麼多老闆一起開公司,實行均股制,到底誰説了算?同學之間原本溝通順暢,成為合夥人之後,為何溝通成本這麼高?

  同瑞資産管理公司董事長宋玉田是西南交大EMBA校友會的活躍份子,參股了多個同學公司。

  2005年,宋玉田還是一個小包工頭,掙了幾百萬,幾乎每天都泡在麻將桌上。一次偶然的機會,他在報紙上看到西南交大EMBA班的招生廣告,報名入校。別人讀一個班兩三年就畢業了,可他卻一直讀下去,沒打算離開。十年來,他讀了EMBA班、國學班、金融班、房産班……結識了一大幫志同道合的同學,“人脈打開了,思路清晰了,心胸開闊了。”

  宋玉田所代表的,是同學經濟裏特別典型的一類,為了廣交人脈而繼續深造。這也是同學公司最大的優勢,聚合的力量。宋玉田進一步解釋説,原本你只能做500萬元的事情,但是現在可以想5000萬元的藍圖,“100個同學,1人湊50萬,就有5000萬的盤子。”這就是同學抱團發展的魔力。

  然而同學公司的劣勢也很明顯,這麼多老闆一起開公司,實行均股制,到底誰説了算?同學之間原本溝通順暢,成為合夥人之後為何溝通成本這麼高?

  “我是‘敲破鑼’的成員之一。”羅翔後來也成為了祥福投資公司的股東之一,但他毫不避諱地表示,一開始並不看好同學間這個激情的産物。“公司最大的瓶頸就是決策難,這麼多同學股份都一樣,那到底誰説了算。”羅翔認為,均股制是同學公司最難解決的問題,也是公司面臨的最大障礙。“大家以為同學間的溝通交流成本會很低,因為相互都很熟悉了,其實不然。我們每個人都是老闆或者高管,個性強的人多了,溝通起來反而很難。”羅翔舉例説,同學之間會相互比較,你是這個公司股東,我參股那個公司,你的收益有20%,我這邊怎麼只有10%……結果就是累壞了董事會成員做解釋工作,溝通成本非常高。

  儘管同學公司風起雲湧,但失敗的也不少,特別是最近的金融風潮,讓一些主營民間借貸的同學公司受到波及。一位見證該領域多年發展的資深人士扼腕嘆息,“這些年同學公司有發展,對同學會、對社會經濟發展都有過貢獻,但現在卻面臨前所未有的困境,我很痛心。”

  C

  出路

  同學公司曾經是個光環,顯示了聚合的力量。然而做企業不是同學聚會喝酒吃飯,頗為戲劇的是,同學公司發展的出路,在祥福投資董事長丁輝看來,恰恰是“去同學化、做真正的公司”。

  站在十字路口,同學公司的弊端如何解決?有哪些值得借鑒的經驗和教訓?

  對此丁輝認為,解決治理結構的問題是首要條件,最好在成立時就實行大股東制,如果已經實行了均股制,那麼董事會應該制定出科學的規則,同時在未來公司框架設計上,儘量實現公司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離,解決決策難問題。

  而對投資人與管理人重疊混淆這個同學公司普遍存在的問題,早在幾年前丁輝就痛下決心,對祥福投資實行職業經理人化,把在公司裏兼職的同學勸退。“這就是‘去同學化’,我們現在在刻意淡化‘同學’的概念,而稱為‘合夥人’。”

  宋玉田也贊同這個説法。他在公司成立之初就提出,班幹部不能平移進公司,管理層必須全職坐班,“管理公司跟管理班級不一樣。當然也有不理解的同學,當時17個同學交了參股的定金,有一半選擇了退出。”

  他還提供了一個經驗,要有清晰的戰略定位。“不是幾個同學湊一起開個公司就完了,吃吃喝喝做不好公司,你這個公司做什麼,怎麼做,目標願景是什麼,都要有清晰的認識和判斷。”他所在的同瑞投資,將發展方向定位為盤活資産、酒店經營,並始終堅持不動搖。楊宇明的公司,將發展方向寄託在“多錢網”上,主要做中小企業資本市場的服務。而丁輝的公司早已經開始走産融結合的道路,現在已經成為涉及礦業、金融、房地産、網際網路和文化産業的綜合性集團。“遠離民間借貸。”楊宇明説,這是血的經驗和教訓。高利潤和高風險並存,經歷過血的洗禮和市場教育之後,同學公司的發展將翻頁進入更理性的篇章。事實上,科學的治理結構、專業人才機制、清晰的戰略規劃、穩健安全的投資思路,也正是這輪金融風潮中存活下來的同學公司的共性。

  “以前只是一個圈層,後來聚合成公司,再後來形成平臺。”丁輝説,同學經濟的發展歷程表明,唯有做平臺,才是出路。將資金、人脈、人才等各方面優勢資源整合到平臺上,同學合夥人公司,還會迎來黃金時代。

  (應受訪者要求,祥福投資、丁輝、羅翔均為化名)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