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7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大能源 縱橫拓展天地寬

  • 發佈時間:2014-10-21 08:29:24  來源:雲南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 吳清泉

  推進全面深化改革 加快産業轉型升級

  “能源産業是我省的支柱産業之一,也是我省最有希望在全國佔一席之地的優勢産業。”在省委九屆八次全委會發出的雲南産業大發展總動員令中,在産業轉型升級、經濟跨越發展的中國夢雲南篇章裏,“大能源”産業承載了全新的雲南期冀。

  與煤炭、電力、石油天然氣等傳統能源産業不同,全新的“大能源”概念賦予了我省能源産業發展全新的內涵。在雲南“兩強一堡”建設和清潔水電基地建設目標的引領下,雲南的“大能源”産業縱橫捭闔,以能源生産為基礎,圍繞能源生産、能源應用、能源裝備製造和能源服務等方面,將能源生産進行前向、後向的延長和側向的拓展。以能源産業帶動相關産業發展,形成産業之間的良性互動。一個相對完整閉合的全産業鏈,構成了雲南“大能源”産業的大夢想。

  按照雲南省5大産業頂層設計的目標值,到2016年全省“大能源”銷售收入達到6000億元左右,佔GDP比重達到11%,2020年銷售收入達到13000億元左右,佔GDP比重達到14%。

  絕不止是數字的增加。打破傳統産業固化邊界的思想大解放,構建了雲南5大産業的發展大格局。産業間的包容、融合、傳承和延展,將推動著我省的“大能源”産業迎來一次立體維度的發展空間大擴容。

  科學研判的必然選擇

  任何産業發展規劃,都不能脫離對産業發展基礎、産業發展優勢、産業發展技術支撐、産業發展空間的客觀、科學的研判。

  能源産業一直是雲南的支柱産業、優勢産業,基礎堅實,質優、量大、門類全。“十二五”以來,雲南省能源産業蓬勃發展,2013年能源工業行業完成增加值730.5億元,同比增長20.9%,佔全省GDP的6.6%。全社會發電量2151.7億千瓦時,年均增長16.3%。

  尤其是清潔能源資源優勢,是雲南發展“大能源”的産業底氣。與我國其他省區相比,我省以水電為主的清潔能源資源富集。目前我省水力資源技術可開發容量為10194萬千瓦,約佔全國水電技術可開發總量的18.8%,居全國第三位。

  “能源結構變化,水電應堪擔大任”。作為水電為主的清潔能源大省,雲南與業內呼聲高調呼應,不斷放大清潔能源資源優勢。隨著向家壩、糯扎渡、溪洛渡等電站部分機組相繼投産,全省的電力特別是水電裝機實力可觀。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源、能源通道、清潔能源的發展讓産業結構更趨合理。

  中緬天然氣管道建成通氣,石油煉化基地建設穩步推進,油氣供給規模初現。依託能源生産,創造相應的市場、需求和消費,我省相關産業特別是與水電、新能源有關的能源産業獲得較大發展,雲南的“大能源”體系已經雛形初具。能源裝備重點企業集約化發展,能源科技水準日益提高,能源服務水準、市場雙提升。隨著大水電開發進入投産高峰期,電力交換樞紐及輸配電能力大幅提升,我省電力産業發展支撐條件逐漸完善。

  技術的支撐力也在不斷增強。能源裝備製造業競爭力凸顯,能源科技研發工作紮實,清潔水電與載能産品結合技術先進。技術創新為“大能源”産業提供了強勁的力量。

  梳理優勢,科學研判。省委、省政府目光高遠,既著眼資源優勢本身,更放眼産業轉型升級前景。對“大能源”産業發展的各種可能再三審視。

  比對發展空間,省內的需求增長強勁,工業用能、生活用能的不斷增加,城鎮化的動態進程,都將撬動“大能源”的産業起跳。而轉型升級的能源需求,節能減排的用能調整,“一帶一路”及“橋頭堡”建設的國家機遇,這一切,都為雲南的“大能源”産業,打開了更多的市場之門。

  縱橫延伸的務實路徑

  與梳理優勢相對應的則是現實困境。作為能源大省,雲南一直面臨著能源開發與産業佈局不協調、能源對産業支撐不足等結構性矛盾,電力供應“豐余枯缺”的矛盾則越來越突出。

  發展的瓶頸制約了我省自身産業發展的進程,要實現産業強省,不得不直面能源的約束,不能不儘快解決能源制約問題。

  困局與機遇呼喚擔當。雲南向産業轉型升級的深水區勇敢跋涉。

  雲南大産業戰略,在産業鏈縱橫延伸的方向上,優化設計了“大能源”産業的現實路徑:建設滇西大型清潔能源基地和滇東大型水火互濟能源基地,踐行“雲電自用”能源發展戰略,推動我省能源資源的自主開發,主張能源資源的配送權益,實現能源産業集群落地雲南。沿著清晰的方向,雲南將邁出堅定務實的現實步伐。

  “大能源”産業發展,首先是繼續保持和發揮産業優勢。作為“大能源”産業的核心驅動,能源生産將擔起大任。在電源建設方面,著力推進瀾滄江上游水電開發和金沙江下游烏東德、白鶴灘電站建設。電網建設則要進一步強化雲電自用和雲電外送,推進跨區域電力交換樞紐建設,保障省內經濟社會發展用電需要,加大城市配電網建設,為風電、太陽能等能源發展提供網架支援,並推進建設金沙江中、下游水電等大型電源電力送出工程。同時還應該加快石油天然氣發展,確保1000萬噸/年煉油項目2015年全面建成投産。加大力度推進全省天然氣支線管道的建設,積極培育天然氣市場。

  在強者更強、優者更優的基礎上,實現能源産業的産業鏈大延伸。通過強力推進電力密集型工業發展,抓住控制霧霾産業轉移的機遇,加快節奏,以豐水季優惠電價、電力用戶與發電企業直接交易等政策鼓勵結合,適度發展裝備先進、節能減排技術領先、規模效益明顯的冶金、磷化工和煤化工、硅冶煉等工業。

  充分發揮在保障國家能源安全中的通道優勢,積極推進石油煉化一體化工業。優先推進地面光伏並網發電項目,積極開拓太陽能光伏發電及利用。大力推進天然氣利用、能源裝備製造和能源服務業。通過全面提升我省能源利用的産業實力,將能源利用推上一個新臺階。依託我省資源和市場,加大引智引資力度,引入智慧電網、配套綜合利用電廠等技術裝備,實現生産鏈的全面提升。扶優扶強能源生産龍頭企業。促進電力、新能源、燃氣利用等裝備製造業的發展,壯大産業規模。

  創新驅動的産業升級

  今年上半年,省能投集團通過發行中票、短融、私募債、信託等直接融資56億元,通過銀行獲得間接融資38.86億元……這些資金成為雲南能投集團破局我省能源與産業發展的結構性矛盾、發揮能源對全省經濟支撐和保障作用的推進器,推進雲南能投集團大能源産業鏈建設,加快我省能源資源優勢向經濟優勢轉變。融資平臺創新,也表達了雲南圍繞行業創新、技術創新、管理創新、服務創新,實現發展“大能源”産業的全面創新。

  在發展重點行業上大膽創新,跨界合作。探索光伏電站建設與農業綜合開發的結合,推廣光伏照明及太陽能利用,將雲南建成全國太陽能利用最好的省份。達成太陽能熱水器普及率全國最高,光伏發電推廣應用全國領先,太陽能綜合利用種類全國最多的目標。積極開發和推廣應用天然氣公交車、計程車。大力實施天然氣替代工業燃料、園區集中供熱、供氣工程。

  著力構建技術創新體系。通過抓好能源研發中心持續發展,適時成立光伏、風能、煤炭、天然氣等領域的能源研發中心,依靠科技創新提升我省能源産業發展水準。要整合項目管理、補助資金、引進人才等多方力量,支援國內外能源企業在我省能源産業發展中推廣採用新技術、新設備,在我省建立實驗室、博士後流動站等研發平臺,全面提升我省水電、火電、電網、煤炭、新能源開發的技術水準和創新能力。

  能源服務業創新則要求要大力發展能源諮詢服務業,積極培育技術專業化、運營社會化的服務企業,通過管理服務創新,將産業向産業鏈的高端推進。

  此外,發展“大能源”産業,是一個充分抓住戰略機遇,充分發揮地緣優勢,走出去、請進來的國際交流過程。“一帶一路”國家戰略、“橋頭堡”建設、孟中印緬經濟走廊建設等戰略措施,都為國內能源企業提供了時代機遇。積極走出去,也因此成為“大能源”産業發展的應有之義。要全力推進與東南亞、南亞國家油氣、電力、新能源為主的能源合作、能源交流,以及打造能源裝備製造出口,能源服務輸出的合作渠道與空間。

  專家還建言,産業發展離不開健全的能源體制機制。要進一步理順能源資源行業管理體系,明確相關職能部門的分工,創造公平競爭的環境。發揮市場在能源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加快能源市場化改革,完善電力等能源的交易市場管理體系,逐步建立靈活、公平、透明的電力等能源交易市場機制,積極推進能源市場建設,通過市場競爭確定投資主體。進一步加強政府監管,實現電網的公平開放、公平接入,完善新能源發電上網配套措施。深化能源價格改革,理順煤、電、油、氣等資源類産品價格關係,使價格成為調節能源供需平衡的重要手段。

  “大能源”産業正在浮出水面,目標清晰高遠,路徑科學務實。這是一次基於現實與未來的科學研判和高瞻遠矚,也是一個各環節有機聯繫的系統工程。殫精竭慮、實踐創新,我省的“大能源”産業縱橫宏圖定能好夢行遠。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